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侠客岛:带手机进考场作弊?此事必须彻查!

侠客岛:带手机进考场作弊?此事必须彻查!
2022年06月08日 20:21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侠客岛

  这两天,“高考数学疑似泄题”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6月7日,有网友爆料,高考数学全国乙卷试题被考生拍照上传至QQ群,明码标价求解。

  今天,中国教育考试网发布通报称,经公安机关侦查认定,这是一起考中作弊事件,涉事的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求解未果。还有广东、安徽考生在考前编辑“占坑帖”,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蓄意制造试题泄露、押中考题等“轰动消息”。

相关通报(图源:中国教育考试网)相关通报(图源:中国教育考试网)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宣布,作弊考生数学成绩无效,不得参加后续科目考试,相关考场已撤换监考人员,正对其他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高考作弊、“碰瓷”高考,这样的事情自然引发全社会关注。网友纷纷发问:手机竟然能带入考场,怎么做到的?是怎么逃过探测仪等设备的?这种离奇的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在中国,对一代代学子及其背后的家庭来说,高考的分量不言而喻。一到高考,全社会都尽可能地为其让路、服务,就是要让考生们安心考试,最大限度保证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这种大环境下,竟有极个别考点发生“带手机进考场拍试题”的恶劣事件,简直让人无语。

  高考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根本底气所在。此前,有优质中学给贫困边远地区开设网络直播课,被网友形容为“向井下传递光亮,给学子递送绳索”。这比喻不夸张,寒窗苦读十余年,就是希望能在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据”中拿到好成绩,给未来人生路搏一张关键通行证。几十年来,无数普通学子正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高考更是社会公平的压舱石之一。只要高考仍在,不同地域、家庭的孩子就依然有机会走入高等教育殿堂,某种程度上,高考承载着打开人们向上流动的通道、以机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宏大命题,其重要性绝不能被损害。

  为从根本意义上守好高考这条通路,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力求兜牢教育公平的底线,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弊绝不仅是考场上的小事:一旦某个作弊者靠投机取巧得利,就一定有相应考生沦为分数不公的受害者;一旦“占坑帖”等恶意玩闹不断放大,就会损害这场举国瞩目大考的严肃性。也正因如此,高考纪律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近些年金属探测仪、信号屏蔽器等安防技术设备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地,漏网之鱼到底是怎么混进来的,必须给一个让全社会信服的清晰答案。

  违反高考纪律怎么处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被认定为作弊的考生成绩无效,视情节严重程度,可以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另据《刑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还要追查相关考点组织、监考、巡考责任,对考场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

  维护高考公平就是维护社会公正。必须严肃高考考场纪律,治理所有可能影响到高考评价客观性准确性的行为,不容有失。

  文/点苍

  相关报道: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 多名教师解析高考监考流程(正观新闻)

  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数学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事,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广东某考生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开考前。此外,安徽某考生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同样是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以上情况均不存在考前泄题。

  6月8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正观新闻记者称,如果考生的违纪事实被认定,则各科成绩无效,具体过程正在调查中,涉及的违纪行为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多位教师解读高考监考流程

  6月8日上午,一位近两年参加过河南高考监考的教师向正观新闻记者介绍了近年来的高考入场规则。

  “监考教师会提醒学生将违规和禁止携带的物品全部放在考场外,因高考统一文具,学生进场只需要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她表示,教师会手持金属探测器对学生从头到脚进行全身探测,再录指纹、拍照,然后才会让学生入场,三名监考教师会全程在教室内监考,考场内还有摄像头进行视频监考,考试全程信号屏蔽,监考教师也会随着每科考试轮换考场。“在我看来,教师故意放学生带手机进去的几率很小”,她说。

  “近年多地高考实行‘无声入场’,高考前我们不仅会提前演练,甚至会嘱咐学生固定穿着模拟考试时的某一套衣物和鞋子去参加高考,确保不出现问题”,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向记者表示。

  另一位有着多年高考监考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则告诉记者,“入场前教师会持金属探测仪对学生头部、躯干、四肢、腋下、腰部、脚部等位置进行检测”。“按高考要求需‘无声入场’ ”,她称,如果确实有摘不掉的东西譬如金属牙套,则要携带医院所开证明。但她认为考生入场时检查证件证明、探测全身、录指纹和拍照的时间确实比较紧凑,忙乱中或许就有人会出现检测不细致的情况。

  2021年教育部关于湖北省某高考考生考中作弊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中称,2021年6月7日,一名湖北考生在进入考场接受安检时,将手机藏于手拿的薄衣内,高举双手避开了安检,违规将手机带入考场,并将手机藏于草稿纸下拍题发送至某培训机构。黄陂区招考办曾回应,或因5G信号屏蔽出现漏洞,导致该考生能用手机上传考题。

  正观新闻记者查询后得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今年高考前曾发布提醒,甘肃省高考实行统一使用文具制度,考生只需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严禁携带手机等违禁物品进入考点,一经发现将取消高考资格,视情况轻重暂停参加高考1-3年,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电子档案,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恶意“占坑贴”或需承担法律责任

  本次高考两天时间内,几篇恶意“占坑贴”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对此,河南中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辉告诉正观新闻记者,不论“占坑贴”的人主体身份是否是学生,其只要在网络上发布了不实的言论,都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是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对网络谣言的规制,重在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网络用户因造谣、传谣给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应当向他人赔礼道歉、赔偿他人因名誉被侵害而遭受的损失等;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其他民事权益的,还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二构成行政责任的法律依据。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以及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依法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三是构成刑事责任的法律责任的依据,有可能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也有可能构成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刘光博

高考作弊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