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伍素文丨广东报道
一场万人动员大会拉开帷幕。广东正在经历的这个春天,比过去几年都要盛大热烈。
1月28日大年初七,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主会场参会人数达1000人,其中,企业代表达500多家,全省各地市、县(市、区)以视频直播方式同步收看,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的讲话处处表明全力拼经济的决心:“如果广东是慢步或者原地踏步,不敢迎难而上,不愿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我们心里应当感到不安。”“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春风浩荡,从广州出发,吹抵南粤各地。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的当周,珠三角9市在三天内相继召开了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各地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投身推动经济复苏的洪流。
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
1月15日,金易策划收到来自广州市委的紧急电话通知,省委决定于1月28日召开千人大会,询问公司能否承接。当时没有具体方案,只定了时间、地点、人数,以及“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接到任务后,员工们放弃了春节休假,已回乡的决定返程广州。
经过横跨春节假期的紧张筹备,1月2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按期举行。大会的人数规模、出席人员、发言内容、内场布置等引发了外界热议。直至大会前一天,各种细节仍在修改:场外的立体字口号紧急需要改为红色;主会场1号讲台需要换为去年省里某重要会议的1号讲台,得重新定位寻找。
整场大会持续了3个多小时,由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主持,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作动员讲话,随后地市、部门、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下午,针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落地、制造业、金融和房地产5个领域各设分会场讨论。从其中一场分会名单来看,参会人员超150人,涵盖高校与科研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的代表,校长、董事长级别的嘉宾云集。
多位参会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政企联合动员,现场氛围热烈,令人备受感染和鼓舞。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道:“大会求真务实,切实感受到‘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氛围,也感受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挺立潮头、不息求索的精气神。”
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第一次亲身经历这么大规模的会议,民营企业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一起开会商量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说明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高度肯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参会人员,我既充满信心和干劲,又充满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随后的几天,各地市区陆续跟进召开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28日,上午开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下午广州、中山就召开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江门举行高质量发展第一次推进会;次日,深圳、珠海召开;1月30日,东莞举行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大会……
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华新园董事长宁红涛参加了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谈及参会感受,他觉得欢欣鼓舞,也感到了责任与压力。
广州完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香小婷则参加了1月30日广州市南沙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感叹‘速度很快’,没想到省里的大会刚结束,南沙区的马上就来了。在会议之后的企业交流晚宴上,基本上每桌会有一名政府部门代表在,跟企业家交流想法,或者交换南沙发展的一些信息。”
作为港澳人士初创企业,香小婷的公司在参会企业里体量较小,但区领导的一番话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搏,为了南沙高质量发展去努力,企业规模不管大小都是出力的一份子”。
“这句话让我很感动。”香小婷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企业“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到省两会,提升企业信心在广东今年的重要会议中多次被提及。疫情三年,很多企业的经营和信心受到很大打击,此轮大动员无疑为他们注入了强心剂。企业家们审视新的环境,直面压力,寻找商机。
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重启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基建’产业,将在稳投资和促增长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激发了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的投资活力,提振了他们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今年佳都科技将深耕智慧大交通、智慧城市安全业务,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打造“元宇宙”产业生态圈。刘伟希望,未来政府能通过继续开放产业应用场景,在智能交通等数字经济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点示范项目,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扩大有效民间投资,继续发挥“新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年后开工第一周,广汽旗下各企业已热火朝天、干劲拉满,向全年产销目标进发。
“外部环境好转了,企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主体,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今年,广汽将围绕省市汽车产业重大部署,全力推进“万亿广汽”的战略目标,面向2030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的目标前进。
“实现目标的底气来源于人才、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资金几大方面。”冯兴亚表示,2023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广汽集团将突出制造业当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加快抢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持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引擎作用。
华新园是广州市的国家级科技产业载体园区,截至2022年,已招引、孵化、汇集了专精特新企业65家、高新技术企业168家、潜在和未来独角兽11家,园内企业年产值占黄埔区全年GDP的3%左右。
