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

很可能是3000年前西周美酒(图)

2012年07月06日02:23  华商网-华商报

  

很可能是3000年前西周美酒(图)

  昨日,考古人员晃动青铜卣,里面有水声本报记者赵航摄

  

很可能是3000年前西周美酒(图)

  昨日,本次考古挖掘中最为珍贵的青铜禁被众人合力抬出墓坑

  持续两周的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古墓考古挖掘工作进入尾声。昨日,28件青铜器全部被提取出来。

  一件青铜卣里存放的液体令考古现场一片沸腾:因为排除雨水进入青铜卣的可能性,考古专家大胆判断,很有可能就是一壶美酒。

  如果最后的鉴定符合现场判断,这件青铜卣中的佳酿将是距今3000多年的“陈年老酒”,比西安北郊发现的西汉美酒还早1000余年。

  >>青铜卣 封闭严密 排除雨水渗入的可能

  7月5日上午9时许,考古人员开始对墓室北侧壁龛的青铜器进行提取。在传递一件青铜卣时,考古人员意外听到了有水晃动的声音,几位考古专家仔细聆听,断定这液体晃动的声音发自青铜卣内部,由于青铜卣盖沿超出罐体,排除了雨水渗入罐体的可能性。难道会是没有挥发完的酒?专家的大胆揣测引得考古现场人员情绪沸腾。

  宝鸡考古队副队长辛怡华告诉记者,古人在埋葬时一般都会在酒器里灌满美酒。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美酒会慢慢地挥发干净,这件青铜卣由于盖和罐体合缝严密,极有可能“侥幸”地将当时的美酒保存了3000多年。

  考古专家介绍,我国人工酿酒历史大约始于六千年前。通常古人是用一块布或者一张韧性较好的纸把酒坛口盖好,然后再在封口的酒坛口上覆盖一层泥巴,起密封作用。出土的这件酒器除了采取密封处理外,铸造的青铜酒盖和罐体吻合得严丝合缝。

  2003年,西安北郊一座西汉贵族墓中出土的铜锺里盛满了50多斤保存完好的西汉美酒而轰动一时。如果证实,这次发现的美酒将成为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中国酒。主持考古发掘的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告诉记者,至于是何种酒,以及酒精的含量等问题,都需要等今后的专项检测才能有答案,但时间久远,金属离子等渗入,酒可能也不适宜饮用。

  >>青铜罍 又现铭文 刻有人名“父乙”两个字

  7月4日,考古人员分别在提取的青铜盘中发现“臣、癸、先”三个字和一个L形族徽,在青铜甗上发现“万”字符号。昨日,考古人员又在提取的一件大型酒器青铜罍的内壁发现铭文,上面镌刻着一个“亚”字形族徽和一个“羌”字,族徽下刻有人名“父乙”两个字。

  族徽和姓名信息为何不一致呢?宝鸡考古队副队长辛怡华分析说,这标有族徽和姓名的青铜器很有可能是亲朋好友送来的祭品,古人将祭品埋入土里。

  对于4日提取青铜盘中出现有规矩方格的L形族徽,辛怡华说,这个L形族徽极有可能是“田”字。在古人的书写中,“田”是从复杂真实的“象形字”描述开始,“田”字就是一片阡陌交通的田地。他引申到,这个“田”字会不会是“甸”的写法?《说文》中注释,“甸,王田也。”辛怡华解释说,随着对铭文的深入研究和解读,这些目前还无法明确说明的符号隐含的历史秘密将会被一一揭开。

  >>青铜禁 体型排第二 水平面已严重破损

  随后,这次发掘最为珍贵的青铜禁被众人合力抬出墓坑。这个长约95厘米、宽45厘米、厚21厘米的大件青铜“茶几”水平面已经严重破损,裂成大小不一的碎片,修复起来难度会很大。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考古学博士任雪莉介绍,这件青铜禁比天津博物馆内的青铜禁短30厘米,但是比流落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长6厘米,属于目前所见青铜禁中体型排第二的珍品。

  青铜禁的提取过程中,隐藏在它身后的一件青铜器觯和一件青铜盉也相继出土问世。其中用于饮酒的青铜觯造型简洁,类似现代人酒桌的分酒器;而掩埋在土中的青铜盉验证了商周墓葬中常用“一盘一盉”的水器组合。

  昨日下午,在墓室北侧提取第15件青铜器后,宣告西周贵族墓中所有的文物提取工作结束。据统计,自从6月22日抢救性考古发掘算起,考古人员共提取出土28件青铜器,目前统计出车马器上百件,估计数量随着清理工作深入还会有新变化。

  西周古墓发掘盘点

  共28件青铜器

  6月22日

  发现古墓: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几位村民开挖宅基地时发现一座古墓,里面有西周青铜器。

  6月24日

  青铜禁:首先发现二十多件青铜器,其中一件是巨大的“禁”——古代的茶几,是1949年后考古首次发现,而1949年前全国仅发现4件。该器物之所以叫禁,是劝人少饮酒。同时发现5件卣,还有尊、罍、方彝、壶、爵等酒器以及鼎、簋等食器。

