新浪新闻客户端

“浙”座古城,为何能实证历史、惊艳世界?

“浙”座古城,为何能实证历史、惊艳世界?
2021年11月21日 16:48 浙江发布

  原标题:“浙”座古城,为何能实证历史、惊艳世界?

  5300年前

  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

  从长江下游一片水乡泽国中

  缓缓升起

  一个临水而居、夹河筑城的

  神秘古文明

  开始在东方大地上大放异彩

  

  你能想象吗

  早在新石器时代

  位于现在浙江杭州良渚

  这片土地上就有了

  玉石上1毫米内

  能雕刻五六条纹路的

  “微雕技术”

  有了8个故宫那么大的古城

  有了存粮20万公斤的粮仓

  有了集防洪、蓄水、调水

  功能于一身的水利工程

  ……

  国际国内学术界认为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

  早期区域性国家的轮廓

  并因此成为

  实证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但对于更多普通人而言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良渚文明?

  聚焦良渚遗址

  由中央宣传部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制作推出的

  《中国考古大会》第一期

  聚焦良渚遗址

  带着我们穿越五千多年

  去寻找答案

  作为国内首档

  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

  《中国考古大会》运用了很多巧思

  让考古遗产“活起来”

  比如邀请12位考古推广人

  穿过时空隧道

  进入探秘空间,解锁任务

  邀请30多位专家学者

  进行深入浅出的

  考古文化解读

  首期节目中

  考古推广人张含韵

  在良渚贵族大墓考古亲历者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达指引下

  从良渚遗址反山墓地的

  模拟场景中

  “逮”着了重要“文物”

  ——玉琮

  他们现场还原了

  凝聚中国考古人智慧的

  “悬空操作法”

  用竹子、麻绳、木板

  搭建出悬空的操作平台

  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安全

  在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发掘过程中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

  “玉”在国人审美

  和文化心理上的分量

  我们为什么喜爱玉器?

  良渚先民或许能告诉我们

  他们以燧石作为工具

  雕刻出种类繁多的玉器

  印证了

  他山之石真的可以攻玉

  良渚先民用玉

  有不同的讲究

  王持玉钺

  代表权力

  女性佩戴玉璜

  当作饰品

  不同的玉器象征着

  不同的性别、等级和身份

  玉在良渚时期

  就已经作为礼器

  正如《周礼》所载

  苍壁礼天

  黄琮礼地

  玉寄托着良渚先民

  对美好生活的祈福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王”上

  栩栩如生雕刻出

  当时的“神徽”

  堪称最美“史前微雕”

  节目还别出心裁

  将写意舞蹈

  和工匠手作的场景

  结合起来

  不仅让观众见证

  良渚玉器诞生的过程

  更能感受到

  玉器中流动的文化魅力

  作为节目的

  “知识输出担当”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达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刘斌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宁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秦岭

  从自身专业和经历出发

  为我们解读

  良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场沉浸式表演

  更以虚实结合的舞蹈形式

  再现了

  良渚先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

  通过节目

  我们了解到

  良渚先民们

  更多的日常生活

  他们技艺高超

  能在玉器1毫米的距离内

  雕刻五六条纹路

  他们食谱丰富

  螺蛳、鱼类、水稻、菱角

  都是他们的盘中餐

  他们生活精致

  已经有了

  大型木构建筑的宫殿

  看完这些

  你是不是都想穿越回去

    当一天“良渚人”?

  良渚先民

  还有更加了不起的地方

  他们用茅草包着泥土

  作为原材料

  创造了完善的水利系统

  这种材料看似脆弱

  却十分坚固

  所以良渚时期建造的人工水库

  有些现在还发挥着作用

  从1936年发掘

  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这一人类文明桂冠上的明珠

  终于在世人面前

  绽放出最美的光华

  节目现场

  我们欣喜发现

  良渚文明的发现者

  施昕更先生的后代

  依然在这片土地上

  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爷爷曾在山河破碎之中郑重写下:

  “更要以最大的努力

  来维护来保存

  我国固有的文化”

  孙辈在如今文化自信的新时代

  以坚守实现着爷爷的心愿

  除了施昕更

  还有一代又一代考古人

  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灯黄卷鬓生霜

  点亮中华文明的溯源之光

  他们用一把手铲

  叩问文明沃土

  让中国考古延伸了

  历史轴线

  增强了历史信度

  丰富了历史内涵

  活化了历史场景

  想知道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秘密吗?

  中国考古大会

  今天17:30档 

  CCTV-4

   快来

  《中国考古大会》

  一探究竟!

  来源:CCTV4

考古文物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