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东风航天城:神奇的圆梦之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9:32 国新图库
东风航天城:神奇的圆梦之乡(图)

箭船对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我们的祖先把最早的飞天梦想描绘在敦煌的土墙壁画上。中国最早实践飞天梦想的万户,据说是个河西人。400多年前,万户把自己绑在了装有47枚火箭的椅子上,想借此飞上蓝天,却因此而粉身碎骨。万户牺牲了,但他却为人们开创了飞越宇宙的构想。

  在大概同一个地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第一个飞上了太空,实现了飞天梦想,这里真正成为中国人飞天圆梦之乡。

  遥想当年,—代伟人毛泽东透过历史的迷雾,将战略目光锁定在这里,最终拍板将新中国第—个导弹卫星发射基地定点这里,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里创下了无数航天国防神奇。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远程周洲际导弹、第一艘飞船、第一位航天员﹍﹍都是从这里成功起航的。

  发射中心在远离酒泉300公里—个名叫湖西新村的地方。这里地处甘肃、内蒙交界之处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严格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内蒙的额济纳旗境内。也许是因为酒泉是离发射中心最近的城市,才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乘飞机沿中蒙边境线由西向东飞行,茫茫戈壁中绿洲航天城格外引人注目,从飞机上俯视戈壁大漠中的东风航天城,很象一个拉满弦的弓箭。一条环绕航天城的溺水河就象一条弯弓,那条通向航天城的铁路线宛如弯弓之弦,横穿航天城的中心马路从空中看去很象一根即将离弦之箭,由西向东指向那个位于东南方向十公里远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58年10月20日,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这里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载人航天发射中心之一。

  上马"921工程"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成功地送上了太空,探索守宙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航天高科技领域,成为世界各国争逐的焦点。载人航天是尖端航天技术的代表,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此项技术。为此,我国制定了跟踪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就是"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成功掌握了不同轨道航天器发射和不同功能应用卫星开发研制等多项航天技术的基础上,从1992年开始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计划。此项计划分三步实施:

  首先是以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初步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第二步是要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我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解决我国一定规摸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被批准正式上马是在1992年9月21日,因此工程命名"921",发射场定在了创造过无数辉煌航天业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前41天,江泽民总书记前来中心视察,为中心题名"东风航天城"。以前的中心别名东风基地才正式改为现在的"东风航天城"。"东风"原是基地建设初期为保守与北京的三个总部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而采用的代号。"921工程"计划发射六艘飞船,即'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实现安全载人升空和返回。这意味着中国发射'神舟五号'后,'神舟六号'的发射计划将提上议事日程。

  神舟一号创多项第一。其发射首次采用了"三垂"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号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也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仿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仿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神舟四号飞船,环绕地球108圈飞行7天,是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实验。

  神舟五号实现了首位中国人升空的梦想,它不是载人航天的终点,而是载人航天的新起点。可以预言,在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有双位数计的航天员产生,进入太空进行科研活动。

  世界级的发射场

  "921工程"从选址到竣工,前后不到四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发射场建设挖土石方60万立方米,钢才用量达两万三千多吨,涉及建筑企业公司9000多家,万余名建设者汗撒戈壁。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以及航天员区组成。它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的"三垂"模式及远距离测试发控,具备同时测试、装配两发飞船的功能。

  庞大的技术区建筑群,是发射场的主体建筑,也是完成火箭、飞船、航天员、有效载荷进入发射区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和实施远距离测试发射的场所,它包括:逃逸塔总装测试厂房,在这里进行逃逸发动机的分解、检漏、测试和组装;飞船总装测试厂房,飞船加注前的各项工作全部在这里展开;飞船加注及整流罩测试厂房,整流罩在这里进行装配测试后,与加注后的飞船组装扣罩,运往垂直测试厂房;高达百米的垂直测试厂房是技术区的核心建筑,也是亚洲最高的工业厂房。逃逸塔、飞船整流罩测试完毕后,都要在这里与火箭对接,进行船--箭联合检查,以及垂直转运前的工作。

  厂房内的两条铁轨连接着发射场与首都北京的测试工厂。火箭从北京启运,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直接抵达这里,进行垂直吊装,垂直测试。相对火箭,飞船显得更为娇贵,从神舟二号起,飞船主要由空运至发射场。火箭与飞船就像一对“恋人”,分别乘火车和飞机来到发射场,在那儿进行一系列严格精细的“政审和体检”之后,便一起携手去太空蜜月旅行去了。测试发射控制楼是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指挥中心,设有测发控制大厅、飞船测试大厅及火箭控制大厅,在这里进行飞船与火箭远距离测试发射。

  发射区是进行火箭加注、航天员登舱、临射检查、点火发射的场所。飞船、火箭在技术区完成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后,垂直运往发射区进行加注发射,只需要三天时间。这种"三垂"模式及远距离测试发控方法,大大简化了发射区的工作,标志着我国在测控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达到和超越了世界先进水平。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火箭,是在长征2E基础上全新设计的长征2F运载火箭。火箭全长58.343米,起飞质量479.8吨,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最大直径3.8米。火箭的芯级和助推器发动机均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它可以把8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倾角42.4度~42.7度的轨道。它在长征2E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新系统,即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以保证载人航天的安全性。