  单辕车:在棺椁的上方土层发现一件单辕车,土层散落有玉片等文物,但时间久远,木质的辕车已经变成黑灰。

  6月25日

  青铜簋、炊器鬲、贝币、兵器戈:在墓室北侧出土青铜禁的壁龛西侧位置,发现一件簋和一件鼎以及一件陶制的炊器鬲。当天还清理出大量贝币,在墓室的西侧台坎位置和西南角各发现一件青铜兵器戈。

  6月26日

  “漆皮”痕迹:墓坑北侧壁龛,有白色、红色、黑色等“漆皮”附着黄土表层,是漆器还是壁画,有待化验分析。

  在墓室周围发现车軎1件、铜泡17件、銮铃3件、铜鸟2件、车饰2件。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表示,隐藏在地下的车马器等文物数量应该会超过200件。

  6月27日

  盥洗“深腰盘”首次面世:在西侧壁龛的位置发现一件从未见过的盘状青铜器,直径约30厘米、高10厘米,环形图案精美,底部有类似碗底的托,里面还散落着几颗沾满泥土的深海贝壳。由于以前在西周考古中没有发现过,暂起名“深腰盘”。

  7月2日

  车马器铜铃:考古人员在对墓室二层台散落的车马器进行编号、整理过程中,一件3000年前车马器铜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

  7月3日

  圆底鼎: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第5件青铜鼎,一只立足已折弯断裂。和前几天出土的平底鼎不同的是,这件青铜鼎底部呈现圆润的弧度,鼎口露出精美的兽面纹饰,底部有黑色的烟熏痕迹。

  青铜矛:青铜矛长约15厘米,异常锋利,矛正反面铸有导血棱,是实战搏杀中很有威力的兵器。依据锋利的矛锋判断,周人不仅有高超的铸造工艺,而且合金技术也广泛使用在兵器中。这种常在西周中晚期古墓中出土的矛,似乎动摇了关于古墓属西周早期的初步判断。

  7月4日

  铭文、L形族徽:出土的青铜盘上发现有“臣、癸、先”三个字和族徽,“臣”应是臣下的意思;“癸”的含义则是中国古代历法“十天干”的最后一位;“先”的含义还不得而知。L造型初步判断是商周时代的族氏名号。“万”字符号:青铜甗内壁发现一个“万”字符号。甗的足部发现烟熏痕迹和类似蒸馍使用的铜箅痕迹。金文“万”字是墓主族姓还是青铜器铸造者姓氏还需仔细研究。

  动物骨头:青铜鼎里发现一块被铜锈染绿的动物骨头。

  7月5日

  提取结束:在青铜罍的内壁发现铭文,镌刻着一个“亚”字形族徽和一个“羌”字,族徽下刻有人名“父乙”两个字。28件青铜器全部被提取出来。

  为研究青铜时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参与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表示,通过在距今三千年的青铜盘上发现铸有“臣、癸、先”三个字和一个族徽、青铜罍上发现“亚羌、父乙”等铭文,明确标示出这些青铜器是商人的铜器,从而为研究商末周初的墓葬制度和中国青铜时代的演变等提供了最新珍贵资料。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表示,本次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考古挖掘出土文物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都超乎想象,尤其在28件青铜器中出土了一件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禁意义重大。他说,人类文明史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遐迩闻名,与商代以爵、觚(gū,酒器)等为主的青铜器组合有别,崇礼敬规的周人更注重以鼎、簋为主的礼乐规范,以适应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道德生活,而其器身上更喜爱铸有家族、部族、主人等铭文,从而为后人理解和研究青铜时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本报记者赵航文/图

  链接

  西安曾发现

  西汉美酒

  2003年6月中旬,西汉美酒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一西汉墓葬中。其中一件青铜锺有液体晃动,开封查验后,从中导引出52斤西汉美酒,出土时为青绿色。

  经过了2000多年,西汉美酒的乙醇含量已经很低,失去了酒的饮用价值。另外,它还含有一定量的铜及其他一些重金属离子,如果饮用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危害。

  专家认为:西汉美酒保存状况之好、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酒清澈透明,酒香浓郁,是迄今我们知道的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酒。

分享到:
  • 新闻张春贤考察驻疆反恐部队参与实弹射击
  • 体育温网-小威轰24ace胜阿扎七进决赛 将与A-拉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央行非对称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 科技阿里交出反腐答卷:原聚划算总经理被刑拘
  • 博客专家质疑全家得性病报道 喵星人广场(图)
  • 读书文史观天下:阿波罗登月"骗局"与真相(图)
  • 教育揭秘大学生“校园婚姻”:用婚姻守住爱
  • 育儿2岁男童吃手指饼被噎身亡(图)
  • 健康自查你肝脏正常与否 自测是否情绪中暑
  • 女性二手爱马仕价格下跌 明星7月卖萌私服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测试你会吸引变态吗 你最出众的基因
  • 收藏黄花梨一木难求的传奇 古墙砖流落垃圾场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