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改扩建岂能破坏滇池生态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9:49 云南日报

  

疗养院改扩建岂能破坏滇池生态环境

  山体被切开成了施工场地

  

疗养院改扩建岂能破坏滇池生态环境

  树木被淹埋了一半

  

疗养院改扩建岂能破坏滇池生态环境

  用竹篱笆挡山上滚下的土石

  

疗养院改扩建岂能破坏滇池生态环境

  山体上的土石方直泻滇池

  “你们来瞧瞧,修高海公路几年都没有看到往滇池倒过土石渣,高海路修好后反而有人往滇池推土倒石……”

  元旦刚过,本报不断接到读者反映,称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白鱼口村的省交通疗养院在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将大量的土石方倒入滇池,破坏滇池生态环境。

  现场调查:青山受损水体污染

  1月5日下午,记者冒着寒冷天气,驱车来到省交通疗养院,在知情人的带领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在第234号滇池水体保护界桩处,记者看到原来植被茂密,芦苇丛生的滇池湿地保护区遭到了严重破坏。就在距离界桩不到6米处,挺立着一道新砌的石墙。墙下,山体遭到破坏,新开挖的面山裸露着,生长多年的一些树木被山上推下来的泥土埋了半截,有的已被毁坏,岩下滇池水体被推土机推下的一些土石方污染。知情人指着受损的山体痛心地对记者说:“这里依山傍水,原来树木浓密,植被较好,可现在交通疗养院偏要从半山腰上开条什么景观大道,不仅破坏了生态,恰恰把景观给毁了,真可惜啊!”

  记者顺着山脚爬上半山腰,一条刚开掘出来的土路蜿蜒延伸,近20米宽的土路上,可见到抛弃在路边的部分树根。从盘根错节中不难看出,这些树木已有一定年代。如今,遭“斩首”的树干不知去向,只剩下这些扭曲的树根。

  在紧靠滇池水体的悬崖峭壁下,施工队伍干得正欢。此处地势陡峭,无法施展,他们便“创新”方法,用石头铺垫崖壁下一条新开掘的土路,辟一道渠槽,将拌好的混凝土,从山顶的渠槽中输送到作业面。紧靠滇池水体的一侧,几个工人正在垒砌石墙。“这叫挡土墙,防止山上的泥土下滑。”记者问他们要砌多高,回答:“要砌10米高!”“没施工前山上的泥土会下滑吗?”“应该不会吧,山上的树多,再说我们来之前这里还住着人,要是有危险人家早就搬了。”记者发现山脚下确实有几间民房,但人已搬空,里边堆放着施工人员的一些物品。

  滇池水面上,一排脚手架插在水中,几名施工人员抬着几片竹篱靠在钢架上。“凭几片竹篱就能挡住泥沙?”面对记者的提问,施工人员说:“没办法啊,前几天滇管局的人来查了,这样至少可以挡住一部分掉进水中的泥土沙石吧。”几个工人边说边费力地从水中捞起几块石头。记者看到,由于大量的泥石落入滇池,岸边一带水体浑浊。

  交通疗养院:开山修条“景观路”

  据了解,省交通疗养院建于1985年,1999年更名为省交通休养院,同时使用“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的第二名称。来到省交通疗养院,记者与院长肖旭峰取得电话联系,他让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刘德富接受记者采访。

  刘德富介绍,该工程叫“云南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改扩建项目”,是高海公路的配套工程。所修的道路起于高海公路交疗立交桥匝道,止于省交通疗养院,总长813米,是一条景观道路,由规划设计部门设计。并称“滇管局、林业局等部门都看过,所有手续齐全”。

  当记者请他出示相关审批手续时,刘德富说:“手续不在我这里,管资料的人不在。”随后,他找来一张规划设计图纸,告诉记者:“我们征用白鱼口村的20公顷荒山,建1幢交通档案综合楼、3幢专业技术楼。”记者指着规划图上标出的一大片“预留发展用地”问:“这片地将来做什么?”他笑而不答。

