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邓小平访美“旋风九日”
与卡特女儿打趣:她差不多有我高了
国宴结束后,晚9点,邓小平夫妇和卡特夫妇同乘一辆车去肯尼迪艺术中心,那里将要举办一场欢迎邓小平访美的文艺演出。
拥有2300个座位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座无虚席。演出将向全美电视观众直播。当现场音响里传出邓小平到来的消息时,全场起立,鼓掌欢迎,一楼许多坐在后排的人纷纷离座跑到前面,向二楼的总统包厢探望。
总统包厢里,邓小平和卡特站在一起,邓小平先是鼓掌、挥手回应观众,随后用左手拉住卡特的右手,高高举起,两人笑容灿烂。这一幕被记者们抓拍下来,成为邓小平九天美国之行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历经长期的对立和隔绝之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又手拉手站到了一起。
当邓小平被介绍给现场观众时,乐队奏响了乐曲《好想认识你》。
莎伦·伍德科克把目光投向总统包厢。她看到,邓小平和卓琳看着对方,微笑着,“那是一种享受彼此的微笑”。
黑人音乐家、钢琴家鲁道夫·塞金演奏舒伯特即兴曲和哈林篮球队魔幻控球表演之后,是美国最有名的乡村民谣歌手约翰·丹佛的演唱。
约翰·丹佛演唱了《高高的洛基山》、《乡村路带我回家》等名曲。后来,当全场演出结束,邓小平特意和他握手:“丹佛先生,你说中文给我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我邀请你到中国去演出。”
那天晚上的邓小平心情舒畅,对每个节目都热情地报以掌声。在电视直播中,经常出现他欢笑的镜头。主持人雪莉·麦克雷恩在台上笑问“中国的针灸是否真能治疗关节炎”,听到卓琳的翻译后,他哈哈大笑,用力鼓掌。
那天晚上,邓小平的兴致非常高,在场的卡特11岁的女儿艾米和其他孩子都非常喜欢挨着邓小平,同他在一起,大家都变得更愉快了。邓小平甚至向艾米打趣说,她差不多有他那么高了。
一段芭蕾舞表演之后,演出来到压轴节目。美国国家儿童合唱团的近百名孩子走上舞台,排好队,一齐用中文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孩子们刚刚开唱,底下就响起一片掌声,来自中国人的掌声尤为热烈。摄像机镜头聚焦在邓小平身上:他微笑着鼓掌。
“国家儿童合唱团用他们的青葱与甜美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是毛泽东版本的《代我问候百老汇》。”《华盛顿邮报》如此写道。
一个举动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孩子们歌声终了,邓小平夫妇在卡特夫妇陪同下走上舞台,卓琳一直牵着艾米的手。
邓小平做了个简短讲话。他说,表演“让我们永生难忘”,这一场景让他想到鲁迅的一句话:如果人类能避免误解,互相关心,是最好不过的了,而文学和艺术能以最好的方式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应当进行积极的文化交流。“我非常高兴地在这里告诉大家:波士顿交响乐团将会是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第一个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美国乐团,乐团将在今年3月访问中国。”
从北京到华盛顿,邓小平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举动,大大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革命式刻板印象:在和演出者握手时,他弯下腰,亲切地亲吻了儿童合唱团一个孩子的前额。随后,他重复了这一动作,接连亲吻了五个孩子。
现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震撼了。如潮的掌声中,很多人眼中闪动泪光。黄华(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编者注)夫人何理良看到,现场一些为人父母者一直在擦眼泪。郭曰方座位旁边是一位四十来岁的美国中年妇女,脸上挂着泪水,嘴里不停地说“太好了”。
“从那一刻起,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和中国人没有理由成为敌人。”35年后,莎伦·伍德科克用这句话结束了她对肯尼迪中心之夜的回忆。
肯尼迪中心之夜,被一位美国官员称为“大概是整个卡特当政期间最风光的一个晚上”。它的美妙,甚至感染了一些有成见的美国人。在当天的日记中,卡特写道:“参议员拉克泽尔特是极力反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但这次演出之后,他说他们输了,谁也没有办法投票反对儿童们唱中国歌曲。”
工作人员忘记关掉音响,守在室外的记者如获至宝
