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6省前5月卖地收入下滑,专家预计今年全国卖地收入4.7万亿

26省前5月卖地收入下滑,专家预计今年全国卖地收入4.7万亿
2024年06月24日 16:00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第一财经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持续低迷。

  6月24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5月财政收支情况。今年前5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称“土地出让收入”)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降幅较前4个月扩大3.6个百分点。

  各省土地出让收入降幅不一。云南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云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14.9亿元,同比下降22.5%,这一降幅较前4个月扩大6.6个百分点。

  吉林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当地土地出让收入62.9亿元,同比下降36.5%。这一降幅较前4个月(-51.9%)有明显缩窄。

  海南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约91.1亿元,同比下降12.4%。这一降幅跟前4个月基本持平。

  另外,根据粤开证券研究院数据,前5个月30个省份土地出让成交价款(与上述土地出让收入口径不同,仅包括分期缴纳的土地招拍挂和协议出让收入)中,26个省份出现负增长,其中15个省份同比下降超过30%,其中广东(-57.5%)、四川(-42.7%)、江苏(-42.6%)等地跌幅较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土地市场低迷,预计2024年土地财政收入可能进一步下降。由于房产传导到地产存在时滞,而土地成交价款分期缴纳,领先于财政入库的土地出让收入。根据前4个月土地出让收入缴库情况,预计2024年全国财政土地出让收入4.7万亿元,减少约1.1万亿元,同比下降19.0%。

  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主要是近些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开发商资金紧张,居民购房意愿不足,使得地方土地出让量价齐跌。为此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稳楼市政策,土地出让收入降幅也有所缩窄。

  罗志恒表示,从整体看,当前土地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是库存去化困难,特别是住宅用地面临“供需交困”。需求端,2024年新一轮去库存政策对商品房销售的提振作用尚需一段时间生效,住宅用地市场需求依然相对低迷。供给端,一二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拉长,存量住宅用地也不断累积,住宅用地供应放缓的城市增多。

  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对地方财政也造成一定的压力。一些地方财政官员坦言,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

  罗志恒认为,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可用财力减少,地方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上升。而过去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民生、建设性支出可能减少。另外受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影响,部分债务风险衡量指标容易被动抬升。而土地资产缩水,加大城投企业债务融资难度。

  近些年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不少人都认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围绕“土地财政”转型的探讨也在升温,比如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股权财政”或“数据财政”等来弥补“土地财政”减收。

  罗志恒认为,未来土地财政的转型,要有大思路和全局视角。比如不能仅考虑如何弥补减少的土地出让收入,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支出效率、界定支出范围、压降提标扩围的不合理支出,更要从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明确政府职能、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出发。

  他建议,短期要稳住房地产经济,缓释对地方财政的冲击。房地产政策继续做好保供给、促需求、稳房价。中长期要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发挥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培育新税源,促进我国经济由债务和投资驱动转变为产业科技驱动。

  在弥补土地财政减收方面,罗志恒认为可以在稳定宏观税负之下,逐步将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将部分收入划转给地方,充实地方财力。稳妥探索研究数字资产税、数字服务税等新的税种。基于数据资产入表的方向,推进政务数据资产评估与授权运营,政府通过出让国有数据开发权培育新财源。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鼓励国有企业利用数据资产进行融资。

  他也提醒,要防止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下行而采取一系列可能的收缩性举动,包括“乱罚款乱收费”等,在土地财政快速下行期可通过中央国债转贷地方的方式解决短期问题。

  (作者:陈益刊)

责任编辑:崔理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