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他同时也提出了当前世界没有进入新冷战,不认同中美将进行对抗的观点。
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针对记者对此的提问,她表示,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全球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孤立中国、限制对华合作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这一观点出自欧盟强国德国领导人之口,其所释放的信号值得深度解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世界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五十年来,中国对德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断攀升。如今,中德经贸合作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中国在欧洲的进出口总额中,近五分之一都来自德国。中德长期保持紧密的经贸往来,朔尔茨的表态契合中德两国利益。
而从整个欧洲范围来看,中欧互联互通也是历史潮流。前不久,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来华访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其会谈时指出,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米歇尔则表示,欧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
从当前国际形势看,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制造的不正当竞争,正在加剧欧洲衰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上周表示,欧盟必须“简化和调整”其国家援助规则以回应美国新近出台的3690亿美元气候方案,后者恶化了跨大西洋关系,令人担忧布鲁塞尔与华盛顿之间可能爆发贸易战。而目前,中欧共同面临美国制造的压力,中国在寻变,欧盟也在寻变。
显然,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以邻为壑的手段。事实上,欧盟各国领导人也并未“坐以待毙”。当地时间11月29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华盛顿,开启对美国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据报道,马克龙的目的是“强调法美友谊”,希望美国总统拜登届时能够同意给予欧洲工业企业豁免权,以免受美国法律的处罚。这也被坊间总结为,马克龙要去美国跟拜登“谈友谊”“要公平”。
与法国相比,德国显然更信任中国市场,也更信任中德贸易往来才是破解德国目前困境的“钥匙”。
“世界注定要再次分裂成相互竞争的集团”这一宿命论般的观点,显然是不成立的。对于中德来说,无论是从现实状况出发,还是从未来两国的经济出发,增强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都是发展的关键。而作为政治家的朔尔茨,显然深有感触。
撰稿 / 王英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