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才是戏剧的希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1:04 河北日报 | |
11月16日,作为2006河北文化艺术展演的一部分,迁安市评剧团创排的评剧现代戏《徐流口》在河北大戏院上演。评剧的唱腔变了,固有的程式改了,老观众质疑,这还是评剧吗?年轻的观众却掩饰不住兴奋,既像歌剧,又像舞剧,还像音乐剧,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导演:排一台“现代版”评剧 评剧《徐流口》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迁安市徐流口村党支部书记秦玉合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体现了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堡垒作用。 近几年,歌颂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的剧目很多,像河南省豫剧院的《七品村官李天成》、河北省话剧院的《李家庚》、秦皇岛小海燕评剧团的《大山的儿子》、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的《七品村官》等。 导演李宪法在创排这出戏之前,就定了一个调子———《徐流口》在表现样式上不仅要有别于传统的表现手法,还要与以往剧目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创造出一台“新版”现代评剧。因为,该剧面对的是现代观众,展现的是未来,应该适应的是现代剧场的需求。 李宪法对评剧《徐流口》作了大胆的尝试,他改变了突出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传统创作方法,把真实的故事理想化,把真实的人物典型化,把真实的环境虚拟化,使观众轻松地欣赏优美的舞台表演。 声腔,是艺术形式的显著标志,为了丰富表现样式,在唱腔中揉进大量的伴唱和帮唱,并将无伴奏的伴唱和通俗歌曲的唱法有机地结合到音乐中来,借以丰富评剧的音乐、唱腔,丰富该剧的表现手段。 在舞蹈上,他们不是追求动作的复杂性和技巧性,而是强调最大程度的简洁,在强调动作简练的同时,充分体现内心的张力和壮怀激烈的情感,体现现代山里人不屈不挠、脚踏实地的精神厚重感。 专家:一部难得的好戏 在今年举行的第七届河北省艺术节和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该剧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专家评委和广大观众一致好评。他们称赞该剧有着浓郁的唐山地方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影调和评剧音乐以及流畅的魏派、马派、新派、白派唱腔巧妙地结合,使观众充分享受到评剧艺术的多彩魅力。皮影、地秧歌作为舞蹈的依托,舞动起山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农民画似的布景在虚实之间营造着理想的未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体现着现代意识的服装给现实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整个舞台浑然一体、和谐统一。 省文化厅重点剧目工作室主任胡世铎认为,该剧既能教育广大干部,又能鼓舞群众,既能吸引评剧的老观众,又能受到中青年观众喜欢,其舞蹈形式非常新颖,与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准确地传达了该剧的内涵,是一部难得的好戏。 省文联主席冯思德看完演出后兴奋地说:“整台戏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新颖,打破了传统评剧固有的模式,从演员表演到服装、舞美、灯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体上演出效果很好,水平很高,不像一个县级文艺团体在演出。导演充分调动了所有演员的潜力和特长,使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非常圆满。” 观众:创新,才是戏剧的希望 接受笔者采访时,一些老年观众也直言不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评剧的唱腔变了,评剧的固有程式变了,这还是评剧吗? 年轻观众却难抑兴奋之情。河北科技大学的小张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原来觉得戏剧都是老腔老调,没有一点意思。今天一看这台戏,觉得新颖别致,既像歌剧,又像舞剧,还像音乐剧。虽然唱腔有些变化,但一听就知道是评剧;程式变了,但更好看了。 石家庄经济学院刘老师表示,舞台就是舞台,永远是追求美、制造美、展示美的平台。我们希望这种创新越来越多。只有创新,戏剧才有希望。 一台戏引来观众和专家这样多的议论,也许是导演李宪法始料不及的,但它留给业界的思考却是深刻的。面对传统戏剧渐渐远离观众的现状,这股戏剧舞台的清新之风,是否能留住观众远离的脚步? 本报通讯员 田权林 本报记者 高志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