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郑州大学生献爱心 主动“典身”遭冷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0:42 沈阳网 | |||
资料图片 年末,在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期,河南郑州有数千名尚没有工作的大学生主动提出,希望有企业能够聘用他们,并提前预支一年的劳动报酬,用来捐给一位名叫陈辉的白血病 此事源于11月15日郑州当地媒体的一篇报道:今年16岁的陈辉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八里岔乡黄庄村人,其母因患上了产后类风湿一直瘫痪不起,陈辉12岁时又被医院确诊为白血病,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换骨髓。家里因为给母亲治病已经欠下了3万多元外债,为了给陈辉治病,父亲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哥哥退学到郑州打工挣钱,母亲也要求停止用药,把钱留下给儿子。今年5月,陈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决定放弃治疗,10月7日,他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后离开家乡,在郑州郑东新区一建筑工地找到了活儿,他希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赚钱为母亲治病,尽自己的一点孝心。但是由于陈辉隔三岔五就发烧,并且脸色苍白,在工友们的盘问下,他才说出了真相。 媒体报道发出之后,众多热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11月19日上午,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办公楼的醒目位置挂上了一个写有“从自我做起,让世界充满爱”的红色条幅,条幅下面坐着七八个学生,周围则围满了不同年级的学生。 吸引众人目光的是桌子正中央那份“典身契约”,契约书上写道:“为了帮助陈辉治疗白血病,体现大学生的爱心,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互惠的基础上,我们郑州交通学院的学生,自愿与甲方(用人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契约。提前预支一年的劳动报酬,无偿捐给陈辉,救助其治病,以便早日康复。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签订本契约。” 该校经贸管理系学生夏琳琳是最早签订“典身契约”的同学之一。她说,自从看到报纸上关于陈辉的感人报道后,她所在的学院新闻通讯社部分成员就开始商量着如何去帮助陈辉。“起初,我们也考虑到募捐等其他方式,但是学生们捐的钱对于陈辉所需的四五十万元的医药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后来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决定找用人单位,预支工作一年的报酬捐给陈辉。”夏琳琳说。 11月19日恰好是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不少去参加洽谈会的学生在路过签名现场时,在“典身契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刚开始的七八个人,到后来的100人,再到1000多人,洽谈会结束时,他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竟然有数千人参加。 该校应届毕业生王礼平则说,他签“典身契约”主要是想着献爱心。“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工作,那我献爱心的愿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能力也能因此得到锻炼。工作第一年就是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能力的。”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的很多老师赞成学生的这一行为。该校经济贸易管理系的王鑫老师说:“我为这些同学的行为感到骄傲!学生的这种行为可能只是尽点微薄之力,但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应该发扬。其次,学生们采取这种方式来捐助,捐献的是他们自己挣的钱,而不是父母给的钱,这样学生感到问心无愧。如果有用人单位来签这份‘契约’,我认为这些学生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 虽然签订“典身契约”的学生们热情高涨,用人单位却反应冷淡,认为学生们的行为不切实际。 郑州市一用人单位负责人说:“学生的行为值得赞扬,不过他们的想法实际上却根本难以实现。如果和学生签订了契约,并预先支付了他们的年薪,但是学生在工作中出现没履行完契约就走人或者是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这都将给单位带来一系列麻烦的事情,单位将陷入被动。没有哪个单位会愿意拿单位的事业来开玩笑。所以,我们宁愿直接捐钱给陈辉,也不会和学生们签订这样的契约。” 郑州市另一位用人单位负责人则说,学生们的行为只是一厢情愿。对陈辉进行救助应该用更实际的方式,用这种根本不符合实际的“典身契约”的方式,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声援,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大学生就业是双方的事情,在不考虑用人单位接受程度的情况下,单方面地表达热情,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中也有反对的声音,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一位没有签名的同学就不赞成这种做法。她说,她现在才大一,离毕业还有两年,现在就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显然太早,如果两年后她不适合去签约的单位或者是她的专业不对口,用人单位的工作怎么办?或者用人单位到时候提供的岗位她不喜欢怎么办?所以,她宁愿直接捐钱给陈辉,也不会签订这个明显无法兑现的契约。 该活动开展已经一个月,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没有一家用人单位签这份“典身契约”。(记者 韩俊杰 实习生 耿毅)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