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璇的最后时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14:25 SMG《深度105》
![]() 周璇 ![]() 周璇 SMG《深度105》2007年10月8日播出“说旧闻:周璇的最后时光”,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往事调查,旧闻新说。五十年前的9月22日,著名女演员周璇在上海去世,时年37岁。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她的电影、她的歌、她的人生经历一直为喜爱她的人们所津津乐道。周璇人生中的最后六年几乎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今天的《说旧闻》就为您讲述她的最后时光。 (周璇在赵丹家跟朋友们的聚会,唱《天涯歌女》) 【解说】这是1957年6月拍下的一段影像资料,当周璇再次唱起这首《天涯歌女》的时候,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了,这一年周璇37岁,一场大病耗费了她整整六年的时光。 【解说】1949年5月,上海解放,消息传到了香港。不少在香港的文艺界人士纷纷回到上海,此时周璇从上海来到香港发展已经两年,忙于拍电影和灌制唱片。 (字幕:1950年,香港) (歌曲《夜上海》) 【解说】那时,很多的香港人都会哼唱这首《夜上海》,周璇正处于她事业的高潮,百代唱片公司每年支付给她的版税高达两千万旧币,而她的电影片酬更是高达百两黄金。但是,在定居香港的日子里,周璇依然思念她的上海。 (电影《长相思》片段)(电影《清宫秘史》片段) 【解说】一些上海的好友写信给周璇,劝她回上海,毕竟上海才是她的家,更何况,此时的周璇已经怀有8个月的身孕,而她的感情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麻烦,于是,她决定立即启程。 (采访 赵士荟 中国电影史专家 假使被狗仔队沸沸扬扬地闹出一些绯闻的话,她也受不了,很要面子,所以她认为回来以后,这方面的麻烦就可以避免。) 【解说】1950年7月,周璇回到上海枕流公寓的家,这里,她曾经住了十多年。不久,周璇生下了儿子周敏,后改名周民。1951年4月,应大光明影业公司的邀请,周璇出演了电影《和平鸽》的女主角,这是她的第43部电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拍摄中,意外发生了。 (采访 赵士荟 中国电影史专家 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牵涉到验血,就刺激了周璇/所以当时就发病了。) 【解说】周璇突然精神失常,电影《和平鸽》的拍摄被迫中断,周璇被送进了上海虹桥疗养院。当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内科医院神经精神科任住院医生的徐声汉,参与了对周璇的治疗。 (采访:徐声汉(77岁)精神科医生 她原来症状已经是进入一种慢性衰退期,跟人家很少交往,成天卧床,也不接触人,很孤独。) (电影《渔家女》片断) 【解说】周璇不跟任何人交流,整天躺在病床上,不洗脸,不脱衣,不脱鞋。 (采访:丁薏秦 老影迷 我去看的时候,她穿了一套睡衣,长袖的,脸朝里,背朝外,护士帮我叫她,不理不睬的,随便什么人去都不理的。) 【解说】周璇不停地记日记,在这本日记的首页上,没有标明日期,只有这样一句话:“把人家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周璇手迹) (《马路天使》片段) 【解说】和电影《马路天使》中那个纯真的小红相比,病中的周璇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主持人 李涛】周璇的日记在她去世四十多年后,由她的儿子周民公开发表。这些日记比较集中地记录了她在1951年夏秋之交一个多月时间里的经历。我看了一下,大部分内容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有些就比较费解,可以看得出她的思维有些混乱。周璇到底为了什么而精神失常了呢,我们能不能从这本日记中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周璇日记:1951年9月20日 (配音+字幕:记起一件事,记忆力不好,可是这件事情总是记不起,说起来很是难过的,心里很是难过。) 【解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周璇在竭力地回忆起过去,然而,记忆里的很多东西却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电影《马路天使》片段) 【解说】1937年,电影《马路天使》使17岁的周璇成为上海滩上炙手可热的明星,她的歌声,传遍了大街小巷。 (资料 舒适 电影演员 :哪儿都听得到,店里面什么,卖(东西)的都是放这些东西,都是放周璇的唱歌。那个时候放了以后就越放越大,越放越大了嘛,影响越来越大。) 【解说】然而,在周璇的内心世界里,她却是孤独的。 (配音:“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就是我是一个畸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我的所以出走》) (采访:钱千里 电影演员:了解周璇的身世,第一,她很苦,第二,她非常朴素单纯。) 【解说】被生身父母抛弃的周璇,原名周小红。