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样胡乱“每日一黑中国”,不觉得尴尬吗?

这样胡乱“每日一黑中国”,不觉得尴尬吗?
2022年08月20日 00:00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枢密院十号

  这家报纸,还有它背后的媒体帝国,“是中美宣传战中的先锋

  今天看到一篇包装奇特的新闻,新闻标题是:

  “酷热导致中国停电、工厂停工”

  副标题是:富士康、大众、丰田在四川的工厂遭到打击;农作物产量也受影响。

  然而,这家报纸为文章配的视频,却是“英国创纪录高温在伦敦引发了火灾”。

  视频有两分钟,燕燕侠耐心看到最后,却没有看到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内容,视频几乎一直在说英国,结尾前说到高温和野火导致34000名法国人被迫撤离,而在葡萄牙,过去一周有659人死于高温。

  这家报纸还真不是小媒体,是赫赫有名的《华尔街日报》。

  随便翻下这家报纸,过去一个星期内的涉华报道,就感觉一种挡不住的浓浓的敌意,从太平洋的那一端,千山万水地扑面而来。

  既然是财经媒体,唱衰中国经济显然是它最擅长的主业,

  看812日这篇,拜登刚签了“芯片法案”,它就来唱衰中国芯片业:“对于中国的芯片冠军(中芯国际)来说,轻松的部分已经结束”。

  而在815日,《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称,“周一公布的关于中国增长放缓的最新数据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称中国政府的反应表明他们“已经没有办法阻止经济下滑”,社论还继续陈词滥调地批评中国的“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妨碍了全球供应链”。

  19日,美国记者布兰肯希普为“今日俄罗斯”(RT)网站撰稿,谈到这篇社论时称,《华尔街日报》在抹黑中国经济的时候,没有提到花旗集团今年1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在对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三者都将中国视为“他们的最爱的投资目的地,尤其是因为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遏制策略”。

  话说回来,这张报纸有时候也勇于肯定中国在某方面确实做得不错,比如814日这篇谈论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的文章,说中国在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甚至“主导”地位了,但文章话锋一转,咬定说中国“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而是一个更有可能的对手”,接着文章就提出了耸人听闻的观点:“当气候变化政策落入中国手中……中国为什么要向对手出口电池和原材料让对手制造这些产品?”

  呵呵。请问,是谁在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疯狂围追堵截?美国的政客们就差站成一排堵在中国门口了,天天地给世界发传单不让跟中国做生意,尤其是高科技生意,当然主要是“因为不安全”……居然这个时候他们还在假装,中国人会“卡他们的脖子”。嗯,他们要这么说,我们也真的只能呵呵了。

  既然是代表较高水平的反华舆论先锋,虽然不是以军事见长,但台海话题还是必须要搅和下的。看看812日这篇:

  “乌克兰战争为台湾提供了如何自卫对抗中国(大陆)的思路”

  “该岛正在储存小型武器以对抗更强大的对手”

  ……

  嗨,这也算新思路?对我们枢密院的粉丝来说,《华尔街日报》无非是又宣传了一遍民进党当局对抗大陆的所谓“豪猪”战略、“不对称作战”这些概念,无非是给美国军火商对台售武使劲吆喝罢了。

  “这个媒体帝国,是中美宣传战中的先锋。”

  布兰肯希普19日在今日俄罗斯发表文章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亿万富翁默多克的全球媒体帝国一直带头推动西方媒体的反华言论。他拥有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一长串掌握话语权的媒体,而这些媒体“针对北京的喊话清单”是冗长的,而那些日日更新的具有反华色彩的例行报道,会让人觉得“都是别有用心的”。

  布兰肯希普举了一个例子,2021 10月,《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专栏评论,为臭名昭著的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起源论”提供了桩脚。而《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希尔茨克则巧妙地驳斥了这篇文章,并指出《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的两位作者甚至都不是受过训练的病毒学家。

  希尔茨克在文中称,《华尔街日报》希望将中国描绘成一个“用心险恶的国家”,但这样的文章“只会让《华尔街日报》的严肃记者感到尴尬”。

责任编辑:张建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