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四川芦山6.1级地震:为何9年过去还有余震 3分钟两次地震 为何震感那么强?

四川芦山6.1级地震:为何9年过去还有余震 3分钟两次地震 为何震感那么强?
2022年06月02日 15:45 成都商报

  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北纬30.37度,东经102.94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3分钟后,6月1日17时03分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北纬30.37度,东经102.92度)再发一次4.5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当晚,四川省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专家综合分析,此次芦山6.1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距离最近的断裂是双石-大川断裂,约2公里,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在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余震区内,属于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距离芦山7.0级地震约9公里。

  6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震区共记录到M3.0级及以上余震2次,其中6.0-6.9级地震0次,5.0-5.9级地震0次,4.0-4.9级地震1次,3.0-3.9级地震1次,最大余震为17时03分发生的4.5级地震。

  此次芦山6.1级地震发生在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密集区;而于17时03分发在宝兴县(北纬30.37度,东经102.92度)的4.5级地震,系此次芦山6.1级地震的余震。

震感分布图 图据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震感分布图 图据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

  对此,有不少网友疑问,为何相隔9年还会有余震,而此次3分钟两次地震中,第二次的震感会如此强烈、明显呢?

  据四川省地震局的专家介绍,地震发生后,能量的释放有一个持续和衰减的过程,所以在大多数较强地震发生后,在震源及其附近发生的震级较主震较低的地震被称为余震。

  余震活动的总体特点之一是,多数情况下余震的强弱与主震大小有关,主震越大,余震的活动就越强,次数越多;另一个特点是余震的强度和次数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衰减,但不同构造区域的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持续几个月,有的可能持续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在我国,根据地震频次和释放的能量不同,通常将地震分为三种类型:孤立型地震,一次大地震之后,余震数量少、震级低;主震-余震型,余震强度相对较弱,数量较多;多震型,指主震为几次震级相近的地震,而且余震数量很多。

  在我国大陆地区,80%的地震为孤立型地震和主震-余震型地震,而此次芦山6.1级地震就为主震-余震型地震。因能量释放强度较大,所以震中及周边区域震感明显。另外,在同等震级的情况下,震源较浅的地震,也会导致震感更为明显。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