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4日抵达中国开启为期一天的访问。朔尔茨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此次中国行距离其前任默克尔最后一次访华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此外,此行亦正值德国经济受能源成本飙升和出口下降影响而处于衰退边缘之际。
多名中德分析人士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次访问尽管短暂,但成果丰富,它或将有助于正面塑造德国接下来的对华政策,也为中欧关系带来示范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方发布的通稿,朔尔茨在会见中专门提及“反对‘脱钩’”“反对‘阵营对抗’”“伙伴”等关键词,在美国寻求联合欧洲盟友大搞“阵营对立”并寻求孤立中国之际,中德双方就上述问题能够达成共识,意义十分重大,也是对世界稳定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据媒体报道,朔尔茨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是德国和欧洲的重要经贸伙伴,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
他同时表示,世界需要一个多极化的格局,新兴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值得重视,德方反对搞“阵营对抗”,政治家有必要为此负起责任。德方愿为推动欧中关系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美国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反华阵营”的大背景下,中德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反对搞‘阵营对抗’”,是对世界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在欧洲塑造出某种‘反华政治正确’氛围的背景下,朔尔茨面对国内外不小的压力,仍能就此明确表态,应是已对此作出充分考量,这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他表示。
据外媒报道,此次跟随朔尔茨访华的有超过十家德企巨头,其中包括宝马、大众、巴斯夫、德意志银行…据德国《商报》报道,共有百余家德企申请参与这次访华,但最终只有12家获准与朔尔茨共同登上赴华专机。分析认为,这透露出德国工商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不能对华“脱钩”的意愿。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德国“有理由”减少在某些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但大规模的“脱钩”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德国应采取一种适合自身的方式,寻求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加深与中国的接触——比如在气候变化、推动国际标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等方面。
伍德克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此前,巴斯夫集团此前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资100亿欧元,在广东省湛江市建设一体化基地。“在中欧关系紧张的时刻,双方领导人有机会面对面坦诚讨论彼此关系非常有必要”,这名德国商界人士表示,朔尔茨的访问正值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欧盟和德国正在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
舆论分析认为,此次朔尔茨访华面对的是德国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在其访华前夕,执掌外交部和经济部的绿党在“减少对华依赖”“限制对华交往”等问题上密集发声,并质疑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一事。除此之外,华盛顿显然也不乐于见到德国同中国的靠近。有美国媒体称,朔尔茨“受到了来自华盛顿的压力,华盛顿希望德国远离中国。”
就在朔尔茨访华的前一天,德国外长贝尔伯克3日称,“七国集团”准备承认中国是一个“竞争者”和“对手”。“关于中国,我们将讨论如何避免重复在俄罗斯问题上的错误”,她这样称。据了解,贝尔伯克及其所属的绿党在对华问题上采取十分强硬的立场。
中德到底是“伙伴”还是“对手”,也成为朔尔茨此次中国行中的关键词之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的国家利益正被一些政党和个人利益绑架。“德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自我调整。”他表示,作为总理,朔尔茨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在德国政府内部,他的想法将最能影响德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塑造。
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洲事务专家王义桅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欧盟将中国定位为“伙伴、竞争者、对手”,且有声音日益强调“竞争”和“对手”,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始终强调和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朔尔茨此次在会晤中也谈及中国是德国的“伙伴”。
王义桅认为,对两国 “伙伴”关系性质的共识与强调,有助于推动德国接下来的对华政策向相对正面的方向发展。“朔尔茨的访问将为其他欧洲国家树立榜样”,他表示,这将有助于把中德关系塑造成一种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示范。
“德国与中国没有任何战略利益冲突”,欧洲议会德国籍议员马克西米利安·克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希望朔尔茨总理能优先考虑德国的经济利益,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降低德国的通货膨胀。”
他表示,中德在经济、技术和贸易领域的深化合作对德国的发展“不可或缺”,“反华势力不代表德国的利益”。他表示,中国是德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之一,德国与中国没有任何战略利益冲突,与中国“脱钩”只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严重损害德国自己的工业,“这与民主或人权无关,这是华盛顿和北京的冲突——一场我们不想卷入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