“党中央赋予广东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使命,国内国际优秀科技、产业、社会资本对大湾区持续关注和青睐,给了我们集聚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的机会。”宁红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2023年,华新园将做好园区经营和服务,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产业的企业招引,协同各级政府培育增量优质产业。
去年,广轻控股集团经受住了疫情的影响,经营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净利润同比增长25.04%。戴智提到,今年集团的主要方向是围绕工艺美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重推动文化赋能、数字赋能,优化产业布局,做强做实主业,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现1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速度。
“作为文化企业,我们比较关注政府三个方面举措:一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戴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在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我们深有体会。属地政府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发展,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及时指导企业享受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特别是注重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这不仅减少了企业成本,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对企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各市赛龙夺锦,稳预期强信心
当前,广东各地正形成赛龙夺锦、只争朝夕的奋进氛围,大招商招大商、抓大项目、提升营商环境是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共识。
2月2日,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首个调研的城市是佛山。他对推进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更新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佛山要切实担负起经济大市的职责使命,勇挑大梁,奋勇争先,拿出硬招实招。
“春节前,佛山出台了‘促进稳增长实现开门红18条措施’。正月初八,招商、招工、暖企、抢订单‘四支队伍’就全面出击,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以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经济稳增长拉开序幕。”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高水平推进制造业当家,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佛山坚持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2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8700家,是2015年的12倍,2023年力争达1万家,“让广大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唱主角、挑大梁”。
中山在此轮经济动员中也“出圈”了。1月28日召开的中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带领市领导集体起立,向企业家们致敬,会议期间,他还让工作人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屏幕上发布出去,让企业有需求可联系他。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罗绮冬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山提出对标深圳等先进地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同时,研究出台了中山市“拼经济、稳增长”新春惠企政策,为企业送出价值约5亿元的新春“大礼包”。
1月30日,中山市94个制造业投资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额达20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我们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企业项目加快投资落地中山,坚定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预期。”罗绮冬说。
此外, 2月9日东莞两会提出设立“东莞民营企业家日”,全流程培养百名领军型、千名成长型、万名创业型企业家;深圳市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0项举措……各地纷纷推出新一轮助企惠企政策。
一位市委机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到,以前从省市到村镇的大型会议动员也不少,但现在是让企业参与得更多些,政府更加重视企业所发挥的作用。
广东经济复苏进行时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总会率先遇到发展的难题。
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江苏在后步步紧追,经济总量差距逐渐缩小,山东、浙江在去年的经济增速都比广东高。
从21地市在2022年的GDP表现来看,同为第一阵营的广深两市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二阵营的佛山出口亮眼,东莞工业承压;第三、第四阵营的城市中,惠州GDP首破5000亿元、增速为全省最高,粤西的湛江超越珠三角的中山,这两个城市都受益于重大项目的落地拉动。今年,各市增长目标基本设置在5%~7%。
“如今,广东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也在质上。”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广东经济的‘危’源自高质量发展不足,‘机’要靠高质量发展才能紧紧抓住。”
2023年,广东设定的目标是GDP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零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防疫政策调整之后,广东经济将恢复疫情前的常态化增长。“‘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先得到提振的;随着企业家信心恢复,以及广东产业转型对新基建需求很大,防疫优化后会更好地带动各种投资,包括民间投资、外商投资以及政府本身的投资,重大投资将对今年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进出口贸易方面,对外商务活动、招商引资、抢订单已在行动,带动就业的同时,也将更好地促增长。”
他认为,广东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从市场体系的建设到营商环境的规范、法治化的保障等,需要清除大量体制机制障碍。政府官员要真正作为改革者、实干家,将高质量发展遇到的问题逐个破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企业作为市场创新主体的作用,让民营经济恢复信心。
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是广东最明显的经济特征,因此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俄乌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来自美国的技术阻断等这些国际不确定因素,仍然是广东产业链高端化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黄坤明在2023年广东省春节团拜会上致辞激励道:“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面临很多困难,可能会遭遇‘倒春寒’,但春风浩荡、不可阻挡……我们向前奔跑得越快,春天就越早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向上攀登得越高,春光就会更多地照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