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病不出县”,400多亿提升县域医疗

“大病不出县”,400多亿提升县域医疗
2023年03月28日 17:59 《财经》杂志

  大医院的设备已相对饱和,县域医疗是一个增量市场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用19字总体部署了县域医疗的未来发展要点。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在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出现了13次,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在列。

  让基层更宜居,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是重要一环。对医院来说,这是发展契机。对医疗设备厂商来说,也是市场机遇。

  拿出400多亿元,提升基层医疗

  提高县城医疗资源,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梁训太的理解是,九成左右的病能够有能力在县级医院治疗,也就是“大病不出县”,确实是疑难杂症等再去省市大医院。

  按2022年国家卫健委的“千县工程”规划,到2025年,中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一位曾分别在进口及国产医疗器械巨头工作的销售人士坦言,“从2022年,各大医疗设备厂商便开始布局基层医疗市场。”

  要提升,需要资金。

  据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测算,国家财政部发布的多则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包括79.89亿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48.4216亿元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加上支撑基本公卫建设的588.55亿元,支撑重大传染病防控的155.7亿元补助资助金,2022年可用于卫生健康领域的补助资金已高达872.51亿元。

  这意味着在2022年,近900亿元的补助资金接近一大半都将投入县域等基层用于提升基本公卫服务,也就是,相当于有400多亿元投入基层医疗。

  另外,2022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其中包括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

  按一份在业内流传的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医院、高校等九大领域合计涉及1.7万亿元贷款总额,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两年;贷款利息不多于3.2%,补贴后利息不超过0.7%。

  部分省份也特别提出,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

  据梁训太了解到的情况,南方发达地区及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县级综合医院,医疗设备和技术规范都能满足日常诊疗需要,还有三甲医院的专家到县级二甲医院的综合医院做诊断和手术。

  基层医院难的是,无法吸引和留不住优质的医疗人才。然而,对他而言,当务之急只能先提升医院的硬件。

  目前中央财政拨款的对象优先解决县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的资金问题。作为当地的二级综合医院,梁训太表示,要改善,主要得靠自筹,虽然地方财政会有一些专项拨付,但还不足以支撑。

  2022年推出的贴息贷款,梁训太所在医院申请了6400万元,用于院内医疗设备更新,如彩超、CT等。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坦言压力很大,医院的资源和收益只够改善基础设施和设备,向医疗人才倾斜的资源已捉襟见肘。

  “有限资源优先解决棘手的问题。如果医院没有这些设备,会直接影响正常运转,只能将人才问题放后。”梁训太说。

  医院采购设备的思路变了

  在上述销售人员看来,大医院的设备已相对饱和,县域医疗才是一个增量市场。但基层医疗机构与大三甲采购思路的不同。

  在跑县医院时,这位销售人员发现大三甲医院,采购设备时,更“高大上”,需要产学研相结合,比如引进一些课题共同探索等。

  基层医院的采购风格则相当务实,上述销售人员将其比作“好似自己家里买冰箱”,主管院领导在听产品介绍时,会把财务叫来,直接说“现在账上有多少钱,我们之前打听过,这台机器哪里容易出问题,后续的维修如何解决,要花费多少钱等”。

  有一份网传院长调研记录显示,大型医疗设备中,CT的回本年限在3年-4年;磁共振的回本年限要在4年-5年甚至更长;超声设备的回本年限在1年-2年(诊断类),治疗类时间要更长一些。

  收入、财政补贴都有限的县级医院管理者,对价格和回本都更敏感。

  一位中部某省县级管理者眼下虽然将“启动创建三级医院”写进下一个五年计划里。但他反复强调,只是启动。作为一家年收入不到2亿元的医院,他是先算一笔账,“投资规模在上亿元,光信息化建设算下来就得1000万元左右”。他觉得花费太多,收入太少,难回本。

  一些南部发达地区的县医院的管理者不会这么窘迫。这些上百万人口、人均收入较高的大县,当地县医院已经过几轮升级改造,硬件家底都很厚,此次再升级就相对容易,投资四五千万元就够了。

  转型升级,是大多数县级医院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意味着,有限资金购买相应的医疗设备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轮贴息贷款中,上述某县级医院管理者说,他们也申请了数千万元用于更新和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如果不升级,就会面临淘汰。”

  近几年,更新和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时,医院的采购思路也变了。

  上述销售人员回忆,2020年左右时,还没有多少医院愿意或者说敢采购大型国产设备,甚至需要现场与进口机器对比效果,确定质量以后,才愿意购买。“比如同一个患者,分别用国产及进口CT设备扫描,结果相同才可以。”

  上述县医院管理人员确实感受到上级部门在采购审批上的态度变化,“没有明确的强制规定,但有倾向”。他回忆,如果申请购买进口设备,程序更麻烦,这在一些政府项目资金的申请上颇为明显。

  外企都在适应中国市场新变化,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被淘汰,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

  全球领先的骨科设备制造商捷迈邦美原业务板块ZimVie(牙科和脊柱业务),因未适应中国脊柱带量采购政策,脊柱、牙科两大业务板块双双下滑。目前,其已宣布脊柱业务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另外,由于种植牙集采,其公司管理层也在评估其牙科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另一面,大型医用设备的国际三巨头“GPS”,即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均在加快布局其本土化战略,以适应中国市场。2022年10月,西门子调整其组织结构,将原本纳入亚太区的中国区拆分,独立运行。

  在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弢看来,西门子非常看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现在位列其全球市场的第二位,但预计未来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浙江、广东、四川等地财政部门发布“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只有纳入清单内的医疗设备才可采购进口医疗设备,清单外的医疗设备必须国产优先。浙江政府采购网2021年-2022年度清单显示,共计195种医疗设备。这比2018年-2019年清单减少了37种。

  上述县医院管理人员告诉《财经》记者,结合产品宣传信息和其他医院的使用情况,自家医院去年购进了40排CT以及核磁共振设备,均为国产品牌,来自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祝加贝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