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堂:古巷里的百年药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02:33 海峡都市报

  从西街往台魁巷走进去,可以看到一棵枝叶茂盛的“白来叶”老树,紧挨着一座房子生长,郁郁葱葱。老树下有一间窄小破旧的小屋,平时由几位老人轮流看守。据说,就是这样一间老屋,却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保和堂白塔疔膏。

  

保和堂:古巷里的百年药铺

  ①保和堂就在“白来叶”老树下

  

保和堂:古巷里的百年药铺

  ②屋里已破旧

  

保和堂:古巷里的百年药铺

  ③摆设极简单

  

保和堂:古巷里的百年药铺

  ④蔡氏后人还坚持每天顾店

  蔡清后裔创药铺

  家住孝感巷蔡清故居里的蔡大爷,每月中都有10天,要每天步行到台魁巷的那间保和堂去看店。蔡大爷说,这家药铺是他们的先辈———明代进士、著名理学家蔡清后裔开设的,专售祖传秘制疔膏。以白塔为标记,其疔膏又称“白塔膏”。

  据蔡大爷介绍,保和堂白塔疔膏的历史有200多年了。蔡氏先祖是封建官宦,但后辈没有遵从父命去谋取功名利禄,而是深入民间搜集药方。当得到异人张壬淑传授的疔膏秘方后,便反复进行应用验证,调整药物比例,找出专治一切疔毒兼治外科诸症的最佳配方,使之用药“应手奏效,识者珍之”。

  经过世代传授秘制,保和堂白塔疔膏传到蔡喜才的父亲已是清嘉庆年间,到了蔡喜才继承父业,“白塔膏”在闽南一带几乎家喻户晓,并远销到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1952年,蔡喜才去世,“保和堂”由他的3个儿子轮流坐庄,各自制膏销售,10天一轮。直到蔡大爷这一辈,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蔡大爷虽已过70岁高龄,但轮到他看店的时候,他仍会每天从孝感巷走到台魁巷,太阳下山时再从那里走回来。

  百年老店已破旧

  记者在那棵“白来叶”老树下找到了保和堂,店门已然破旧不堪,如果不是之前见过蔡大爷,很难认出这么一间不像药铺的小屋,竟是百年老字号。蔡大爷指着门口墙上一块画有白塔的牌子告诉记者,那就是保和堂的标志,经过岁月的洗礼,牌子已字迹不清,依稀可以辨认出保和堂的字样。

  走到屋内,里面只有一张凹凸不平的桌子、两张古式椅子,以及墙角堆放着一些杂物。闻名百年的白塔疔疮药膏就用一方蜡黄色牛皮纸卷曲着放在桌面上。整个小铺除了门口的楹联是新的,其余都是“古董级”的物品。蔡大爷拿出一张很多年以前的报纸给记者看,上面有关于保和堂的介绍,报纸的折边早已磨损,但大爷依然小心保存着,整齐地叠放在包里。

  蔡大爷说,疔疮是一种起病很急、全身各部位都可能发生的疾病,尤以头面、手指、足趾生疔为多。初起形如粟粒,上面有白色脓头,根深蒂固,肿硬如钉着骨,又麻又痒,会发红发肿、化脓溃烂,疼痛剧烈。用手去挤,危险性更大。这时,若用“白塔膏”敷贴于患处,即可解除疾患痛苦,所以白塔膏被视为“外科圣药”。

  2004年的时候,泉州市8名文史专家到过保和堂现场踏勘,认为保和堂白塔疔疮药膏在泉州民间和东南亚华侨、台湾同胞中有一定影响,建议保存该店铺。同时,将“白来叶”树保护下来,保留巷道风貌氛围。而台魁巷的医道传统,也因保和堂的存在,远近闻名,台魁巷也被称为“白塔巷”。

  祖传医道谁继承

  蔡大爷说,现在保和堂的经营方式是采用“三班倒”,蔡氏传下来的三个家族,每个月各值10天班。来看店的,除了蔡大爷,还有他的兄弟,都是退休的老人。“年轻人哪肯整天坐在这间破屋里啊!”

  提起药店的生意,蔡大爷说,并不是很好,有时候一天都没卖出一块疔膏,这很正常,现代人有了小病小痛的都上医院去,“这种祖传的药膏,很多人不太相信了,倒是有一些外地人还会慕名前来买药。”

  虽然不能靠药店赚钱营生,但蔡大爷说,店还是会开下去。“轮到我值班的时候,我可以散步过来,也算是活动活动腿脚,到这里跟熟识的人打打招呼,聊聊天,过得也很充实。更重要的是,这个店是祖宗留下来的,怎么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没掉呢?”

  说到以后,蔡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太愿意来顾这个店,有人还认为没什么前途,但他还是希望后辈能有人愿意学习秘方,把保和堂继承下来,祖先辛苦创下的老字号,才不至于最终消失。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