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前置仓模式还是扩张太快?揭秘每日优鲜的败局疑云

前置仓模式还是扩张太快?揭秘每日优鲜的败局疑云
2022年08月05日 10:02 北京青年报

  8月5日,每日优鲜收于0.17美元,涨41.67%。此前,每日优鲜盘前一度涨超160%。这一幕很眼熟。早在瑞幸咖啡退市前,其股价在美股的线性表现堪比心电图。而每日优鲜是否会步瑞幸咖啡的后尘,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其公告“抛弃”自己创造的前置仓模式,则让很多人不禁发问:“难道改变很多人消费模式的前置仓,也只是一个空想的故事吗?”

  频频更换的法定代表人 忙于“辟谣”的每日优鲜

  8月1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发布资金断裂,无法正常经营的公告。每日优鲜官微罕见发声,称网络流传的《关于每日优鲜资金断链无法经营的通知》是虚假消息,大家不要上当受骗。随后,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通过朋友圈做出相似回应。他表示,公司正积极解决超市业务的用户、员工、供应商应付问题,其他业务保持正常运营。

  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4日了解到,天眼查App显示,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马蕾变更为孙玉英。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份,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由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而就在半个月之前的7月18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曾斌变更为孙玉英,并由孙玉英担任执行董事、经理。此外,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徐正退出该公司主要人员行列。

  也正是由于这一变化,到每日优鲜办公地讨要欠款的供货商多了起来。创始人徐正也被传已经到了香港,随后又被每日优鲜的工作人员辟谣称,徐正和每日优鲜的高管们都还在北京。

  此事刚过去十天,7月28日,每日优鲜又被曝出“公司就地解散”。虽然每日优鲜方面只承认是优化员工,否认公司就地解散,但是人去大楼的新办公地以及数百人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让这家参保人数为1076人的公司,所谓的“优化员工”显得过于轻描淡写。相关部门甚至为每日优鲜公司的前员工们开辟了专门的提交材料通道。

  而供货商的处境更为艰难一些。想要钱,找不到公司负责人,能采取的办法只有诉讼。但是一些已经拿到判决书的供货商也因为找不到每日优鲜的人,拿着胜诉的判决书仍旧没有收到欠款。

  在一个约有500人的每日优鲜经销商维权群中,有约190家每日优鲜的供货商自发登记的欠款总金额已经约为2.5亿元。

  而消费者也被此次风波波及。7月28日下午,每日优鲜平台上已经无法完成购物。而这一情况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解决。很多购买了每日优鲜购物卡的消费者也无法与平台取得联系,更不要说退款了。

  2亿元压倒及时配送生鲜电商第一股?

  在每日优鲜看来,自己落到如今公司大规模裁员、供货商堵门讨债的情况,完全是因为此前谈好的2亿元注资没有到位。

  在爆雷后的次日,也就是7月29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山西东辉集团战略投资没有交割,公司不得不做出对其业务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决定,以实现可持续性经营。而按照此前的公告,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虽然2亿元确实是一笔救命钱,但对比其拖欠的供货商货款来,这笔钱貌似还不足以填补每日优鲜的“大窟窿”。

  而每日优鲜的“重大调整决定”包括暂时关闭其前置仓业务的极速达服务和优化员工。而根据其公布的数据,前置仓业务占到了公司净收入的85%。

  “前置仓”可以说是每日优鲜为生鲜电商带来的新玩法,解决了生鲜配送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样让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的赛道中脱颖而出,从2014年成立至今,吸引了11轮的融资。最高峰时期,每日优鲜业务覆盖约20个城市,拥有约5000个前置仓。而每日优鲜也靠此于去年6月登陆每股,成了及时配送生鲜电商第一股。

  如今,前置仓的“发明者”倒下之前做的最大的决定就是关停这一业务。这也再次引发了为“前置仓模式是否能走通”的争议。

  投入过大,前置仓模式已被部分商家放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所谓前置仓模式是将供应商送来的商品先送入平台所在城市大仓,再用冷藏车送往各个前置仓(小型仓储配送中心),用户的订单会被系统分配到最近的前置仓,再由该仓负责拣货、打包,并配送至门店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手中,配送时间多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这个模式的投入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是商品,前置仓场地租金、相关设备、甚至配送人员以及仓库工作人员的花销都要企业来承担。一家冷库设备供货商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仅一地大仓冷库建造的花费就要近400万元。

  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在此之前已经烧光了130亿元。不过,该数字并没有获得每日优鲜的认可。根据其披露的财报,其2018年至2020年分别净亏损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2021财年预计亏损37.37亿元。

