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大新闻】“逆境求生的神奇荒漠植物”与“抗肿瘤纳米新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英语学术沙龙
来源:新疆大学
为了响应大学有关提升我校教师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营造浓郁的英语交流氛围的倡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新疆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21年11月24日组织了学院首次青年教师英语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由李金耀院长主持。
本次学术沙龙的首位报告人兰海燕教授于1998年在中科院遗传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在澳大利亚CSIRO和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或访学工作。自2005年入职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来,兰老师从青年教师成长为资深教授,一直围绕荒漠植物的适应机制展开研究,已累计主持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兰海燕教授此次以《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of typical desert plants》为题,以精美的图片结合言简意赅的文字,深入浅出地为与会师生讲解了异子蓬、费尔干猪毛菜、藜等几种典型荒漠植物的形态适应策略,介绍了种子异型性、表皮毛、盐囊泡等结构是这些荒漠植物适应逆境的重要形态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挖掘荒漠植物抗逆基因用于作物性状改良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在玉米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最后,兰老师还简要介绍了以她领衔的动植物抗逆团队中其他老师在改进新疆重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抗逆性状和种质改良等方面工作。兰老师的报告不仅仅是介绍了典型荒漠植物适应逆境求生的生物学机制,她的职业成长经历更是鼓励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要潜心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要像荒漠植物一样练就独特的策略和本领去适应严酷的环境,从而争取在事业上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位报告人张民伟副教授于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取得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结构调控以及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张老师自2017年入职我校以来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科研业绩突出,并于2021年破格评为了博士生导师。他此次报告的题目是《Based on Muti-Functional Prussian Blue Construction Nano Platform for Cancer Therapy》,主要围绕普鲁士蓝的结构调控及在联合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工作展开了介绍。由于许多天然活性物质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功效,并且几乎没有毒副作用,但生物利用度差,水溶性低,在生理环境中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于此,张老师介绍了一种pH响应的中空介孔的富铜普鲁士蓝类似物用于构建高负载纳米平台,有望突破生物活性物质用于癌症治疗的限制,实现增强的化疗和光热治疗协同抗肿瘤作用。
此次英语学术沙龙广泛吸引了学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现场参会,并且还有部分师生在线上参与。在报告交流过程中,张一弓、李星锐、肖飞、周继阳等青年教师与两位报告老师进行了现场提问和深入探讨,报告与交流环节全程都以英文进行,交流互动热烈、学术气氛活跃。两位优秀老师的报告与交流活动,不仅拓展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充分展示了英语学术交流的技巧,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