  在刘德富的陪同下,记者一行来到交疗立交桥的匝口处,这里机声隆隆,一片紧张繁忙的景象——挖掘机、铲土机轰鸣着,巨大的铁铲伸向山头将泥土铲进一旁等候的自卸汽车货厢内。10多辆汽车往来穿梭在山腰的土路上,泥土被一车车地运到山下倾倒,偌大的山头被挖掘机“啃”得伤痕累累。

  “山上的树木都办过砍伐证,有的进行移栽。”刘德富说。就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不远处出现了火烟,在一棵生长良好的大树下,几名施工人员用汽油点燃了一截树根取暖,熊熊燃烧的火焰舔在树干上,发出噼叭声响。正当记者将相机的镜头对准这一幕时,一台挖掘机突然驶来,将一斗泥土倒在燃烧的树根上。

  记者注意到,除交疗立交桥之外,高海公路沿途的立交桥、跨海大桥均以所在地命名,如观音山特大桥、海口特大桥,“为什么这座立交桥不以所处的位置命名为‘白鱼口立交桥’而要叫交疗立交桥呢?”“从交疗立交桥匝道已有一条道路通往省交通疗养院,为何还要破坏山体,重复修一条通道?”“高海路上为何不见一里之隔的省工人疗养院的路牌?”面对提问,刘德富的回答是“不太清楚”。

  滇管部门:责令整改恢复原貌

  当天下午5时,在对现场进行了数小时的调查后,记者来到了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调查此事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2006年12月27日上午,滇管执法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赶往省交通疗养院进行调查取证。最终认定,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及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高海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过程中,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倾倒土、石等固体废弃物。

  经查,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改扩建工程于2006年12月20日动工,由于施工方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倾倒土石方固体废弃物约150立方米”。《滇池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和入湖道内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12月28日,滇管执法局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方立即停止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内倾倒土、石等固体废弃物的行为;立即清挖倒入滇池水体保护区内的土、石等,并在2007年1月11日前恢复滇池水体原貌。

  针对整改通知,施工方回应了一份《情况说明》,承认“有30米长的一段路紧靠滇池,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限制,挖动的土、石有一部分顺山势滚动落到滇池水体保护区内”,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便道不通,车辆、机械无法进入到现场对落入的土、石进行及时打捞”,尽管如此“已经安排人进行清理,因劳动力有限,一时无法清理干净”。在施工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对滇池造成了危害”的同时,所采取的措施是“顺着滇池水体边用脚手架搭设护栏,拦住杂物落入滇池”,那就是记者现场看到的保护及补救措施——“竹篱挡泥沙”。

  调查发现:问题工程手续不全

  早在高海公路开工建设之初,为加强对高海公路东侧滇池湖滨带的保护,为防止建设活动给滇池带来不利影响,2003年3月,昆明市政府根据《滇池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新建高海公路东侧滇池湖滨带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高海公路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公路以东区域作为滇池水体和湖滨带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不得在此区域内从事与滇池水体保护无关的项目。公路以西区域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滇池保护条例》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由市规划部门划出禁建区和限制开发区域。在禁建区内,不得从事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在限制开发的区域,严格控制开发性项目建设,严禁毁林开荒、开山采石等违法违规行动,切实保护好滇池面山生态环境。

  按规定,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改扩建工程必须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后方能施工。8日上午,记者来到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该局环境影响监督处李处长告诉记者,2003年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向滇管局提交了拟征用白鱼口村300亩土地改扩建省交通档案资料综合楼的请示报告,经过慎重研究,滇管局提出回复意见,原则上同意该项目的建设,但必须在滇池水体保护区正常高水位1887.4米水位线向陆地延伸100米外的区域进行建设,所征用的300亩土地中,70%必须进行多树种、多层次的生态绿化。特别强调,湖滨带内严禁建设任何与水体保护无关的项目。针对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等方面,滇管局还作了具体的规定。此外,还要求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滇池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要求,并且建设规划控制该综合楼的层数和层高,使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提醒项目方按规定办理其它相关手续。

