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代表访问湖北鄂州(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22:54 鄂州日报 | |||||||||
鄂州市长谢松保(前排中),市委副书记龚强华(前排左二)欢迎来访的海外传媒负责人代表团。(陈国柱摄影)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代表团与鄂州市市长谢松保(左起第五)和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龚强华(左起第三)的合影。 二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华文传播媒体的代表,趁着到武汉参加第三届华人传媒论坛的机会,先前往湖北的历史名城,也是武昌鱼的故乡-湖北鄂州市访问,受到了市府单位高规格的接待,也让这些海外传媒负责人亲身体验了这座长江沿岸重要据点的优越发展。 九月八日,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各地的传播媒体高层代表二十余人,受邀到湖北鄂州访问,受到胺州市长谢松保,市委副书记龚强华,市委宣传部长万
海外传媒的代表们将在鄂州地区访问两天,参观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参观多个历史古迹,包括:吴王避暑宫,莲花山旅游区,梁子岛参观全国产量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以及占地极广的凤凰广场与市府等地。 鄂州介绍 一座城与一条鱼的传奇 在长江之滨,距离武汉不到6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千百年来,这座城市与一条鱼结下了不解之缘,谱写了一段传唱千年的传奇。她就是武昌鱼的故乡——湖北省鄂州市。 这座城与这条鱼的故事最早要要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公元 221 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今鄂州),并从建业(今南京)移民千家来鄂,于是当时就有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之说。1956,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名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更让这座城与这条鱼声名远播。近年来,鄂州市更是致力于打武昌鱼牌,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大水产,大力推进水产产业化,用一条鱼带活一个产业,加快由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 蜚声中外的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是目前鄂州市唯一被国家确定的原产地名优鱼类。武昌鱼古称“樊口鳊鱼”,原产鄂州市梁子湖水系的樊口地区。历代文人对武昌鱼的吟诵给武昌鱼赋予了神秘诱人的光环,然而,武昌鱼给鄂州市带来水产业的发展、渔业经济的提升、综合效益的提高,却经历了近20年的磨砺。 自1985年经鄂州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鄂州武昌鱼研究所”后,鄂州市先后建成武昌鱼原种场、养殖场3个,并于1994年在梁子湖设立“湖北省鄂州市团头鲂(武昌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提高武昌鱼养殖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武昌鱼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1996年起将产品改成“武昌鱼”牌后,品种由鱼香肠、冷冻调理食品等6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3大系列20余种水产加工食品,全市水产品加工产值3.26亿元占渔业总产值25.9%。目前,已形成武昌鱼系列、熏鱼系列、鱼香肠系列、冷冻产品系列、蔬菜系列等5大系列的水产加工食品,产品俏销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美国、韩国和欧盟。武昌鱼品牌的无形资产地位和价值凸现出来。 2000年8月,鄂州市第一家农业企业湖北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名优淡水鱼命名的上市公司,标志着武昌鱼给鄂州市带来了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总资产达到26亿元,以农业养殖、加工为主导产业,开发房地产、电子信息产品、制药及旅游业等热门产业。 鄂州市大力实施水产品牌战略,做大做名武昌鱼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其它实体以利益为纽带,做好“+”文章,与农户结成经济共同体,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格局,依托武昌鱼品牌优势,引领农民走进市场,从市场获取更多的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全市水产产值达到7.8亿元,首次超过种植业,跃居为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农民人均增收102元中,水产业占58元,占56.9%。2004年,该市50万亩无公害水产板块被列入全省先行启动的三大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规划。水产品总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长24.2%。 鄂州市还充分发掘武昌鱼的文化底蕴,放大武昌鱼吸纳效应,通过举办“武昌鱼国际文化旅游节”和“梁子湖捕鱼旅游节”,吸引了大批客商来鄂州投资项目。几年来,全市引进和实施水产项目176个,总投资额达5.8亿元。台湾、浙江、武汉等地一些客商冲着武昌鱼巨大的无形资产,携款到鄂州加盟。 这条鱼正以它独有的魅力游向更远的地方。(鄂州日报社罗琼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