12岁那年,她加入了有“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之称的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在那里,黎锦晖将周小红的名字改成了周璇。 (周璇和严华合唱的《叮咛》) 【解说】成名后的周璇很快陷入了爱情的困扰。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比她年长九岁的严华,这个讲义气、重情谊的北方汉子,使从小缺乏关爱的周璇内心深受感动。 (采访 赵士荟 中国电影史专家:她虽然出身很苦 但是很聪明 接受能力很强 唱歌啊 演戏啊 本来她不会讲普通话 后来严华就教她 她在明月歌舞团很有长进 ) 【解说】1938年,两人在北平举行了婚礼。但是好景不长,出了名的周璇,常常使严华感到不安,最终这对相恋九年的恋人劳燕分飞。这场婚变激起的流言,不断地向周璇袭来,周璇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无奈的她,从上海到了香港。 【主持人 李涛】香港,并没有让周璇摆脱心理上的阴影。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遭遇了感情的不幸,许多朋友认为,这是周璇发病的因素之一,但是,医生认为,促成周璇病情爆发的原因,可能和她回上海之后的不适应有很大关系。 (周璇日记+配音) (1951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好几天没有记日记了,事情想起来真是太使人害怕,不写了吧!没有什么可写的。总之做错了事是一样的倒霉,可是太冤枉了呀,总有一天要水落石出,等着吧!) 【解说】这是周璇最后的一篇日记,字里行间,透露出她行为举止的乖张和内心的反常。在医生们看来,周璇发病的原因,不仅仅是感情挫折造成的。 (采访 徐声汉(77岁) 精神科医生 她主要就是当时从海外回到国内,有些不适应,当时工作压力也很大,新的这些工作程序她还不适应,所以也就是社会变革比较大,她不能适应以后有很大压力。) 【解说】周璇刚回到上海时,曾经宣布不再接拍电影。后来在接拍电影《和平鸽》时,她开始出现了莫名的恐惧心理。1951年2月,她写给香港作曲家李厚襄的信中透露了这样的想法。 配音+字幕:拍了戏恐怕会很忙,这次我也真不知怎样来准备它,真的很害怕。 【解说】电影《和平鸽》中的一个细小的验血情节突然触痛了周璇脆弱的神经,周璇病倒了。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她的病情时好时坏。为了控制周璇的病情,不满一岁的儿子周民被寄养在好友赵丹的家中。因为日夜牵挂着自己的儿子,苦于无法团聚,周璇的病情更加严重。 (采访 赵士荟 中国电影史专家 她住院以后小孩当然不能跟她到医院里去,她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是很喜欢孩子的,所以她经常在书信里提到,我的孩子跟我见不到啊。) (周璇日记 手迹+配音) (1951年9月28日 星期五 心里忽然非常想念敏敏 这几天一定又长大了,周敏这个名字我觉得爱珍给他取得不错,很好听,我很喜欢。) (黑转) 【解说】一晃六年过去。1957年春天,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周璇的病有所好转。她在《上影画报》上刊登了一封公开信:“亲爱的观众:我的病已经好了,快要出院了,就快要工作了。我一定在党的培养下,好好拍电影,感谢观众们对我的热爱和关怀。” (纪录片同期) 【解说】同年6月18日,中央新闻纪录片厂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拍摄了一组有关周璇初步康复后参加各类活动的新闻,这也成为周璇留给广大观众的最后一组镜头。 (采访:陈钢 作曲家:周璇来(我家)的时候,因为才从医院里出来,不像我们荧幕上见到那么光彩,很木讷,脸有点发黄,有点浮肿,因为药物的关系,她到我家来很高兴,我父亲(陈歌辛)也安慰她,说你好好地养身体,将来还可以唱啊,你是“金嗓子”嘛,周璇说,不,我现在是铜嗓子了。) 【解说】周璇见到了自己久别的儿子,心情十分不错,这一次,“金嗓子”周璇似乎已经彻底康复。可是,谁料两个多月后,她又被送进了医院。 (采访 徐声汉(77岁)精神科医生 我们华山医院是在1957年7月19号收到她的急速转诊 当时是以急性的脑部感染 怀疑脑炎 转到传染病房 因为那时候天比较热 据说那一年郊区的蚊子也比较多 所以有脑炎传播的可能) 【解说】医院方面尽了最大努力抢救周璇。就在周璇入院20天后,院方宣布她已经脱离了危险期。 (采访 徐声汉(77岁)精神科医生 当时在市里调用了冬天用的冰块,大概几百斤的冰块给她降温,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机,传染病房就是调了大量的冰块,用电风扇吹。) 【解说】可是没过几天,周璇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无法挽救,1957年9月22日晚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的万千影迷,离开了她尚未成年的儿子,年仅37岁。 (周璇经典歌曲+电影) 【主持人 李涛】周璇一生出演了43部电影,演唱了200多首原创歌曲,其中的114首是她所出演的电影的插曲。她的容貌和歌声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老上海的一个符号,每当我们说起那个年代的中国电影和上海文化,就会想到周璇,我理解,或许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永恒吧。 编导:李丹 摄像:李会杰、陈斌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