  “我们只同意按要求建设交通档案资料综合楼,没同意他们开山建路。”李处长解释,2005年10月,由于原审批的高海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省交通疗养院立交区联络线与省交通疗养院规划发生冲突,对此,省交通厅批复同意变更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路线长度由原来的530.14米变为687.86米。2006年2月,滇池管理局对省交通疗养院立交区联络线变更项目提出审查意见:共批复占用滇池水体保护区总面积27.92万平方米。批复中没有高海公路交疗匝道联络线占用滇池水体保护区的内容。由于交疗立交区联络线重新变更线路需占用滇池水体保护区12463平方米,这一段恰恰位于滇池第232号至第234号界桩内,根据《滇池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议该线路调整到水体保护区之外。

  “由于新增建设项目占用了滇池湖滨带,并影响了面山的整体景观,因此我们没有同意省交通疗养院实施匝道联络线的报批。”李处长说,“尽管省环保局同意省交通疗养院实施小环形线路改造,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显然省交通疗养院在实施过程中擅自扩大了范围。”

  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改扩建项目工程负责人刘德富一直强调,该工程是“高海公路的配套工程”。高海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以注重环境保护著称,怎么会为一个小小的“配套工程”而置环保于不顾呢?带着困惑,记者来到了昆明市交通局。

  “肯定不是配套工程!”高海公路指挥部的有关领导明确告诉记者,该工程原来的设计是从交疗立交桥下延伸到交通疗养院的正大门,“如果按正常的走法,不用兜现在的这个圈子,但疗养院经省交通厅批准变更了施工方案。”高海公路指挥部发现后曾提醒过,但省交通疗养院的一位领导说:“在征用范围内,我对我们的行为负责。”

  针对省交通疗养院在施工过程中向滇池水体保护区域内倾倒固体废弃物事件,高海公路指挥部工程处处长瞿大宏告诉记者,“我们在修建高海公路时,滇池水体上打桩出来的泥浆是用泵输送淤泥,然后采用封闭泥浆车或船运到指定地点处理。”但交通疗养院的项目“我们无权监管!”

  省交通疗养院称他们建设手续齐全。为此,记者来到了昆明市规划局了解。市规划局负责人在查阅了档案后,确切地告诉记者,规划部门只批过规划用地手续,没有批过任何建设手续。“没有建设许可证,属于违法行为”。这位负责人进一步强调说。

  按规定,滇池周边项目必须做环评报告。8日下午,记者来到省环保局,说明来意后,张处长调来了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改扩建工程的环境评估报告。记者看到,2003年7月,省环保局审批同意该项目建设。审批意见:“在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环保措施后”,“征用的300亩土地的70%以上只能用于绿化。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相结合,以恢复滇池沿湖植被为目的。”在做了详细的规定后,要求建设方“项目建设后,需报环保局验收,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张处长进一步解释说,省交通厅职工培训基地的行为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4条: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省交通厅:欢迎新闻媒体监督

  作为省交通疗养院的行政主管部门——省交通厅如何看待下属单位的行为?

  9日下午,记者向交通厅主要领导汇报了调查情况。在认真听取了记者的汇报后,这位领导坦诚地说:“欢迎新闻单位监督。我们的下属单位做出这样的事,实在不应该。”他说,省交通厅修建的每一条路都是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在修建中注重环境保护,追求人、路和自然的和谐。为此,省交通厅还专门设立机构负责环境保护。发生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允许的,针对省交通疗养院的行为,将责成他们立即整改。”

  当日下午,有消息说,省交通疗养院改扩建工程已被责令停工整改。

  滇池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国家生态保护水域之一,是昆明的“母亲湖”。多年来,国家、省、市投入巨资加大对滇池的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护滇池,人人有责,任何破环滇池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任何单位在滇池周围搞建设都要按照法律程序,完备相关手续。

  本报记者刘云孙伟余红/文 徐雁/图(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