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老年痴呆致病机制找到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00 解放日报

  该病65岁以上发病率约5%,85岁以上发病率则高达20%到40%,并造成沉重家庭与社会负担。由于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老年痴呆症仍无法治愈。

  近年国际研究发现,因神经细胞内的“γ-分泌酶”异常变化,产生大量β淀粉样蛋白,沉积成的脑内老年斑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元凶”。但这种酶蛋白为何会异常?裴钢研究组追根溯源,发现γ-分泌酶活性的强弱与β2-肾上腺素受体相关,而这种细胞膜上的“

β2受体”承担着细胞接收和传递信号的重任。也就是说,该受体可能就是老年痴呆的病症“引线”和药物“靶点”,它被激活则老年蛋白斑数量增多、增速加快,被抑制则斑块形成减少、放慢。

  “水迷宫”小鼠实验证明了对这一致病新机制的论断。小水池里有一处略低于水面的圆台,池中充满不透明有色液体。尽管无法看见水中圆台,生来怕水也不爱游泳的小鼠,仍会出于本能尽力寻觅圆台,以便“上岸”歇着。经反复训练,小鼠学会通过记忆路径找到圆台。但接下来的实验中,圆台被撤走,三种小鼠分别跳入池中:正常小鼠依旧记得圆台原本位置,基本围绕那里兜小圈子;被激活β2受体的“人工老痴”模型小鼠则彻底没了方向,漫无目标乱转;而接受一段时间β2受体抑制剂治疗的“老痴鼠”,虽也有点迷茫,但并没忘记圆台,运动轨迹与正常鼠较为接近。

  裴钢表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人体内的过激反应,进而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导致β淀粉样蛋白老年斑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风险较高。因此,这类长期情绪不良人群,除了调整心理、调适心情,可通过新机制药物来抑制这种β2受体,可能使老年痴呆症延迟发生,或减慢病程恶化。

  专家点评

  《自然·医学》审稿人评价:论文中大量新数据显示了各种蛋白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对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作用,归纳出一个合理和可信的分子机制。作者用相当仔细的研究证明以上发现,这是一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有趣论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