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青山常在(关注 自然保护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0: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从广州乘车出发,经广肇高速公路西行大约1个小时,一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山上峰峦叠嶂,古木参天,层林如黛,苍翠欲滴,有着“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等美誉。这就是我国1956年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最近,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等国务院七部门授予鼎湖山“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诞生 新中国诞生后不久,在国民经济连续几年取得飞速发展之际,以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陈焕镛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意识到,为了共和国的发展,为了人类的未来,必须重视自然保护。于是,他们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交了第92号提案: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该提案获得通过后,国家制定了《关于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这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开创。 鼎湖山作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其独特的魅力,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吸引了大量植物学家的眼光和脚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教授,认定鼎湖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首选。1956年,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根据我国12年科学远景规划,会同广东省委、省林业厅在原属国营高要林场的鼎湖山林场内划定1.7万亩,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当年6月23日至28日,《南方日报》每日均登载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重要启事”:“本省高要县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业经本省领导机关划归我所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今后严禁在本区内砍伐、狩猎、吸烟、烧火等事情”。 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保护区就这样诞生了。成立之初,鼎湖山称“华南植物园总园鼎湖山树木园” ,隶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996年更名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50年呵护硕果累累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忠良研究员介绍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刚建立时,除庆云寺周围2400亩的天然林外,其余均是马尾松林或灌木草丛,生态效益差,极易因灾害而毁灭。鼎湖山的干部职工一方面开展保护,一方面动手采种育苗,进行林分改造试验与示范,将马尾松林或灌木草丛变成针阔叶混交林。 建区伊始,鼎湖山便采取许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瞭望哨,修建维护防火道,设立护林站点,配备通讯、交通、扑火设备,成立森林警察和管护员队伍,实行联防,严明制度,开展宣传教育。 鼎湖山保护区现有7个执勤点,一天24小时值班;在主要山脊及边界上,修建了18公里长的防火道,并从1985年开始将其改造成由耐火树种“木荷”(这种植物生长快,在它的荫蔽之下,其他植物因无法接触到阳光不能生长,从而可以控制地表火的蔓延)组成的绿色防火道;有一支近30人的森林警察和管护员队伍,与辖区有关单位300多人组成森林扑火联防突击队。除20%试验区、过渡区对外开放用于旅游外,进出保护区核心区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未经许可,任何人一律不得进入。 鼎湖山现在还建成了珍稀濒危植物园、华南杜鹃园和竹园等专类植物园。保存着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南亚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有野生高等植物近2000种。鼎湖山至今没有发生一宗重大的森林火灾和盗伐偷猎事件,50年过去了,鼎湖山仍然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此外,鼎湖山在科研、科普等方面也硕果累累。科研上,开展各种研究项目上百个,其中国家重大项目5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出版《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9集,专著12部,发表科学论文800多篇;引种植物500多种,兽类38种,鸟类178种,占我国南方物种资源的3/4。科普教育上,先后成为广东省“青少年生物科技考察基地” 、“环境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与中山大学等10多所大专院校挂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黄忠良告诉记者,如今,鼎湖山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生态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基地,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现在,这里是全国首批国家重点野外台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员。近十几年的游客量超过60万人次/年。 肇庆市委书记覃卫东说,青山作证, 鼎湖山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我国自然保护建设事业的探索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本报记者 刘圣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