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可可西里18年前的淘金热死灰复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09:31  南方都市报
遗弃的塑料袋、轮胎、篷布、杂志等垃圾。 遗弃的塑料袋、轮胎、篷布、杂志等垃圾。

挖沙 挖沙

运沙 运沙

探金 探金

  18年前的淘金热去年死灰复燃,专家警告:开矿行为若得不到有效制止,“保护区”将名存实亡

  马兰山位于昆仑山南麓,可可西里腹地。那里是藏羚羊的世界,金老板梦寐以求的地方。

  2006年5月,气温回升,冻土开化。5支淘金队伍绕道新疆,进入这片人类活动的禁地。4个月时间中,汽车带出数以公斤计的沙金,据说运气最差的老板也赚了至少10万元。

  如果在20年前,这是一件不仅正常,甚至是有些让人欣喜的事情。那时,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被认为是青海乃至整个西部,追赶东部沿海的捷径之一。

  1997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区内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国家法律的明令禁止。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对那些受人尊敬的先驱--治多县西部工委首任书记杰桑·索南达杰,野牦牛队创始人奇卡·扎巴多杰最好的纪念。而那部以他们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可可西里》,则为这片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戴上了神圣的光环。

  正是因为前人付出的牺牲,非法淘金在2006年的死灰复燃,不仅让关心这片土地的人愤怒,而且被视为难以饶恕的罪行。

  -背景资料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因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区内有11种哺乳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特有高等植物84种。保护区的特有生物为世界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摘自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网站

  保护区内的淘金热

  森林警察普措才仁和金老板的第一次对峙发生在2006年8月1日。本应是无人区的可可西里,展现在他面前,是一番机器轰鸣、战天斗地的景象。

  在藏民眼中,金子是土地中不可随意触动的宝物。但在这里,挖掘机的长臂插入土壤时,看不出一丝敬畏之情。

  翻斗车接过沙土和沙金的混合物,经过短距离运输,将其倾倒在长方形的金床上。金床约有半个篮球场大小,运输时拆卸成若干段,使用时拼接起来,倾斜搭建在一道斜坡上,行内将其称之为“码头”。

  就地抽取的河水在金床上冲刷,松软的泥土顺流而下,重量大一些的沙金被筛选出来。清床的时候,淘金队既紧张又兴奋。在金老板的监视下,金农把金床上黄灿灿的颗粒收集起来。据说2006年可可西里非法采金事件中,金老板收获的最大一颗沙金,重量竟达17克。

  围观的金农全神贯注搜寻着那些不慎滚下金床的小颗粒。他们的工资,按照工种分为不同等级:专干力气活的,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驾驶普通车辆的司机1500元;操作特种车辆的人,收入则更高一些。

  捡到遗漏的金子,是每个人心里的盘算。

  几个月前,当他们在为是否成为一名金农而犹豫时,这些小心思往往最终成为他们难以抵挡的诱惑。当然,实施这些计划,必须在金老板,甚至是其他金农的视线之外进行,否则便是自讨苦吃。

  那些分离沙金之后的沙土被称作“废沙”,推土机把它们从金床下移走,久而久之形成一道环绕码头的环形沙丘。没有哪个金老板愿意费时费力将这些废沙回填。在金场中,他们随心所欲,不受监督。

  一名金农偷偷告诉普措才仁:有司机因为加油时浪费了半桶柴油,遭到金老板亲信的毒打,最后被一柄铁锹打废了手臂。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命丧高原的金农,“按规矩”只能一次性获得5万元的赔偿。

  在一个废沙堆上,普措才仁看到一个大型油罐。那是金老板租用平板车拖进来的,作用相当是金场所有机器的加油站。当冬季来临,土地封冻,金老板撤出金场的时候,这些大家伙会被小心翼翼隐藏起来,以备来年继续使用--如果金老板判断此处仍有金子可挖的话。

  远处山坡上,除了大型机器留下的车辙,还有两三名金农探矿的身影。金老板根据沙金埋藏的深浅,确定究竟是使用人工还是动用大型机械开挖。

  更远的地方,是淘金队的帐篷。里面存放着大量土豆和面粉,也许还有野生动物的尸体。

  “看样子他们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个月了。”普措才仁回忆说。

  从手工淘金到大型机械挖掘

  马兰山历来是淘金者眼中的“聚宝盆”。

  1989年5月下旬,轰动全国的格尔木黄金风波就发生在这里。当年2月,青海省黄金领导小组决定:同意格尔木市在可可西里马兰山40平方公里内试采黄金,人员限定为1万名。当地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大肆炒卖、重复发售采金通行证。短短3个月内,采金范围和进场人数均告失控。

  5月25日,暴雪突降,8000多名金农被困高原。在为期一个月的救灾中,尽管有关部门不惜动用直升飞机空投物资,仍然有42名金农命丧可可西里。

  这场风波揭开了当地政要和金霸头权钱交易的黑幕。事后,包括格尔木市副市长在内的多名官员因受贿受到刑事处罚,两名副省级以上官员分别受到行政记大过和行政警告处分。

  然而人们对财富的追逐,丝毫没有受到这场风波的影响。1992年治多县西部工委成立以前,每年仍有五六万金农进入可可西里。

  熟悉可可西里历史的人士告诉记者,当年金老板出于改善伙食的目的,通常组织打猎队捕杀野生动物。随着藏羚羊绒纺织品“沙图什”在市场上的走俏,有老板将主副业颠倒,偷猎藏羚羊才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

  如今历史仿佛迎来一个轮回。

  据一名去年年初便进入马兰山北部、巍雪山附近的金农透露,在将设备拉入金场和冻土开化可以动工之间的几个月时间中,老板绝对不会放过获取藏羚羊绒的大好机会。

  在这个新的轮回中,过去的手工淘金已经被机械化作业所取代,其对环境的破坏亦是今非昔比。探究其中的原因,一名曾经在2005年进入可可西里淘金的老板分析说:淘金受到明令禁止后,这道无形的门槛将实力弱小的老板淘汰出局;更重要的是,地表附近的沙金已经在过去20年中被前人挖走,深挖必须动用大型机械。

  根据多名老板的经验,一支20人左右的淘金队,在机器全部为租用的情况下,每月因为租金、油料、配件、人工等发生的成本约在30万元左右。按照每克黄金160元的价格计算,这支队伍日产沙金应在60克以上才不至于亏本。

  2006年可可西里非法淘金事件中,实际的损失可能更多。一名来自湟中县的老板告诉记者,“去年(可可西里)5个摊子(淘金队伍)中,有一个老板挖了17公斤,利润在70万至80万元之间”。

  时至今日,未见有关部门公布矿产资源流失的具体数目。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在本月8日对记者表示,这一损失“没法估计”。与之矛盾的,是同一天来自青海省动管局局长高静宇的解释:马兰山区域过去就被开采过,所以金老板去年“实际上并没有采到金子”。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提示:租房、交友、招聘,谨防假证诈骗,请登陆身份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淘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