  事实上,每日优鲜的“30分钟极速达”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有优势,生鲜品类的新鲜度更有保障,而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更是让部分消费者对这一类及时配送的生鲜电商产生了依赖。但是方便的同时带来的是高昂的费用。每日优鲜的财报显示,每一单履约费用高达20元,但用户支付的运费仅5到6元,部分时候还是免费配送,显然无法覆盖成本。

  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平台型电商的2倍,社区团购的6倍。

  也早有企业抛弃了这一模式。盒马CEO侯毅曾直言前置仓是伪命题。他否定前置仓的理由有三点,分别是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难保证。2021年,盒马正式关闭了所有的前置仓业务,取而代之的是仓对店的方式,以店为仓储、分拣以及配送中心。

  也有商家靠前置仓盈利,每日优鲜“倒下”被指扩张过快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每日优鲜“倒下”也并不代表前置仓模式一定走不通。一位长期关注生鲜电商的行业人士表示,每日优鲜公司自身在经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在收入占比达85%的前置仓业务亏损严重的情况下,每日优鲜不是集中精力专注经营这一主业,而是将有限的资金、团队和技术能力分散在前置仓、智慧菜场、无人零售和零售云四大业务板块中,还收购相关企业,这很难不出现经营危机。

  此外,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盘子过大,发展过快,忽视了企业管理问题,公司文化难以形成,导致了部分地区部分业务各自为战,部分公司决策难以在所有区域推广。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曝露出来的问题也无法很好地解决。在此前的通报中,每日优鲜次日达事业部被查出存在可疑交易,这导致其修正的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相对此前的数据减少了6.77亿元。这显然是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

  而经过疫情的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依赖还在增加。艾瑞咨询一份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8万亿元,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加速发展,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及时配送生鲜电商都在赔钱。今年2月,同样在每股上市的的叮咚买菜发布财报称,该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27.7%,相比上个季度提升了9.5个百分点。上海地区于12月份实现整体盈利,整个长三角地区于该季度实现UE翻正,整体亏损率得到大幅优化,提效成果显著。

  针对于毛利不高的核心问题,一些生鲜电商正在发力“产地直采”模式,特别是稀缺的“时鲜货”,从产地直接送到用户手上,平台可以减少库存压力,实现轻量化运营,消费者也乐于为“稀有”“新鲜”付出略高的价格。

  而近两年来,前置仓的政策利好也不少,2021年7月,商务部等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菜市场、前置仓成为需要优先配齐的基本保障类业态。

  如今,前置仓的践行者还有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朴朴超市等,这一为生鲜电商和消费者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的模式,远没有因为每日优鲜的“放弃”而停止。

  相关报道:

  每日优鲜陷“危局”,生鲜前置仓模式还是好生意吗?(新京报) 

  随着每日优鲜面临“解散危机”的说法传开,7月29日,不少消费者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北京多个区域在每日优鲜平台下单均显示“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目前每日优鲜App退出账户后无法再登录。

  7月29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每日优鲜双井店、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发现,两个前置仓门店均已关闭。每日优鲜双井店内有工人正在拆除内部装置。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大门上锁,门上贴着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门口堆积着矿泉水等物品。

  新京报记者在每日优鲜双井店门口遇到一位穿着每日优鲜衣服的骑手,对方称“不知道怎么办,也没人通知,就只能等着”。他还提到,7月还有工资没发。自称是该店房主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日优鲜在7月25日合同已经到期,现在已经退租。

  2015年,每日优鲜首创前置仓模式。实际上,业内对前置仓模式各有说法,有人认为是伪命题,也有人称前置仓模式有前途,但需要解决供应链及管理漏洞等问题。

  北京部分前置仓门店关闭

  2019年,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公开称,前置仓模式将成为每日优鲜在头部城市最主要的布局。随着每日优鲜全国范围内关闭30分钟极速达业务,或已放弃了前置仓模式。

  7月29日,不少消费者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北京多个区域在每日优鲜平台下单均显示“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随后,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每日优鲜双井店、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两家门店均未营业。

  每日优鲜双井店内有工人正在拆除内部装置,屋内已没有任何商品,被拆下来的空调外机堆放在门口。在新京报记者探访期间,一位身穿每日优鲜衣服、骑着每日优鲜电动车的骑手也来到该门店,往里面张望过后确认已关闭。据了解,他是每日优鲜潘家园店的骑手,他称“现在潘家园店也是已拆除了空调外机,就想看看其他门店是什么情况”,“不知道怎么办,也没人通知,就只能等着。”

一位骑手来到每日优鲜双井店门口了解情况。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一位骑手来到每日优鲜双井店门口了解情况。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这位骑手还提到,6月15日发完工资后,潘家园店其他骑手就已离职,现在就剩下他自己了,“没单子,一个人跑一天也就四五十块钱,挣顿饭钱。”他坚持又干了14天,因此7月还有7000多元的工资没发,“也不知道还给不给。”

