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民进党当局又发起所谓“闽南语纠错调查”,岛内痛批

民进党当局又发起所谓“闽南语纠错调查”,岛内痛批
2024年08月20日 08:08 环球网

  台“教育部”日前将闽南语改为“台湾台语”后,台“监察委员”又发起所谓“闽南语纠错调查”,检讨全台高铁、火车、捷运、客运等公共交通上语音播报的闽南语发音腔调,遭到岛内的痛批。

  据台湾《联合报》19日报道,台“监察委员”萧自佑、叶宜津、苏丽琼等人近日发起所谓“闽南语纠错调查”。他们找来台“文化部”“教育部”“交通部”和“内政部”,以及台北、新北、桃园、台中4家捷运公司,讨论公共交通及站点的播音问题,认为“播音错误、声调错误将严重影响语言传承和学习”。他们称,岛内的闽南语播音存在腔调不一致、语句变调不正确等问题,导致闽南语逐渐式微,语言资产难以保存,要求当局各部门、地方政府管辖的捷运、台铁、高铁等,共同研议广播录制审查与纠错等机制。

  台湾地铁站 资料图(视觉中国)

  岛内舆论纷纷批评“监察委员”此举已越权,并质疑道,全台各地闽南语腔调都不相同,如何定义正确发音?国民党桃园市“立委”牛煦庭表示,语言推广若故步自封、照本宣科、脱离日常使用习惯,难道不会反过来加速闽南语的式微吗?台“监察委员”用近似指导的方式要求行政机关改进,但内容却根本不具可行性。国民党“立委”黄健豪称,语言是沟通工具,难道世界各地机场广播的英语腔调都一样吗?也没听说过联合国要求统一。而且闽南语本身就是一种方言,像台中腔跟南部腔都不一致,如何统一腔调?国民党“立委”罗智强说,闽南语在台湾各地有不同腔调与特色,没有优劣可言,“监察委员”想一统全台的闽南语腔调,无异于打击本土文化及语言的多元性。他进一步指出,“监察委员”只有弹劾、纠举(督察揭发)、纠正权,这些人的做法不只逾越监察权的范围,更是侵犯行政权、立法权和地方自治权。罗智强批评道,前“行政院”发言人陈宗彦召妓,“监察委员”却反对弹劾,“不抓嫖妓,抓闽南语腔调,这样的‘监察院’,废掉只是刚好而已”。牛煦庭也直言,疑云重重的弊案这么多,“监察院”不好好调查,却关切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社会资源,只会离民众越来越远。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钟宗宪表示,闽南语有漳州音、泉州音等,光是在台澎金马,金门的闽南语和澎湖的闽南语就和台湾岛的不同,宜兰和鹿港的腔调、台北和台中腔调更是各不相同,很难有标准音,还要考虑口语音、白话音、读书音等差异。他认为,民进党当局在推动语言相关的政策时,应先确认“标准音”是否存在,否则一定是南腔北调。还有学者认为,台湾北部有北部腔,南部有南部腔,若是区域性的交通工具,为了保存在地性或凸显在地主体性,没有谁对谁错。

  台湾中时电子报18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今年5月20日赖清德上任以来,民进党当局将闽南语方言更名为“台湾台语”,甚至有人称中华民族是“陷阱”、炎黄子孙是“传说”……以“台独史观”为牵引的教育、文化施政越发图穷匕见。台湾《联合报》19日称,赖清德日前在民进党全代会上全程以闽南语发言,民进党籍“立委”陈培瑜6月在“立法院”提出为“台语”“正名”,台“教育部”随即将行之有年的闽南语能力认证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这番操作被岛内学界批为不伦不类、欲盖弥彰,民进党却乐此不疲。如今岛内弊案接二连三,台“监察院”放着正事不做,反而为闽南语进行所谓纠错。文章称,“台语”名称每隔几年就会在岛内掀起一波争议,“这次从民进党‘立委’提案、‘教育部’正名到‘监委’查案,煞有介事,无事生非,实则就是在用‘在地化’包装‘台独’,令台湾文化更加狭隘”。《联合报》表示,赖清德上任不到百日,“这场铺天盖地的‘语言战’,形同‘台独’意识形态照妖镜”。

  环球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环球网特约记者 陈立非

民进党台湾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