国会大厦的台阶前,邓小平和迎候在此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弗兰克·丘奇等人握手。在他的访美行程中,国会山被视为一座“虎山”——中美建交的反对派阵势不小。现在,“偏向虎山行”的邓小平来了。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在国会山安排了欢迎午宴,总共100名参议员中有85名出席。未能到场的15人中,包括邓小平想见的那位著名反共派巴里·戈德华特。他所在的部门称他正在家乡亚利桑那州,对他的缺席并未给出任何理由。
宴会厅,弗兰克·丘奇、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罗伯特·伯德及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霍华德·贝克先后致欢迎辞。丘奇致辞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30年来,我们两国政府因为猜忌不相往来,这一巨大猜忌像太平洋那样宽广。希望您的此次访问能在两国间架起一座新的友谊桥梁,将两国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
午宴结束后,邓小平被邀请到罗伯特·伯德办公室内,和参议员们举行闭门会谈。记者们全被挡驾,很多人留在走廊等候。
记者们没有白等。由于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忘了关掉室外的音响,音响里响起了邓小平对参议员克莱本·佩尔提出的台湾问题的回答:“我相信你已经注意到,我们现在不再使用‘解放台湾’一词,而是改称我们要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问题。我们说,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我们就充分尊重台湾当前的现实,我们会允许台湾现行的制度不作改变。”
话说到这里,音响突然没声音了。不过,记者们已如获至宝,次日的新闻就围绕这段话做文章。
走出房间后被记者截住的邓小平,面带友善的微笑:“噢,我说得太多了。”在记者的恳求下,他用一个短句回答了关于台湾的提问:“尊重台湾现状将加速祖国的统一。”随后,快步离开。
卓琳总是敬佩地看着她的丈夫,“很明显,她很爱他”
邓小平在国会山舌战群儒的时候,他的夫人卓琳出席了卡特夫人罗莎琳在梅里迪安宾馆为她举办的招待会。
“她个子矮小,身材丰润,穿着灰色的宽松长裤,知性的米灰色鞋子,锦缎褂子里是一件针织毛衣。她圆圆的脸上有小而精致的五官。虽然她的耳垂扎了耳洞,却没戴耳环。”当天出版的《华盛顿邮报》上,记者如此描写对卓琳的观察。“她的掌声伴随着她温婉端庄的笑容,这是对致敬人群的欣赏,也是对这旋风般的公众露面的政治仪式感到享受的象征。”
和邓小平总是扣得严严实实的中山装风纪扣一样,卓琳的长裤给何理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的外事活动中,外国妇女一般都穿裙子,只有中国代表团的妇女多穿长裤。而卓琳从来都是穿长裤。“她的短袄长裤,也是一种中国的风格吧,现在已经普及到全世界了,政坛上的妇女一般都穿长裤,很有意思。”35年后,何理良笑称。
当年的美国记者不仅注意到了卓琳的长裤,还发现她的鞋跟不高,使得她的身材永远保持不超过邓小平的高度。
卓琳并没有时刻跟随邓小平,她也有她的夫人外交。
1月29日,白宫欢迎仪式后,莎伦·伍德科克陪同她去了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罗兹博士领她去看《独立宣言》《人权法案》等美国的一些重要文献。记者问她的观感,她说:“美国的历史里面记载了无数的斗争。”
在万斯夫人主持的午宴上,卓琳致辞时称:“我们有一种中国老话里说的一见如故的感觉。”午宴客人玛格丽特·赫克勒觉得她“不咄咄逼人,也没有不自然”。随后,在去一家儿童医院的车上,卓琳对一位美国国务院官员说她对儿童医院特别感兴趣,因为她的一个孙子早产,在恒温箱里待了三个月。
离开医院时,卓琳送给医院主管一个印有白鹤的瓷碟,微笑说道:“我看到了很多东西,我想我们可以向你们学习。”
1月30日下午卡特夫人罗莎琳举办的招待会上,卓琳对到场的52位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们出来不容易,好好学,国家需要你们。”她的那种“拉家常的亲切”,让访问学者总领队柳百成难忘。
1月31日下午,美方特意请卓琳去参观美国国家动物园的一对大熊猫,它们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赠送的。她也和莎伦·伍德科克亲近,在动物园里跟对方聊起了北京动物园和这里的异同之处。
与白宫礼宾司司长多贝尔夫人一样,莎伦·伍德科克难忘卓琳和蔼的笑容、温暖的品质。她记得,卓琳总是敬佩地看着她的丈夫,“很明显,她很爱他”。
访美期间的一个早晨,邓小平夫妇和伍德科克夫妇在同一辆车上,邓小平手上拿了一份当天的晨报。那份报纸是对折的,头版有邓小平和卓琳的照片各一张,其中,卓琳的照片在对折线之上,邓小平的照片在对折线之下,要翻过来才能看到。邓小平嘟囔了一句,卓琳笑了,把一只手轻轻放在邓小平的腿上,什么也没说。看到这一幕的莎伦·伍德科克很感动,她明白,“他们不需要说什么,他为她感到自豪”。
注:本文发表于2015年5月25日 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