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孩子“故意捣蛋”可能会有内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0:05 中国宁波网

  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假若孩子心中有了不满,但却又被禁止表达,那么他们就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

  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被动攻击”,即孩子有意无意地做错一些事情,然后惹得父母特别生气。

  结果,父母对孩子进行一番攻击,斥责他。这样看上去是父母攻击了孩子,但实际上是孩子内心深处故意惹父母生气。他们惹得父母生气,但因为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所以就仍像是一个乖孩子。

  老师的孩子大考总考砸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武汉中德心理医院的前院长曾奇峰近日对记者说:“医生的孩子常生病,教师的孩子不学习,是我在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案例。”

  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廖琦赞同这种观点,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小勇是广州某中学初三的学生,他学习很努力,一般的小考试成绩一贯出色,但一到了大考试,譬如期中、期末或升级考试,他就总会考砸,很少有例外。

  小勇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就是无法帮小勇提升大考时的“心理素质”,无奈之下,母亲张老师带着儿子来看心理医生。

  母子俩见到廖琦后,张老师先发了一通感慨:“我是优秀教师,在区里都很有口碑,我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但就是教不好我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真丢脸。”说完这番话,她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小勇。小勇的头垂得很低,不肯看妈妈的眼神,也不和心理医生对视。

  听完张老师的一番话后,廖琦请她离开咨询室,留下小勇一对一地做心理咨询。在张老师离开咨询室的那一刹那,小勇的头抬起了一点,廖琦看到,刚才他脸上的那种羞愧迅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倔强的神情。

  “我知道他的那种神情是什么意思。”廖琦说,“我接过多个这样的案例,知道这样的孩子意识上是很羞愧,但内心深处其实埋藏着很多怨恨。”

  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这三个特点结合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到窒息,他们其实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不满,但不能用主动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就采用了被动的方式。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他们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曾奇峰说,“但是,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曾奇峰强调,这并不是哲学说教,其实是孩子们的切身感受。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

  相反,假如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那么,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一方面,孩子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他的生命激情却会越来越低。他们感受到这一点,于是想对父母说不,但他们又一直被教育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去羞辱父母。

  这会达到目的,因为控制欲望很强的父母,是经常会产生无能为力感的,他们常发现,孩子的确听话,孩子的确努力,路线的确正确,但好的结果就是不会产生。

  “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呐喊,我讨厌你强势的安排,我要过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曾奇峰说。

  要改善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放手”,即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是在非常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帮孩子。

  并且,他强调,父母不要常打着“沟通”的名义,迫使孩子必须和他进行交流,因为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希望有一个隐秘的空间。如果父母太喜欢窥视孩子的所有秘密,那么这孩子势必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空间,这是生命最基本的本能,因为“我”必须与别人拉开一段距离,只有这样“我”才知道,与任何人紧密地黏到一起都会阻碍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曾奇峰说,他有两句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送给所有的父母: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孩子:我是故意考砸让父母失望

  从小勇的表现看,他好像完全知道父母的苦心。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还常对父母许愿说,他以后要考最好的大学,找最好的工作,以回报父母的爱。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小勇学习很努力,平时小考成绩很好,但一到大考就不行。

  咨询进行了很多次以后,小勇才终于袒露了他的心声:“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大考考砸后,我心里一开始总先闪过一丝快感,然后才会有丢脸和失败的感觉,觉得又让妈妈失望了。”

  这种一闪即逝的快感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原来小勇内心深处其实是不想考取好成绩的。咨询做到最后,小勇承认:“我讨厌他们(父母)一天到晚围着我转,让我烦不胜烦。但我很快会对自己说,你怎么能恨爸爸妈妈呢?他们对你那么好,那么无私,你反而恨爸爸妈妈,你还有良心吗?!”

  他想否认自己对爸爸妈妈有不满,但他最终还是表达了这种不满,大考的考试成绩就是他表达不满的方式,其含义即:“你们不是希望我取得好成绩吗?你们最在乎这个,那我偏偏不考好。但你们别怪我啊,我努力了,肯定是你们教我的方式有问题。”

  这种心理很微妙,和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小勇意识上并不知道自己有这种心理,他只是隐隐约约地在拿到糟糕的考试成绩后有一丝快感。

  咨询后到最后,廖琦又和张老师谈了几次,最终让她明白,儿子讨厌他们这种“溺爱+成绩”的教育方式,建议他们不要再紧盯着儿子的成绩,试着让他“自生自灭”一段时间。

  结果,小勇接下来的大考成绩很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和他平时的考试成绩相当。

  父母期望高易让孩子“被动攻击”

  小勇的案例,是很典型的“被动攻击”。他从不主动对父母表达不满。那么,他意识上就一切都听父母的。父母让他好好学习,他就好好学习;父母要他明白他们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于是他对父母说,他是多么爱他们,多么理解他们的苦心。

  但是,在父母最在乎的成绩上却出了问题,而每次看到大考成绩后的那丝快感,泄露了小勇的秘密:他的潜意识不想考好。

  小勇这样做,刺中了作为教师的父母的软肋,让他们愤怒甚至感到羞耻,而这正是这个“乖孩子”潜意识深处的目的。他用这种方式,被动地对父母进行了攻击。

  这种案例很多。如果父母以道德自居,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控制能力的“坏孩子”,莫名其妙地做一些坏事,被人发现就痛哭流泣,但一转身就又忍不住做“坏事”去了。一些有偷盗癖的孩子,他们家里很有钱,父母给他们的钱也很充足,同时父母也很讲道德,但他们就是常忍不住去偷同学一些很不起眼的财物。而很多名医生的孩子,父母是什么方面的专家,他们就偏偏得那方面的疾病。

  “这些家长常常觉得,自己最骄傲的地方让孩子给嘲弄了,他们为此而感到很深的羞耻,这恰恰是孩子的潜意识希望达到的目标。”曾奇峰说。

  他说,这些案例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三个共同点:第一,对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高,他们生怕孩子遇到任何挫折,于是希望尽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第二,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们不允许孩子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他们认为,孩子最好的优点就是“听话”。

来源:大洋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