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毅会见乌克兰外长,这五个细节很不寻常

王毅会见乌克兰外长,这五个细节很不寻常
2024年02月19日 07:31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牛弹琴

  王毅站定伸出右手,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赶紧上前一步,两人的手握在一起,这是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的有趣一幕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一次两人见面,还是整整一年前,也是在慕尼黑。一年过去了,俄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最近,泽连斯基撤换了乌军总司令,俄则取得多月来最重大战场胜利……

  关键时刻的这次见面,完全我个人的观察,至少五个很不寻常的细节吧。

  细节一,中方的一再感谢。

  根据外交部新闻稿,王毅对库列巴说:再次感谢乌方在紧急状况下帮助中方人员安全撤离,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再次感谢,永远不会忘记!

  这句话其实很重了。

  这已经是两年前的往事了,当时俄乌冲突爆发,中国公民在乌克兰帮助下紧急撤离。但往事不忘,反正两年来,中乌每次重要见面或电话,中方都一再表达感谢。

  我相信,对于中方的这种感谢,乌克兰应该还是比较欣慰的。

  细节二,不出售致命性武器。

  我看到,一些西方媒体将之解读为中方的承诺。

  根据外交部新闻稿,王毅是这样对库列巴说的:(王毅强调)中国坚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坚持劝和促谈,不拱火浇油,不借机渔利,不向冲突地区或冲突方出售致命性武器。

  “三个不”:

  1,不拱火浇油,

  2,不借机渔利,

  3,不出售致命性武器。

  这其实也是中方的一贯政策。事实上,在乌克兰问题上,这也是中方与美西方最大的不同点。

  现在卖军火,肯定最挣钱,但中国有所为有所不为。说中国给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那完全是造谣。

  细节三,独特建设性作用。

  在乌克兰问题上,国际社会非常看重中国的作用,就在于中国不是西方,相对比较超脱,有更大的公信力。

  王毅的态度也很明确:我们将继续为尽快止战、重建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哪怕和平只有一线希望,中方也不会放弃努力。

  中方还是会继续劝和促谈,继续为和平奔走,而且是发挥建设性作用。

  看库列巴的表态,在建设性作用前面,还特意加了一个形容词:独特!

  独特建设性作用!

  这确实是西方无法替代的作用。

  细节四,乌克兰的郑重表态。

  按照外交部稿件,库列巴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乌方愿同中方保持友好交往,推动乌中关系进一步发展。

  第二句,中方在全球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乌方高度赞赏中方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希望中方继续为促进和平发挥独特建设性作用,愿同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加强联系。

  意思也是很明确的,要和中国保持友好,希望中国帮助促进和平。

  看库列巴发的社交媒体,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两个战场上不共戴天的国家,都对中国表达了类似的期待,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外交的最成功之处。

  细节五,微妙的肢体语言。

  中国外交部网站的两张图片,都是两人在国旗下握手,库列巴发的一张图片,则肢体语言更丰富一些。

  王毅伸出右手,库列巴用两只手紧紧握住,两人边握边交谈。

  一图胜千言。

  最后,怎么看?

  还是我个人粗浅三点吧。

  第一,我们还是要尊重。

  尊重俄罗斯,也尊重乌克兰。

  我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在俄乌问题上甚至有很强烈的情绪,辱骂俄罗斯辱骂普京的有,辱骂乌克兰辱骂泽连斯基的也有。

  外国人我们管不了,但我们中国人真没必要,毕竟,我们不是当事方。

  所以,我们看到,在外交场合,我们和俄罗斯关系不错,全世界也都知道;但我们对乌克兰也保持足够尊重,一再的感谢,就是一个明证。

  尊重别人,也是尊重我们自己。永远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第二,我们更要多珍惜。

  珍惜和平,珍惜稳定。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中国人真要感到庆幸,在安理会五常中,有哪一个国家过去几十年从未卷入任何战争?

  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记得两年前俄乌开战的时候,我在一篇文章中还说,世界应该从这场战争中看到中国的难得和可贵。很简单,这个世界,有比中国更遵守国际规则的大国吗?有比中国更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大国吗?有比中国更珍视和平的大国吗?

  答案,就两个字:没有!

  所以,少来碰瓷中国,在这方面抹黑中国,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三,还是真别打了。

  这场惨烈战争,已经历时整整两年。

  想来真是很痛心的。

  数十万人已倒在血泊中,曾经富饶的大地,一片废墟,多少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父母,生活在失望和绝望中。

  看看颠沛流离的人们,看看一片废墟的城市,看看坟茔累累的墓园,真的是一声长叹,曾经的兄弟之国,现在不共戴天,争来争去,到底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怎样的历史悲剧!

责任编辑:张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