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0: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由国务院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最近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就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如何评价我国自然保护区50年发展历程?

  周生贤: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了鼎湖山自然

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有2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7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10多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相当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记者: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

  周生贤: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区5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六条经验: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50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将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投入,提高管理质量,为推进自然保护区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部门联动。实践证明,“环保部门统一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是基本符合国情的工作机制。林业、农业、国土、海洋、水利等部门,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一批保护区,成为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完善法规政策。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多部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有力促进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严格环境执法。2005年环保部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22起,查处有关责任人155人,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行为。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有关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广泛宣传。各地区、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普及自然保护科学知识,展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就,使自然保护区成为弘扬环境文化的重要基地。

  记者: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周生贤:一是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牺牲保护区为代价,盲目开发,有的甚至蚕食保护区,给保护区“开肠破肚”,造成生境破碎,严重危及生态安全。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护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日常保护、管理和运行维护费用难以落实,有的保护区甚至连人员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三是绝大多数保护区管理机构集行政、事业和企业职能于一体,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创收自养上,弱化了保护管理职能,有的甚至监守自盗。四是空间结构不尽合理。有些区域的保护区过于集中,有些范围过大,需要合理调整,一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至今尚未划建保护区。五是保护区与社区矛盾突出。有些保护区建立之前,其耕地、林地、草地、水面所有权或使用权已有归属,有些保护区内居住着大量人口,野生动物损害周边群众财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社会纠纷,影响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记者: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周生贤: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6%左右,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202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7%,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形成结构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记者:实现这些目标要做好哪些工作?

  周生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调查,不断优化空间结构。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与保护需求相适应。要在全面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早期建立的保护区范围、界限和功能分区进行全面核查和确认;要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科学划建新的保护区;要按照自然地理单元对已有保护区进行系统整合,减少重复建设;要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将相对集中分布但无法整合的保护区连接起来;要对范围过大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的保护区进行调整。

  第二,落实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强化能力建设。要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管护设施和管理能力建设;要制订建设标准和管理工作规则,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要开展示范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自然保护区;要建立管理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状况评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要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严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控制实验区内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不得随意调整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从严把关。

  第四,统筹保护与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贫困是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保护论保护,片面强调保护,保护区建设就难以持续。要将保护工作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统筹考虑,通过研究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如加大对保护区所在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因建立保护区而受到影响;对经批准使用保护区资源的企业和单位,也应征收相应的生态补偿费,专门用于保护区管理。

本报记者 孙秀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