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新闻联播一则报道的画面中显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甲板上停放着24架歼-15战斗机,这是公开报道中航母甲板上歼-15战斗机停放数量最多的一次。军事专家认为,这展示出辽宁舰入列十年以来,在不断摸索中形成完整的战斗力和保障力,辽宁舰的实力足够让全国人民放心。
报道提到,前不久,渤海某海域满载着歼-15舰载战斗机的辽宁舰破浪前行,数架战机采用轮转出动的方式分批次起飞,在空中完成战斗任务交接后循环着舰,实现了舰载战斗机出动和回收间隔时间、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同时放飞架次等多项突破。从报道画面可以看出,航母甲板上井然有序地停放着歼-15战斗机,共有24架。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航母,中国迈入航母时代。
航母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如果没有舰载机,一艘航母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2012年11月23日上午,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驾驶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实现舰基阻拦着舰。2013年5月10日,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2018年,歼-15舰载战斗机突破了夜间起降技术,这意味着中国航母辽宁舰编队初步具备形成全天候作战的能力,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舰载机夜间起降技术的国家。
十年来,辽宁舰每次亮相,军迷都会通过公开画面去关注其茁壮成长中的细微变化。这期间,最令军迷惊叹的就是“辽宁舰甲板上的飞机又变多了”,从最早的一两架,到5架、8架、13架,再到如今的24架,飞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展示出航母编队战斗力不断提升。
另一组数据也展示出辽宁舰战斗力生成的速度,国内媒体22日的一篇报道提及:辽宁舰航空保障部门起飞系统区队长张乃刚一直负责放飞歼-15舰载战斗机,10年放飞,他始终豪情满怀:“从第1架歼-15战机首飞,到第1000架次起降,我们用了5年;而第二个1000架次,我们只用了两年半;突破第三个1000架次,时间还将大幅缩短。”
2016年12月,由辽宁舰及属舰组成的中国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出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随后,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某海域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多批多架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升空。
2022年5月上旬,日方连续10天公布辽宁舰在冲绳以南海域全天候实施舰载机和直升机的起降训练, 日方公布数据显示,辽宁舰在10天内舰载机和直升机起降已超过200架次,这是辽宁舰在西太海域开展训练时间最长,舰载机起降架次最多的一次。值得强调的是,此次训练在日本、美国等国跟踪监视下进行,本身就展示出一种自信。
军事专家张学峰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些数据直观体现出我国舰载战斗机数量更多,能够上舰的飞行员更多,以及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体系的成熟,“同时,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运行经验更丰富,保障能力更强,可以想象,在航母上甲板上部署一架两架战斗机和部署二十几架战斗机,操作流程的复杂程度和保障难度自然是不同的。”
军事专家宋忠平同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辽宁舰是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中逐步向前的,这同时也是经验总结的过程,因此在初期各个专业的时间周期都会长一些,“在舰载战斗机训练中也是如此,1000个架次所用的5年时间实质上是用来形成完整的培训大纲,培训流程,基础夯扎实后,前行的脚步自然会加速。”
宋忠平也提及,这种加速和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飞行员数量越来越多密不可分,“这些数据体现出辽宁舰早已经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同时,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日趋完善,并不断优化,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实践,不断进行超前培训,也同样有利于航母战斗力和保障力不断提升。”
2020年11月,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资质认证,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培养链路全面贯通,标志着“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培养全面走开,对航母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宋忠平认为,舰载战斗机人才两种模式培养体系并行对飞行员培养质量和数量都有较大提升,“航空母舰上最关键的是两类能力,一类就是水面舰艇管理能力,另一类是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能力,这两者之间的高效合作是整个航母编队包括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对中国航母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辽宁舰对于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培养了大批人才,实现了人才等装备,而不是装备等人才,加速了新型航母战斗力生成。”
24架歼-15出现在辽宁舰甲板上并不是一个句号,仅是一个逗号。张学峰表示,未来我们不仅能看到航母上的战斗机数量继续不断增加,航母上的机型、机种也会越来越丰富,这会极大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和航母编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使得防守更严密,进攻更犀利。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