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老徐的博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4:08 东方网-文汇报

  博了又如何

  2005-11-0912:42

  听说坊间对名人开博客颇有些议论,当然了,所有东西出来都会有人跳出来说好说坏,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这一次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否则有什么意思?

  我对博客的了解时间不长,也确实是在公司同事的劝说下答应试一试的。几天下来倒也觉得有趣。

  通常作为一个演员和一个小字辈导演,说话的途径有三种:平面媒体的记者采访,电视媒体的采访,在报纸杂志开专栏、出书。第一种多了一个中间转述的人:记者。一篇采访下来难免有些地方觉得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第二种时间通常比较紧张,还没说出什么已经结束了,有时会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也有那样的时候:你说得天花乱坠,几剪子下来也所剩无几;第三种:专栏,对我来说就是个压力了,本人心理比较脆弱,决不能欠人家东西,一不能欠钱二不能欠情,当然也不能欠人家文章,日子会觉得不好过,总希望文章是自发地写出来的,想写就写想不写就不写,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文艺小青年儿。最后是出书——出书就算了——我说的是实打实的字书,至少暂时不出,要出就出个对自己对大家负责的,我写的那些东西零零落落,如果非凑合结了集子发出去,不但让人家笑话,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但是,我必须要说,那是我的理想;等有朝一日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够分量发一本书的时候,一定当仁不让。眼前,还需要时间。

  所以,看来看去,博客挺好。想写文章写文章,想发照片发照片,心里不痛快了就发发牢骚。想肉麻抒情也行,想极度自恋也可,其实破口大骂也没问题,只是容易伤了自己,所以就不必了。倒是很自由自在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想干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但如果有一天大家发现我的博客没了或是水了也别怪我,三分钟热度是我的长项,以往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正在克服,希望大家不要太严厉地监督。

  老徐娘的穿衣观

  2005-11-0612:54

  某报搞了个“小徐俱乐部”的专题,并特别注明:此徐,非“徐静蕾”之徐也,乃“半老徐娘”之徐,并说此主题很适合我,要我写写我的穿衣观。

  说心里话,我乍一听挺不痛快的,“你才半老徐娘呢!”我恶毒地心想。但一转念,就觉出了自己的狭隘和小心眼儿。遂写了短文一篇。

  小时候妈妈老在我耳边唠叨,什么这件衣服不舒服那件衣服穿着多难受,好像舒服是穿衣服最大的一个事儿。我当然是很不以为然的,并且完全不能理解,觉得她实在是很唠叨,一心觉得无论如何,还是好看最重要。

  终于有一天,我的衣服挂满了整个一个房间,并且早已呈现放不下的趋势,每当我走进这个房间的时候就发呆,而每天穿的永远是那几件——最舒服的。妈妈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意外的是,她说的是对的。

  去年,我3O岁了。这个数字听起来很遥远,但是就在眼前。几乎与此同时,我开始喜欢高跟鞋。对于高跟鞋,我从来都是不齿的,觉得那永远不会是我要的东西。但是这一年,我给自己新添置的几乎都是高跟鞋,花样繁多。穿的时候并不多,几乎就是些摆设,反正看着自己心里很高兴,但还没有真正养成穿的习惯。有几次我穿着它们一瘸一拐,故作镇定地走出家门,不过50步便后悔起来。然而还是喜欢。

  现在街上的杂志摊上各种时尚杂志太多了,每一季的流行趋势看似花样繁多——其实也就是那么几种,黑的白的花的、艳的素的、简约的繁复的、长头发短头发、有刘海儿的没刘海儿的、黑的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都说相由心生,其实给自己挑衣服、做头发也是一样的,只要自己喜欢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哪怕是一时一变,想那么多干嘛,喜欢就穿吧。跟着,还是不跟着流行的后面狂追,都是大家自己的选择,自己高兴就行了,谁也没必要受谁的影响。突出的是三个字:我愿意。窃以为,这是穿衣服的最高境界。

  爱的能力

  2005-12-1000:29

  做《我爱你》日本的宣传,反复提到了爱情,爱的情感大家都有,爱的能力未必。所以我今天想说一说爱的能力。

  在很多情况下,说一个人爱上另外一个人,不如说是爱上了爱情本身。一半一半吧,我想,爱上了50%的那个人和50%的心中的幻想。时间长了(幸运的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幸福生活可以继续;不那么幸运的是,50%的幻想的肥皂泡逐渐破灭,幻想和现实出现大的差距,痛苦便不期而至。人要骗自己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必须相濡以沫的生活中,这与朋友、亲人的相处不同,上述的两种关系更容易宽容,但夫妻和生活在一起的男女朋友就不行,都说婚姻需要经营,但经营二字谈何容易?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并不安于生活有如此瑕疵,外面也许还有精彩的世界;年纪大的时候,我们都很难改变自己,生活就像一场赌博,用自己的时间、生命做赌注,进行一场也许并不知道结局的赌博?不,不甘心。

