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叠泉到三清山的遗憾
垃圾乱扔、管理无序、服务跟不上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 梅慈仁
近年有两句流行语,一句是“身未动,心已远”,一句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心灵或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旅游的美好憧憬。每年7、8月孩子们放暑假期间,许多家庭的旅游憧憬变成现实。在这个旅游旺季,身体或心灵,都能获得舒适的体验吗?记者暗访了江西省几处知名景点。
三叠泉:垃圾多大败游兴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三叠泉瀑布总落差155米,顺着山势分三叠,“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记者调查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此处。
从庐山东门进入三叠泉景区,第一印象甚好,山脚下潭水清澈,映出碧绿的树影。然而一踏上登山石阶,好心情顿时大打折扣。台阶两边的草丛和树林里,随处可见雪糕棍、纸片、零食袋。在半山腰山势险峻的地方,开辟了一处平地供人休息。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休息空间,大部分被小卖部和摆摊人“占领”了,显得分外局促。剩下的空地上,扔满了吃完的玉米棒、剩下汤的方便面盒子和面巾纸。好几拨游客本来又渴又饿,一看到遍地垃圾,顿时皱眉:“实在太脏,吃不进去。”有人询问小卖部服务员是否有合法经营资格,销售的食品是否经过卫生检查,服务员支吾半天,说这“是正规的店子,不需要检查”。记者注意到,有两名游客一边休息一边抽烟,烟灰和烟蒂随意扔在地上,便问小卖部服务员:“你们是正规的景区商店,景区禁烟,你们还是该管管吧?”服务员回答:“不关我们的事。”
在山顶,三叠泉瀑布跌落而下,形成两汪天然的潭水。令人失望的是,水面上漂浮着两只矿泉水瓶、几张冰淇淋包装纸,还有几团纸巾吸满了水,慢慢沉下去。一名杭州的游客调侃道:“我们杭州自嘲说,坐船游西湖,往前看还是个湖,回头看就是一堆楼盘,很败兴。现在看了三叠泉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败兴,往上看还是个瀑布,低头看像个垃圾池子。”旁边的游客也质疑道:“玩了半天,怎么一个清洁工都没看到?”
下山路上,记者专程选了一处垃圾较多的山道,停下来守候了十余分钟,终于碰到一名清洁工。他随意夹起路边几个废弃食品袋,就信步下山。记者连忙给他提示:“石缝里还有很多垃圾呢!”他头也不回地说:“不好夹,夹不到,算了。”记者跟上去与他闲聊了一会儿,得知三叠泉景区的清洁工并不多,平时每人走一两个来回就差不多了。到了景区检查、评比或是上级领导来参观的日子,就会彻底打扫。“要是这个月没有领导来呢?”“那就等暑假过完。现在是旺季,今天扫完了明天还是有人扔,我们很累,结果却是白打扫。”他想了想,认真地说,“你9月份来,肯定比现在干净,暑假旺季结束了嘛,而且要迎国庆。”
三叠泉的环境卫生为何如此糟糕?一名旅行社工作人员透露,这跟庐山的多头管辖有关。“大大小小几十个景点,以海拔800米为界,800米以上归庐山管理局管辖,正儿八经受到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生态环境的严格约束,不敢乱来,垃圾很少;800米以下的景点归乡镇政府甚至是村委会管辖,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创收,得开源节流吧?清洁工少一点,环境投入少一点,垃圾自然就多一点。你们刚才走的那一段,是三叠泉的第三叠,在800米以下,属于海会镇管,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
三清山:好风景却没管好
如果说三叠泉的脏,有游客素质和多头管辖两方面的原因,那三清山的乱,则主要是景区自身的管理带来的。
三清山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论名气,它远不如庐山大,但三清山的景色毫不逊于庐山。长达几十公里的高山栈道,修建得古朴雅致,走在其中,如云端漫步,加上古树蔽日,山风送凉,令人心旷神怡。
但就是这样一处风景美、规划也不错的景区,想进去可不容易。第一道难关就是检票处。记者到访当日,从上午9时开始,半小时里陆续有10余个旅行团抵达。几百名游客在高温暴晒下,焦急地等待检票。可宽约50多米的大门始终由铁栅栏把守,只在一侧开了两个通道,每个通道仅容一人通过。4名工作人员在那里检票,时不时拦住某个游客不让进入,并且不解释任何原因。推搡之间,原本狭窄的通道更拥堵,检票速度更慢。记者通过检票口后,特意停留了10分钟,发现只有一个旅游团的50多名游客全部检票完毕。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平均每分钟只检了5张票。一边是拥堵如春运般的检票口,一边是空荡荡如摆设般的大门,眼前的一幕令人匪夷所思。
第二道难关是索道口。三清山的索道,每个缆车厢可容纳8人。记者随一个旅游团走到上车处,大家自觉地分为8人一组。一名男士招呼工作人员:“麻烦过来扶一下。”然而无人理睬,标在索道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服务区形同虚设。记者一看,3名工作人员坐在远处的长凳上嗑着瓜子,看也不看一眼索道,任由一趟又一趟游客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自行跳上缆车,其中包括行动不便的老人。
登上山顶已是正午。风景秀美的观景平台上有一家餐厅,许多游客选择在此吃午饭。然而一进餐厅,记者吓了一大跳:很快闻到一股厕所的味道,卫生间不堪入目,可一盆盆白米饭就放在离卫生间门口不到5米的台子上,端上桌子的碟子杯子都有一圈圈污渍。就是这样恶劣的卫生条件,结账时的数字跟星级餐厅一样华丽。几名游客摇头走出餐厅,站在观景平台上,望着山川美景叹息道:“这么好的景色,这么好的位置,在有些国家,都用来盖最干净、最整洁、最美的饭店、咖啡厅和茶馆,让游客坐在这里享受。这里倒好,让人多坐一分钟都难受。”
