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0尾鱼苗成就一大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7:05 扬子晚报

  采访“中国多宝鱼之父”雷霁霖院士即将结束时,雷老希望记者能在文章的结尾加上他的一段话——多宝鱼从英国来到中国,直到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产业,遇到挫折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以前的那些困难,我们一一战胜了;现在多宝鱼又出事了,我们同样会一起面对,一起克服……

  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将雷老的这番话用作本文的开头,来引出下面这些关于多宝鱼

、关于挫折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雷老家采访时,他的夫人马翠萍讲述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吧,老雷那时还是个副研究员,他在杂志上看到了这种鱼,很有兴趣。”带着这个兴趣,1980年雷老第一次去英国,亲眼看到了多宝鱼,并和英国多宝鱼专家豪威尔博士认识了。10年后,再次来到英国的雷老又见到了豪威尔博士,此时两人已是通信多年的老朋友,“找个机会,我送点鱼苗给你。”两年后的1992年,豪威尔博士带着200尾鱼苗来到中国,将它们亲手交给了雷老。“老雷那天高兴得哭了。”马老记忆犹新。

  一张“签证”让多宝鱼整整等了20年,到第二个故事发生的时候,已经是在1994年了,当时雷老好不容易把好友相赠的200尾鱼苗养成了12万尾,由于多宝鱼适合在10至20摄氏度的水温里生长,为了控制水温,雷霁霖就通过烧锅炉给养鱼池加温。结果由于锅炉工的一次失误,把水温加热到30多摄氏度,浸透他心血的鱼苗眼睁睁地被“煮”死。“那次几乎要了老雷的命。直接晕倒在池边,被送到医院抢救。”这样的“被抢救”经历后来还发生了两次,“直到1999年7月,‘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养殖模式才试验成功。”

  用7年的时间,多宝鱼终于拿到了“绿卡”,可生活的路并不就此一帆风顺。第三个故事的背景是,多宝鱼养殖户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产业。却发现鱼患了细菌性鱼病,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井水、海水、地下水混合在一起用,多宝鱼生长、吃食正常了。

  ……

  多宝鱼又遇到麻烦了,故事还在继续……

  特派记者 张磊(青岛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