  改变自己就那么难吗?我们的适应能力都是不可小视的。而我们的爱情里太多斤斤计较的东西,占有欲和不安全感同时在我们体内作怪,婚姻即使不是这几种东西的产物,至少也没发挥太好的作用,它给了我们一些安全感,但也使我们多多少少失去了努力使相处变得更加美好的动力。

  爱的能力是什么,是让自己幸福?还是让你爱的人幸福?还是我们必须一起幸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相爱使原来并不相亲的男人女人生活在一起,好的时候像是一个人,但终究还是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都说了,此事古难全。要不要求全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味接受瑕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终会导致一定时候的某种爆发。表达对瑕疵的不满也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分寸的事情,少了达不到表达的效果,多了就变成了牢骚,给对方压力。好难啊。说出来还是那些熟得不能再熟的大道理:相爱容易相处难,要长达几十年的相处难上加难。

  我还是相信,爱,不应该只是一种情感,而应该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改变自然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一种懂得给予的能力,是一种接受孤独的能力,是一种不自私的能力。说的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一旦做到了,便会幸福。

  不容易,还在学习。

  我是谁?

  2006-01:3116:41

  过节没什么新鲜,但是今年好像不同些,可以放炮了。虽然长大后没再放过,但听听响声总是多了些节日气氛。

  小时候胆子比现在大很多,二踢脚敢拿在手里放,听着叮咚两声就很有成就感。

  有点卖老地说,常常有过了好几辈子的感觉,15岁之前算一辈子,15到19是第二辈子;20到25又是一辈子,然后是26到31。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是那个自己都不太认识的老徐了。前几辈子里,推翻了自己好多次,我是这样的,不,我不是这样的;我是这样想的,不,我也不是这样想的,或者现在我已经不再这样想了。是什么改变了我,还是我从来也没有真正地认识过自己,不知道——其实仔细分析还是能知道一二的,但是,不分析,就不分析!

  有一个报纸给做过一个小专题,叫《老徐的真实面目》,让我笔答。答是答了,但老徐的真实面目,老徐本人都在不断地认识当中,如何回答?

  和几个大我一辈的、个个德高望重的朋友聊天,12年北京城里没响过炮声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有12年吗?!好像也就是5、6年的光景,说时间过得快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真的快。

  到底是个个德高望重,知道的东西真多,都和自己的本行无关,都是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从世界经济到国际政治局势,从我党历次的明着重大的、暗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到3O年后的中国发展,数字从万亿精准到个十,老徐听得如坠云里雾里,不由得心生仰慕。无知啊,回家看书去!!

  受一个朋友的影响,也有点儿爱用叹号了,以前特讨厌人家用叹号,觉得至于吗?一惊一乍的。现在有时也用,叹着过瘾。

  以前觉得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家庭妇女,现在再说,别人都投诉我矫情。

  以前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就只能知道的比别人多点,会的比别人多点儿。现在,也当过了好多年花瓶儿了。

  以前老被人说是花瓶儿,现在也混成一“才女”了,经常自己就含糊了,又挤兑我吧。

  以前老觉得自己没耐心,现在老有人夸我:你怎么那么有耐心啊。

  全拧了。我是谁,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只知道我今天拍电影儿,我就尽量拍的让自己说得过去,别过两年再看就想抽自己嘴巴。

  我今天跟谁好,我就对他好到家,别将来觉得自己对人家不好谴责自己。

  我今天写博客,我就天天自己写,别偷了小懒,还得编一系列的假话。

  相关链接:作为演员,徐静蕾获得过所有中国表演类的最佳女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的奖项。2004年,由于其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她获得了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使她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史上获得最高殊荣的女导演。

  2005年10月,她开通了个人博客(blog),至2006年2月,http://xujinglei.blog.sina.com.cn以短短112天的时间冲破一千万点击量大关,刷新了中国所有博客点击的纪录,被称为最大的个人媒体平台。目前,她的博客日点击量维持在每日30万左右。

  摘自《老徐的博客》徐静蕾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3月版25.00元

  

老徐的博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