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环球时报:重庆的“英雄气”为何引发强烈共鸣?

环球时报:重庆的“英雄气”为何引发强烈共鸣?
2022年08月26日 23:58 环球网

  重庆本轮山火明火终于全部扑灭了。根据最新通报,重庆各处森林火灾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在持续的极端高温和干旱环境下,扑灭山火面临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但从第一起山火爆发到各处山火全部扑灭,只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这很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英雄气”是在社交平台上最火的关键词。

图自@摄影周瑄
图自@摄影周瑄图自@摄影周瑄

  重庆是一个山城,山与人连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山火对重庆人来说,是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激发了保护家园的众志成城。在这场“十八路英雄”扑灭山火的行动里,冲在一线的是消防员、武警官兵、解放军、医护人员,他们身后,是志愿者自发组成的坚实后盾——有插着五星红旗送物资的“摩托崽儿”,有扛着油锯开辟隔离带的父子,有拿着喇叭协调物资的女孩,还有送外卖的、做饭的、递水的、开挖掘机的……在那些奋不顾身的逆行身影中,有军人、有党员,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在肆虐的山火面前,他们牢牢拧成了一股绳。

  这种“英雄气”既是重庆的,更是中国人的。网友口中这场“史诗般的救火”,来自全国的托举之力。由于火灾形势严峻紧迫,从国家部委到甘肃、云南等兄弟省份,都对重庆进行了大力支援,为快速扑灭明火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重庆雄起”的加油打气此起彼伏,无数令人动容的细节场景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刷屏。的确,如果没有一点“英雄气”,这些是根本不可能通过“摆拍”而实现的。真正引发共鸣的,正是在这些普通又勇敢的人们身上闪耀着的、中国人面对灾难或外敌时所共有的血性、意志和团结。

  耐人寻味的是,美西方一些媒体对这次重庆遭遇灾害的观察视角,与国内舆论场截然不同。向来拿着放大镜观察中国的他们,对高温、限电、疫情带来的不便大书特书,甚至冷嘲热讽,刻意放大社会在应对灾害时出现的细节矛盾和分歧,反而对引起中国社会最大共鸣的“团结灭火”只字不提,这本身就是不厚道、甚至不人道的。他们不是没看到,而是不愿相信、不肯承认,在应对灾难方面,中国就是做得挺不错的。

  美国也是饱受山火之苦的国家,不仅加州大火年年烧,大面积干旱也正在成为愈发突出的问题。然而那些山火烧出的,是资源只向富人开放的严重贫富差距,是“不交钱就不灭火”的冰冷“规则”,是灾后物价疯涨、恶性案件频发的趁火打劫。然而在这次重庆山火里,人们看到的是志愿者肩挑背扛把冰水送给一线消防员,是摩托车店主免费外借价格不菲的越野摩托车用于救灾,是加油站免费为“摩托大军”加油……同时,尽管多重灾害并发,但一切依然是有序的。

  过去几十年里,美西方有不少人研究中国,自认为很了解中国。但他们做出的预测和判断,往往被现实证明是完全错误的。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中国人侠肝义胆、保家卫国的性格不够了解,对中国社会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传统不够熟悉,从而导致一厢情愿、屡屡误判。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美西方舆论更加倾向于用意识形态来解释“中国为什么能”,试图营造一种“即使你做到了也不光彩”的妖魔化氛围。不得不说,这不仅仅是傲慢,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堕落。但他们怎么也解释不了,为何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山火一烧就是几个月,为何美国的住宅楼坍塌却遭遇了荒诞的“考古式救援”。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最朴素、最深沉、最广泛,也是最强大的情感。无论是渡江战役中老百姓划着小舢板冒着枪林弹雨将解放军送过长江,还是汶川地震后15位空降兵在5000米高空的生死“盲跳”,抑或是这次重庆山火中志愿者头灯组成的“星光长城”,在每一个危难关头和紧急时刻,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有千千万万的人自发地站出来。这就是了不起的中国人,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盘”。(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重庆的“英雄气”为何引发强烈共鸣?)

点击进入专题:
重庆多地发生山火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山火重庆市扑灭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