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自主招生不如给大学自主录取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5:50 中国青年报 | |||||||||
王淦生 2006年的高校招生刚曲终人散,2007年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又拉开帷幕。关于大学自主招生的好处,媒体已有详尽的分析,这里不赘述了。以我在中学多年的从教经验看,单从大学这方面来说,自主招生让他们能提前、稳妥地圈定一批优质生源。像北大、清华这等国内大学中无与争锋的“翘楚”,每年的自主招生名额,差不多都是限定在一些重点中学的尖
对其他名声稍次于清华、北大的国内名校来说,自主招生可就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了。因为踏破这些学校自主招生门槛的学生中,不少是一些成绩拔尖但不够稳定或因名额所限无缘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中不少具备了冲击北大、清华的实力,选择其他名校不过是“勉从虎穴暂栖身”,一旦高考成绩揭晓,不少人就会背弃合同另栖高枝。另外还有些学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大学自主招生竞争者的行列,他们的考分往往就在这些大学录取分数线上下,加上“优惠分”便可顺利入学。 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每年都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不少已获该校自主招生资格的高分考生,轻抛协议舍此他顾,而通过自主招生招进的,却多是一些考分不足而需享受优惠加分才能录取的学生。我身边就有现成的钻自主招生空子的事例:去年,一位同事的儿子先后通过了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且签下合同身许两家;今年,又有一位同事的女儿获得了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资格,但高考成绩过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遂不假思索上了北大。 人往高处走,似乎无可指责,但想想那份由学校、家长郑重其事签署的合同,想想殷切盼望学子履约的高校,真的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大概也是今年复旦大学采取面试,直接录取而甩开高考的重要原因吧?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也一再向教育部申请直接录取。 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已经有些年头了,可至今仍是一项“试点工程”。与之配套的相关规定,似乎很不健全甚至尚未建立。“法无禁止即允许”,所以我们也就无“法”去苛责考生的不诚信。今年,不少高校已在通告中明示“凡考生有不诚信行为,推荐学校三年内无推荐资格”,可我觉得这板子实在是打错了对象:学生都已毕业离校了,学校还管得着他吗?就算管得着,学校有权左右学生填报志愿吗? 我倒认为,在自主招生中给大学更多的自主权,最好是给他们直接录取的权力(否则这“自主”二字又何从谈起?);或借鉴美国的高校录取政策,国家仅组织高中毕业生的等级测试。要不,这自主招生岂不成了某些学校的美味大餐、某些学校的无味鸡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