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方密集成立这一新机构,什么信号?

地方密集成立这一新机构,什么信号?
2024年07月18日 00:21 每日经济新闻

  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多地党委科技委员会密集亮相。

  7月4日,甘肃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7月5日,江苏省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7月11日,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7月16日,十四届成都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梳理公开信息,今年以来,河南、内蒙古、浙江、辽宁、江苏、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江苏等省份组建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均已亮相,其中河南、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江苏等都明确透露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配置之高可见一斑。

  市级层面,除南京、成都外,5月以来,河南多个市委科技委也相继召开首次会议,包括洛阳、焦作、濮阳、周口、商丘等。

  这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密集成立

  今年6月25日,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首次以“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身份对外亮相。

  早在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明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中央科技委员会的职能是:

  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协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等,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方案》还提到,省级党委科技领域议事协调机构结合实际组建。

  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今年以来,各地省级、市级党委科技委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

  7月5日,江苏省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省委书记、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信长星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省委科技委员会要聚焦全省科技领域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深入研究谋划,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真正发挥省委领导科技工作的重要作用。

  除江苏外,河南、内蒙古、浙江、辽宁、吉林、四川、海南、甘肃等省份组建的省级党委科技委也已公开亮相,其中多数省份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各地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

  7月11日、16日,南京市委科技委、成都市委科技委也先后亮相,南京同样是市委书记、市长“双主任”配置,成都则由市长任主任。

  不少地方还出台相关文件,对重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比如:

  《内蒙古日报》4月29日报道,在自治区党委金融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首批科技“突围”点位实施方案;

  6月7日,江西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省委科技委2024年工作要点》《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等文件。

  有何侧重

  科技部门职责机构调整,地方情况与中央不同,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不一样。中央成立科技委主要是统筹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省一级不一样,市、县更不一样,不同地区之间情况也千差万别,不一定完全与中央层面对应。

  ——这是关于地方成立党委科技委的方向性指引。从最新动向来看,各地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有何侧重?

  4月29日,河南省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专门听取20家省实验室和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会议强调,要着力集聚顶尖人才、一流团队,加快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聚焦“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凝练一流课题、产出一流成果,勇攀科学高峰,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和方面军。

  实际上,据《河南日报》报道,在河南省委科技委成立之前,早在2021年7月,河南就在全国率先成立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构建起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大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科技委更侧重“两链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自治区党委金融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科技“突围”的目的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要聚焦乳业、稀土、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承载地布局,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她说。

  细究会议内容不难发现,各地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两条主线,一是打造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作用;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各地党委科技委的工作,一定是跟当地主导产业、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科教资源紧密结合,核心目的“就是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形成合力

  “我们这几年不遗余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成立党委科技委实际是要统筹科技、教育、人才等协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科技是科技的,人才是人才的。”马亮认为,各地党委科技委成立,有助于打破过去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科技管理职责该集中的还要适当集中,不能把有限的科技资源‘撒胡椒面’。”从各地党委科技委部署来看,进一步理顺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区等各方面资源要素形成合力,强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管理,是共同发力方向。

  四川强调,省委科技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总牵头、总协调、总把关作用,切实把全省各方面科技工作统起来;

  甘肃强调,推动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不断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齐心协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

  “新型举国体制体现在市场机制下如何保障政府投入,跟传统的举国体制有很多本质不同。”马亮认为,一定要选择那些市场不愿意干、市场也干不好的领域,比如基础研究领域聚焦突破;或者像人工智能等前沿性科技领域,“新型举国体制一定是超越原有的举国体制,更多地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然后去推动这种创新”。

  比如,南京提出,要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发展,支持重大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重大科创平台、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成都提到,加快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有针对性地部署攻关任务。

  记者|淡忠奎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