下山后,记者有意寻找景区的投诉处,然而寻遍出入口,都没有找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名工作人员反映了情况,他却说:“那是我们最好的餐厅,山上条件有限,如果游客觉得不干净,可以选择在山上小卖部买方便食品吃。”
白鹿洞书院:看白鹿收3元
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令人遗憾,那么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景区,是否会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息呢?记者随后来到闻名遐迩的白鹿洞书院。它始建于南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完备的书院,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在此讲学。据周边居民介绍,现在书院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管辖,其上级是当地文物部门。当地人说,“管文物的比较老实,不会为了挣钱乱搞,我们在书院门口卖旅游纪念品,都是要办正规手续的。而且摊位不多,不能影响书院的气氛”。
走进书院,果然一片静谧。正当人们走到“礼圣殿”,静静观赏康熙手书的题字“万世师表”时,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粪臭味。“这是什么味道?”工作人员乐呵呵地吆喝起来:“来来来,看白鹿啊!从国外进口的3只白鹿啊!门票3块3块!”相传唐朝诗人李渤隐居在此读书时养了一只白鹿,白鹿洞书院因此而得名。
一名来自南方某大学的教师实在忍不住了,皱眉质问道:“白鹿洞书院之所以成为‘四大书院’之首,是因为数百年来许多大师在这里开门讲学、培育学生,哪里是因为一头穿凿附会的白鹿!不去恢复书香、书声,拉白鹿来卖钱,搞出一院子粪臭,好端端的文化遗迹非要搞成没文化的地方。”工作人员听了,讪讪地解释道:“我们书院主要靠门票收入,已经很多年没有国家拨款了,办公经费紧张,不想想办法不行啊。”接着,他又指指后面的“文会堂”说,“我们也很重视文化,您到那边就能闻到书法大师的墨香了。”大家走过去一看,竟是一个所谓的“诺贝尔艺术金奖得主”在展示他的书法作品。如此文化,真令人哭笑不得。
向国外学习做旅游强国
带着在暗访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
据了解,早在2007年和2008年,民建江西省委和九江市政协委员,就分别提交了《关于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建议》和《用大文化串起环庐山旅游休闲的“钻石项链”》两份调研报告,明确指出,景区管理模式的混乱是造成江西许多景点脏乱差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管理混乱是全国各大景区的通病。湖南省旅游学会一名副会长指出:“景区的卫生问题、环境问题、规划问题,是浅层次的管理失范,是比较好解决的,短期内可以整顿,也可以靠行政力量强行扭转和规范。而把历史文化庸俗化,则是深层次的管理失范,也是旅游景区各种乱象的思想根源。如果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都没有敬畏心,对大自然的风景更不会有爱惜心,当然就谈不上负责任的管理了。”他进一步解释道,普通游客感受较多的是单个景区的管理无序,但真正的症结在于整个旅游行业的行政管理没有理顺,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都能成为景区管理者,导致权责不明、彼此争利、互相推责。
国家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主要景区特别是知名景区的整顿,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已经收到一定效果。《2011年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显示,游客对景点的投诉为1579件,占投诉总数的15.79%,同比下降2.11%;相反,对旅行社的投诉高达6155件,占投诉总数的61.53%,同比上升22.88%,其中降低服务标准、导游未尽职责、擅自增减项目位列投诉的前三名。“这说明,相对于管理混乱,旅游服务质量较低在现阶段更加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某些制度没有理顺。从业人员的收入依赖于旅游项目回扣,造成了盲目逐利,只看到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无视旅游产业的文化功能。”
如何解决景区管理混乱、旅游服务质量差两大难题?其他国家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
在法国,凡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一律由文化部下设的遗产管理总局管理,法国政府还设立了“国家遗产学院”,专门培养管理人员,对遗产地进行规划和维护;
在德国,众多历史古迹归各个州政府所有,以著名的新天鹅堡为例,其管理方为巴伐利亚州财政部下属的宫殿、花园和湖泊管理局,新天鹅堡的大部分运营经费来自个人捐助和政府拨款,门票收入只占26%;
在瑞士,旅游教育的投入主要由各级政府支付,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为瑞士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流的人才保障,大名鼎鼎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全世界旅游从业人员向往的“镀金地”。导游给游客脸色看的情况,在瑞士是不可想象的。
2011年,中国旅游产业总收入突破两万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已是世界旅游大国。但要成为真正的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产业的路还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