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在第二届思政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2020级研究生郭伯佳的参赛作品《跨世纪对话》荣获一等奖,但对于郭伯佳来说,她的“思政”却还没有结束。在她看来,“思政”一词中的“思”涵义丰富,不仅是指“思想”,还是指“思考”,思考她的志向,思考她的梦想。
“为学须先立志,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这是郭伯佳脑海中的信念,“打倒军阀,投身教育”这是刘和珍心田中的信念,“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郭伯佳的梦想,“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是刘和珍的理想。这场名为思政短视频的比赛将跨越百年的信念碰撞,将跨越百年的梦想交织。视频新颖地采用现代女孩与百年前刘和珍对话的方式展开,以刘和珍的视角,来看现代飞速发展的中国,历史壁垒突破的背后,是思想城堡的建立。
若梦想能具体化成某种生物,郭伯佳的梦想或许会是一只红色的鸣蝉,肯经打击,肯经蜕变,不变的是其实质,犀利的是其鸣声。回想过往,郭伯佳还清晰地记得高中课本中《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中那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正猛士”,那位意志坚定的女性烈士,正是这些从刘和珍身上散发的束束光芒让郭伯佳决定以刘和珍作为百年前仁人志士的代表。但视频制作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的快心遂意,从资料调查到演员选择,从视频拍摄到后期剪辑,如何展现刘和珍的英勇形象,如何取舍片段里的对白动作……微小的细节不断累积,成了郭伯佳的心头难题。她的白天交给拍摄,她的夜晚交给剪辑,忙碌与忙碌相互衔接,压力与紧张接踵而至。郭伯佳为追求各个方面都令人满意的“完美”结果,也曾多次同指导老师、同学相互讨论,讨论中大家各抒其见,“这儿填句词”、“那儿换个方式演”……“当下就是会有不足的空间,这样未来才能去不断改进,这样想其实已经很满足了。”她这样说道。在此次思政短视频大赛的理想试航里,郭伯佳所获的不仅有丰富综合的知识,更有敢想敢做的勇气。
得知山东第二届思政短视频大赛正在征集作品时,来自国际教育学院2020级的乔正与王昕喆一拍即合,“如果能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示山师学子的爱国情怀,也会激励着更多的人不断追寻自己的报国之路。”
微电影中的情节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郑佳力同学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从军梦,参军报国建功立业是他的志向。今年夏天,当他满怀期待地应征报名时,却因在校生的身份不符合条件而错失了参军的机会。短片中的阿力也由他本色出演,从遗憾中走出,满怀壮志向前的男孩形象深入人心。短片中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曾亲身参加抗洪救灾等重要工作。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时,灾情与洪水的凶猛仿佛只在轻谈间,而正是这些话,让我们更加崇敬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父辈们。与父亲的温暖谈话重燃了阿力的斗志,主人公原型郑佳力也从创作过程中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对于我们父辈或者战争时期的人们可以从军报国,我们未来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向国外宣传中国文化,推动汉语走向世界,也是一种爱国的方式。”
产出一个制作精良的微电影是耗时耗力的大工程,而国际教育学院团队却只用了一周多时间。短时间内制作出高效优质的作品,离不开他们认真周密的前期准备和超强的团队凝聚力。总导演乔正同学统筹全局,规定了每个成员的任务。王昕喆同学最早产生了创作思路,整体故事的架构便由他完成。拍摄时,曹元同学负责摄影,最后大家一起落实分镜工作。他们认真严谨,在剧本、分镜、场景和时间全部设计完成后才正式开始拍摄。因为很多摄影知识不了解,国教团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面对很多技术性困难。但是本着“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精神,他们在询问相关专业的同学后,最终独立完成了创作的全阶段。
对四位同学来说,这是他们入校以来一起完成的一项很有成就感的活动。“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他的创意点和修改意见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刘琪老师建议我们加上的解说部分,使我们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同时,此次比赛也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我们未来还是希望与同学们交流更多思政主题的活动,紧跟时代主旋律,用充满正能量的表现形式,弘扬爱国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国教团队将继续前行,以自己的方式,将正能量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