  在新京报记者进入门店时,一位自称是每日优鲜双井店房主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日优鲜在7月25日合同已经到期,现在已经退租,退租合同也在四五天前签订。他提到,每日优鲜欠的最后一个月房租也由押金做抵了,自己这里或多或少有一点损失,“每日优鲜还欠了1千多块钱的电费,但也无所谓了,毕竟经营不下去了。”

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门口堆放着矿泉水等物品。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门口堆放着矿泉水等物品。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在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新京报记者发现,其大门上锁,门上贴有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通知显示,每日优鲜6月、7月的电费迟迟未付,金额共计34020元。催款通知落款日期为7月29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该门店门口有堆积的矿泉水,透过窗户能看到门店内还有一些货品。

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大门上锁,门上贴有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每日优鲜现代城星店大门上锁,门上贴有关于未付电费的“催款通知”。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用户体验变差

  实际上,近几个月内,每日优鲜频繁爆出关店消息。今年6月底,每日优鲜被爆出3天内连续关闭了9个城市业务,包括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而近两个月,每日优鲜平台给用户体验感也越来越差。

  北京的陶女士称,从2020年开始使用每日优鲜App买菜品,但从今年4月开始,平台上菜品越来越少,“在疫情期间菜品运力不足可以理解,但感觉有些物品比如蔬菜并非因运力原因,挺奇怪的。”

  陶女士经常在每日优鲜购买一款鱿鱼须,她最后一次买是6月,“到昨天平台一直显示明天到货,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她还提到,有些东西很快能补上,比如荔枝、芒果,但每日优鲜需要满49块钱才能免配送费,陶女士渐渐发现49块钱凑不出一桌菜,“生菜、油麦菜等都没有,买一样东西需要买6瓶饮料凑单,那我就不需要它了。”

  喜欢在每日优鲜平台买菜的李女士也称,最开始使用每日优鲜购买的是小龙虾,“好吃又便宜,送货速度很快。不过,后来平台上产品就越来越少了。”

  前置仓模式路在何方?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每日优鲜在开创前置仓模式后,一度被打上高光,还有不少追随者,包括叮咚买菜等。不过,在一番跑马圈地后,前置仓模式开始受到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前置仓模式是个伪命题,它是一个不断烧钱的模式。

  盒马CEO侯毅在关掉盒马的前置仓业务时也称,前置仓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他曾断言,前置仓“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给VC(风投)看的模式”。

  7月29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置仓本身仍有发展前途,“这种商业模式一定会发展,因为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可以给社区一套解决方案等,但要想成功,需要突破两个难点。”

  赖阳告诉新京报记者,生鲜运营本身有难点,无论是前置仓还是连锁实体超市,运营生鲜都遇到一个采购供应链的管理问题。“从哪采购、价格如何、如何把损耗降低等,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合作伙伴之间对接都存在这些难点。”此外,企业快速扩张中存在管理问题,赖阳认为,管理不仅限于数字化,还包括流程的设计、如何效率最高、如何控制运营成本、减少运营环节、防止商业腐败行为等,这些都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而这一点也是很多企业的一个瓶颈。

  赖阳认为,如果企业要很好地发展,不应是探讨前置仓或某一个领域有没有前途,整个运营的能力水平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提到,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实体企业所遵循的商业规律是一样的,“企业扩大规模,并不能直接带来盈利,企业要发展主营业务、核心业务,必须要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样才能够给企业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基。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规模的扩大只能是风险的扩大。”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每日优鲜前置仓模式的创新值得肯定,但前置仓存在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它在城市选址布点时,可以选择比较低成本的物流节点,选址空间大,成本低等。不过,前置仓不是店,没有自然的到店客流,需要很大的获客成本,同时仓储的模式、上门配送的人力成本并不低。此外,前置仓模式需要严格的管理要求。

  文志宏提到,前置仓模式有需要适应市场的条件,如果脱离合适的市场条件,前置仓模式就不那么有优势。比如北京、上海人口高度集中,消费者的网购和线上到家的使用频次比较高,这样的市场适合使用前置仓模式,但是其他低线城市或并不合适。文志宏认为,每日优鲜现在的局面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商业模式,“拿到资本之后盲目扩张,进入到一些不具备前置仓模式生存条件的市场,就容易陷入亏损的泥坑里。”他认为,从管理上来讲,应该还是有很多的可以优化的空间。

  文志宏建议行业内企业看清楚前置仓模式适应于什么市场,不能盲目扩张。同时,对于某些企业来讲,并不一定要用前置仓模式。

点击进入专题:
每日优鲜被曝“解散”

责任编辑:张建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