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治好“雾霾蓝”,才有“天空蓝”!

治好“雾霾蓝”,才有“天空蓝”!
2021年11月30日 19:21 清华大学

  原标题:治好“雾霾蓝”,才有“天空蓝”!

  来源:清华大学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和工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获奖代表——李俊华

  做客央视《开讲啦》

  为我们讲述大气污染的成因

  分享他和团队

  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战斗过程

  

  

  大气污染治理的背后

  

  你上一次抬头感受蓝天是什么时候?在户外深呼吸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空气质量比以往好了?

  李俊华说,北京去年蓝天的优良天数达到了276天,比2013年多了整整100天,我们国家目前出台的优指标是年均35微克,而北京今年的PM2.5浓度到了33微克

  

  那么,反复强调了这么多年的大气治理,大气污染的成因究竟是怎样的,治理难度在哪里?李俊华介绍到,我们中国的大气污染是多污染源排放造成的,例如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不容忽视;在北方度过冬天少不了暖气,这种用于居民取暖的民用燃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也是量大面广。另外,还有一大重要污染源则是来自工业烟气。由于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大国,因此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造成的污染物总量居高难下。

  

  催化剂还未“解毒”就已“中毒”?

  

  不光是人会出现水土不服,其实,国外的催化剂引进中国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李俊华表示,在治理工业烟气的过程中,团队多次遇到了挑战。由于之前我国的科技局限,对燃煤时产生的氮氧化物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控。当我们想要开始进行管控时,一开始引进的国外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中毒、塌陷等状况。

  “治理中国的污染自然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李俊华说。为了实现稳定高效脱硝,他带着学生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催化剂体系,但迟迟没有思路。经过讨论研究,换个角度思考,最终研发出了能够在燃煤锅炉低负荷状态下实现高效脱硝的催化剂,并且也经受住了结构磨损等问题的考验。此外,在面临钢铁行业烟气问题时,李俊华团队创制出了一种可吸附的碳基功能材料,它同时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能把氮氧化物变成氮气,同时回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变废为宝,使得钢铁行业逐步有了一条可循的技术路线。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俊华坦言,从实验室走到工业应用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在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天,团队到工业现场的集装箱里做了上百次试验,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最终才得出最佳技术方案。当技术落地后,没有企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他便向政府提出建议,对采用超低排放技术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在秋冬季实施差异化管理、允许正常生产……示范工程落地后,进一步提升了多个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潜力,推动了多项减排政策的出台……

  “科技不仅是要制造或者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科技更多的是充满善意!”李俊华说,同时他建议广大的青年同志从自我做起,真正践行低碳绿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在提问环节,现场观众朋友们咨询:一百年后会不会因为气候变暖,冰川都不复存在了?如果我们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碧水蓝天会不会离我们更近一步?李俊华表示:人类生存下来,创造和劳动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也是难免的,这样就需要我们发现问题并且不怕困难去解决问题。一位青年代表带来绘画颜料,现场与主持人和嘉宾调出心中最美的天空蓝……

  

  

中国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