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近日,一段江苏徐州睢宁县防疫人员入户消杀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质疑防疫人员将居民生活物品随意处置,消杀过程被指过于粗暴。健康时报注意到,视频中工作人员对冰箱、沙发、阳台晾晒衣服等都进行了喷洒消毒。
5月10日上午,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表示,开展入户消毒是整个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其实,消杀工作其实已不是新鲜事,各地早起多次进行。那么,是否全家所有物品都要被消杀?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让病毒没有死角,又让住户消杀放心?终末消毒工作如何有速度,又有温度?
终末消毒一定要强制入户吗?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健康时报注意到,“强制消毒”规定了一定的条件,一是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等”使用,二是阳性感染者“拒绝消毒处理”。
对于网络上上海黄浦区强制入户消杀的传言,5月10日,澎湃新闻向黄浦区方面求证获悉,淮海中路街道对重点区域西成里开展小区公共部位及楼道消杀,在征询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可进行入户消杀。具体消杀工作由专业机构开展,街道绝对不存在破门入户等强制消杀行为。
为什么要进行终末消杀?
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4月26日发布信息介绍,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居室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使疫点无害化。
由于阳性感染者居所环境中可能有病毒的存活,冰箱冷藏室、冷冻室、衣帽间、洗手间等病毒存活的时间往往较长,如不进行有效的终末消毒,将有可能导致进入居所的人员感染并造成病毒传播扩散。
所有场所都要终末消毒吗?
据《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
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不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短暂经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如何做?
《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指出,终末消毒应当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或死亡后,应当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患者使用的餐(饮) 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终末消毒程序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 附录 A 执行。
健康时报查阅《疫源地消毒总则》中提到,消毒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内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喷雾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做好空气消毒。对于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或放入大帆布袋或一次性塑料袋中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消毒站消毒)。此外,将集中在现场消毒的物品,消毒好后交还病人家,并告诉病人家属在1小时后再进行清洗处理等。
室内消杀是否可能损毁贵重物品?
5月10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介绍,根据要求,对阳性感染者生活居住的场所要开展消毒工作,疾控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消毒规范和评价规范,我们也制定了入户消毒的相关流程。在消毒前,社区工作人员与感染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争取他们对入户消毒作业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还要了解屋内是否有特别的保护需求。在这里,也提醒居民朋友,在终末消毒作业前,能主动告知屋内对消毒剂敏感的物品或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便于消毒人员在作业时选取更有针对性的消毒方法。
具体的消杀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5月8日,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跟随黄浦区消防救援消杀队进行了实地探访,调配完消毒药水后,入户后开始对入户门、门把手、地面、台面等硬质物体表面仔细消杀,除了衣服、被褥其他手能触摸的地方都被仔细喷洒上药水。卫生间也成为消杀重点,淋蓬头等手能触摸到的地方都被仔细消杀。完成物品消毒工作后,队员又用白色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开始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杀,喷出的细密水珠形成雾气悬浮在空中,其添加的是1%的过氧化氢。一户面积约20多平方米的居民家,终末消毒持续了近半小时。
上海黄浦区消防救援消杀队指挥员周励在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时谈到,完成入户消杀工作后需要关门、关窗,密闭一个小时人员才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