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北首个省域副中心,凭什么是它?

东北首个省域副中心,凭什么是它?
2024年07月11日 00:07 每日经济新闻

  “东北好起来了”,这样的声音今年明显多了不少。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份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其中,吉林省GDP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吉林省喊出,推动全省“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总要有地方先支棱起来,省会长春经济首位度多年居于全国首位,而在长春以外,吉林市成了省上的“第二选项”。

  日前,吉林市作为主角出现在“推动吉林(省)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上。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介绍,吉林市正以“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为发展目标,其中“一个中心”是指“打造省域副中心”。

  据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观察,在东北三省中,辽宁官方尚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明确安排,黑龙江则提出打造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4个区域中心城市,同样未提及省域副中心城市。换言之,吉林市也是东北三省中首个省内明确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对于吉林市,外界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全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和“吉林省前省会城市”。去年,吉林市GDP为1583.7亿元,虽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但在东北三省当中体量仍然偏小。

  支撑起东北“首个”省域副中心,吉林市凭什么?而在它之后,东北是否会有更多的副中心出现?

  突围者

  吉林全省一季度GDP增速,领跑全国。

  相同的一幕曾出现在去年:2023年一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连续2年一季度增速拔得头筹,在外界看来,也是从2022年疫情中修复后,在高基数水平下持续了高速增长态势。

  在实现“开门红”之后,吉林省2023年全年GDP增速达到6.3%,在全国省份中居于第七位。更难得的是,去年吉林省常住人口净流入4.3万人,为近13年首次止跌回升。

  根据现有规划,吉林省还期望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率先新突破。有了抢先一步的决心,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首先是做强省会长春。早在2016年,长春就曾喊出“加快向万亿俱乐部迈进”的口号,此后,“到2025年,力争把长春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超1000万、经济总量迈向万亿元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更被写进吉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

  去年,长春GDP为7002.1亿元,增速为6.6%,更多是在2022年受疫情影响经济负增长的“回正”。尚未回归2021年GDP历史最高值7013.12亿元。同年,长春常住人口为910.19万人,同比增长3.5万人,要在明年完成“双万”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吉林省有意寻找第二个增长点,视线被投向省域第二大城市吉林市身上。

  2022年,吉林省召开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吉林省“有责任在东北全面振兴中率先实现新突破”,并同期提出“支持吉林市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

  随后,吉林市进一步提到,将力争经济总量进入东北地级城市前两位,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并就“依托‘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全省副中心”出台“十大行动”。

  此举对于当时的吉林市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前,吉林市GDP出现多年下滑,从2016年的2453.51亿元逐步减少至2019年的1416.56亿元,到2021年也仅恢复至1549.98亿元。在吉林省社科院副院长丁晓燕看来,在省域副中心的新定位下,吉林市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而从吉林全省来看,一个新的省域副中心也颇为重要。在东北三省中,辽宁有沈阳和大连“双子星”,黑龙江则有大庆向GDP3000亿元进发,在省会哈尔滨外支撑起另一个增长极。如丁晓燕所说,吉林省也需要通过打造省域副中心,进一步优化全省经济发展格局。

  眼下,吉林市已然出现突围可能。去年,吉林市GDP成功实现6.7%的增速,30年以来首次在吉林省排名年度第一。

  平衡手

  在长春和吉林两座城市之间,还存在关于“强省会战略”与建设“副中心”的抉择。

  长春的省会首位度多年居于全国首位。去年,尽管已经有所下降,但长春GDP占全省的比值仍有51.7%,继续蝉联首位。

  省会主导全省经济发展不止体现在规模上。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汽车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2022年营业收入为5638.7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之比为41.6%,而长春工业也几乎“同构”,2022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4337.7亿元,贡献了全省汽车制造业的76.9%,占全市规上企业营收之比也达到60.6%。

  秦尊文曾指出,过去,一些省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省会城市,在短期可以迅速做大省会。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失衡状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2年,长春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项目一度基本全部停工,导致其成为当年经济下滑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而由于长春占全省经济比重较高,连带吉林省成为当年全国仅有的两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份之一。