  试验指挥区和首区测量区承担着待发段、上升段以及返回段的控制指挥和跟踪测量工作,设有试验指挥中心、测控站和雷达站,全面覆盖了飞船火箭上升段的测量工作。航天员区是航天员进场后进行短期生活、训练、医监医保、隔离检疫等登船准备工作。发射场六大区域的合理设计,形成了火箭、飞船、宇航员从测试到发射的一套完整体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受世人关注的世界级航天发射场。

  1997年底,"921工程"发射场顺利竣工!在经历了1998年3月发射演练的考验后正式投入使用。10月20日,921工程零高度逃逸试验首次顺利点火,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射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99年7月25日,随着921工程首发任务专列的进场,中国科学家苦战了7年的心血第一次付诸了现实!全体官兵经过一百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长征2F火箭点火起飞,12秒程序转弯,120秒抛逃逸塔,200秒整流罩分离,586秒船箭分离,飞船准确入轨。"神舟1"号飞船的发射圆满成功。时隔一年,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航天英雄杨利伟驾驶着飞船遨游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国内外有关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分别位于三大洋上,"远望一号"在曰本海,"远望二号"在南太平洋上,"远望三号"在南大西洋上,"远望四号"在印度洋上。国内则有10余个各种测控站,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东、福建等各地,将对飞船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通过航天员生理遥测参数和回传图像及话音通信,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生活和工作状态。

  经过46年的建设,航天城从一片茫茫戈壁变成了一个凝聚着高科技结晶的综合城市。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服务保障、教育水平和通讯交通日趋完善。

  沙漠中建起的航天城

  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史料记载,1956年10月,中央成立了火箭研究院,任命钱学森为院长。次年,决定在酒泉地区筹建发射场。中央政府当时从全国调集了10万大军参加建场工作。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刚从朝鲜归国,征尘末洗,就奉命西下,从此,这支部队隐姓埋名20余载。这支部队的神秘消失当时还引起了某些国外情报机构的种种猜测。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汽车运输部队部和地方科研院校、建筑公司,也纷纷抽调精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大戈壁。

  发射场区座落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沿的弱水河畔。弱水,也叫黑河,是条季节河。水源来自祁连山冰雪,一年四季,只有夏秋之交有溶化的雪水流到这里,其它季节河水干涸。没有水,打土井,打出的水是咸的。喝咸水,伴风沙,睡帐篷,是十万大军最初的生活写照。以后又在古河道边筑堤聚水。在沙漠然上围堤造湖谈何容易!他们从遥远的山上拉来石块,从内地运来一车车黄士,一层层将软沙覆盖住,终于建起了一个面积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有了水才能种树,有了树才能改变沙漠的气候。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所付出的辛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种一棵树要换半立方米土,树苗要天天浇水。风刮倒了,沙掩埋了,要随时扶起。当年发射中心主任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因他"爱树如命",得了个"树司令"雅号。一般小事他可以不闻不问,唯独看见谁损坏了路边一颗树,定要严加追究。建场至今,他们共种植了3000万棵树,造林近800亩,还建起了蔬菜基地。如果不是亲眼看到, 你绝不会相信在"平沙万里绝人烟"的戈壁深处,会有一座绿色的航天城;更不会相信在气温已降到零下30摄氏度的航天城里,还能在菜地暖房里见到绿油油的黄瓜,红通通的

西红柿,嫩茵茵的香菜、菠菜、茄子、辣椒。

  人才的发现、培养和重用,对于航天城来说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1992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到中心时,曾与中心科技专家探讨载人航天工程与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新人才观认为通过载人航天工程带起一大批航天尖端科技人才队伍,在某种程度上比工程本身更有意义。据息,最终921工程被批准上马,新的人才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1982年开始,东风航天城每年都派出专人,到各大专院校挑选优秀毕业生,充实科技人才队伍。至今,已先后有2000余名地方院校毕业生来到航天城,从事着相关的技术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艰苦环境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的问题,航天城自筹资金,建起了较大规模的图书馆,满足科技干部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最新动态的需求;修建了综合体育场、游泳馆,新上的有线电视系统,能同时播放近30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城镇小环境也起到了拴心留人的作用。

  这还不够。十年前,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到上世纪末,中心需要约500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包括10名左右的具有相当水平的专家,80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400名专业技术骨干。为此,他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计划。1995年,东风航天城启动了面向新世纪挑战的人才工程──"184人才工程"。

  如今,已进入"人才库"的数百名科技人才大都已成果累累,成为科研试验的中坚力量,一个基本适应航天技术新发展需要的梯型人才队伍已基本形成。当钱学森等上一辈科学家成为中国人熟知的名字时,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赵龙海和"年轻的特燃专家"邹利鹏等一批优秀的学术技术"拔尖"人才将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

  载人航天不仅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荣誉,也将对青少年一代世界观的建构产生巨大影响。如同"阿波罗"登月计划影响了美国一代人的成长,神舟飞船的发射和杨利伟等中国航天员不断地飞向太空,也将鼓舞当今一代中国青少年,使他们从书本中抬起头,放眼星空,注视着那扇向中国人徐徐开启的宇宙之门。摄影:毕诚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新进展,与航天员一同感受神秘太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