  事实上,吉林省很早就在推动长春从虹吸向辐射转变。2019年,吉林省制定“一主六双”战略规划,其中,作为“一主”的长春经济圈包括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公主岭、梅河口共35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占全省84%,将率先打造2万亿区域经济体;而“六双”也均与长春相关,以省会带动全省各领域各层面的发展。

图片来源:微博“吉林市行”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微博“吉林市行”视频截图

  吉林市也一直是被辐射带动的对象。

  同样在2019年,《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纲要出炉,将“长吉一体化”作为长春经济圈核心阵地纳入“一主六双”规划,提出“在发挥长春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提升吉林核心城市能级,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加快与长春市‘对进’发展”。

  当时,在外界看来,做大做强省会长春仍是主要考量。而对于眼下的吉林省来说,通过吉林市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显得更为重要。

  丁晓燕认为,在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之外,吉林市更需要发挥比较优势,与长春错位发展,基于自身石化产业和冰雪经济培育生产力新动能。

  而据秦尊文分析,虽然过去的一种构想是,省域副中心与省会城市相隔一定距离,在全省范围内各自发挥对一个片区的带动作用,典型例子是广东的三个省域副中心湛江、珠海和汕头,分别带动粤西、粤东和珠西。

  对于吉林省来说,省域副中心也可以在协助省会的同时,带动全省的发展,比如吉林市就可以偏重于带动全省南侧、东侧的发展。

  增长极

  不可忽视的是,与全国其他省域副中心相比,吉林市经济体量仍然较小,辐射带动力不强。基于有限的城市能级,吉林市能做些什么?

  在丁晓燕看来,吉林市近年来培育引进了一系列新兴产业项目,有助于扩大经济体量和规模、加快经济增速。

  比如,作为吉林市主导产业的石化产业,2022年落地了总投资339亿元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即将于明年6月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亦将推动当地石化产业绿色数字化转型。

  更有想象空间的是碳纤维领域。碳纤维是多个新兴产业的重要材料,在风电、光伏、无人机和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广泛。

  据吉林市市长王吉介绍,吉林市碳纤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近三年产值增长6倍以上,实现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的两个“1”发展态势,并将推动全产业链产值在“十五五”末达到千亿级规模。

  由此,通过发挥吉林市制造业所长、培育新兴增长点,有望推动全省制造业多元化发展;而在秦尊文看来,通过与省内城市的联动协同,整合优势、延长链条,还能进一步重塑全省经济产业地理。

图片来源:吉林市旅游局官微图片来源:吉林市旅游局官微

  近期,图们江出海口再次受到关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李枏此前发文分析称,以图们江出海口为契机,可以为珲春开辟一条通往日本海的通道,缩短东北三省与俄、朝、韩、日等国的货物运输距离,提升贸易水平,带动东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相关国家的对外贸易进程。

  紧邻沿边的吉林市,有望先一步获得合作机遇。2009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了以珲春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长春、吉林为主要依托的开放机制。在秦尊文看来,去年,在对俄贸易带动下,东北三省外贸就已出现高速增长,伴随图们江出海口的推进,吉林市的装备制造货物有望进一步向东北亚地区出口。

  服务业同样也能形成一条带状增长极。

  据秦尊文分析,长春市和吉林市的旅游资源存在差异,与长春更具历史人文气息的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国际影都等景点相比,吉林市则更具自然韵味,特别是冰雪旅游特色突出。

  比如,吉林雾凇被称为“中国四大气象奇观”,当地世界顶级粉雪也与冰雪运动格外适配。而与坐拥长白山的延边串联起自然景观旅游带,能够共同推动全省万亿旅游业目标的实现。

  而吉林市对于省域副中心的探索,也将可能是东北实现新突破的有益尝试。

  “东北振兴的问题,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不够有一定关系。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一条出路,吉林市实现了零的突破,未来东北一定还会出现更多副中心。”秦尊文如是说道。

  记者|杨弃非 编辑|杨欢 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王月龙

责任编辑:崔理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