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星文:克莱登大学文凭何以如此畅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1:06 四川新闻网

  李星文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花上一两万元钱可以买到一个大学文凭,这个文凭通过了深圳人才大市场的认证,甚至在教育部的网站上也难辨真伪。日前深圳警方收到举报,抓获一名涉嫌贩卖文凭的犯罪嫌疑人。据悉,贩卖文凭者跟全国数所高校有勾连,并且出售的正是有关部门统一印制的“真文凭”。

  钱钟书小说《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在欧洲游学多年,临回国时越洋向一个身在美国的爱尔兰人购得莫须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一张,才理直气壮地乘船回国。如今,这个故事在现实中演绎出了新的版本。贩卖文凭的人在正规大学租了办公室,在媒体上公开发布广告,跟真正的高校保持联系,买主们可以去学校本部参加一次走过场的考试,文凭本身经得起考验,看上去一切都天衣无缝。对于文凭的买主来说,不必上课,不必真正考试,就能拿到求职的“硬通货”。有关高校不必投入教学成本,轻轻松松就有钱赚。牵线搭桥的人能挣中介费,还可以发展“下线”,把买卖做大以后坐享其成。利益均沾,仿真文凭遂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

  事实上,新版克莱登文凭比之原先以街头小广告为依托的假文凭危害更大。以前一说到办假证,就是一帮不学无术的盲流,躲在暗无天日的小黑屋里,用劣质材料和橡皮图章炮制假货,然后鬼鬼祟祟地在街头巷尾出售给低学历者。价格固然是低廉的,流通也是受限的。买主们拿着这样的证件去求职,早年间或可得逞,现在却每每被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当场戳穿,无趣,无功,还有被扭送司法机关的危险。新版克莱登文凭,有着以假乱真的包装,有着瞒天过海的特性,更容易混入人才市场,使一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窃据不该属于他们的职位。一旦此类假文凭形成气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味,人才市场的甄别、选拔功能就会丧失,最终造成在岗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使各单位的工作蒙受损失。此外,如果听任一些投机取巧之辈屡屡得手,“读书无用论”恐怕会沉渣泛起,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重新抬头,对正常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构成致命的打击。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假文凭使就业市场的竞争更趋惨烈。肯出巨资购买仿真文凭的人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有“门道”的初级就业者,用假文凭做敲门砖;另一类人在单位已经占据了一定位置,在有机会谋求更“大”发展时,用假文凭做垫脚石。让这些没有基本资格的人抄小道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即使有人确有真本事但没文凭,也应该走破格提拔之路),这对那些寒窗苦读、皓首穷经才拿到一纸文凭的人是巨大的不公。想想那些还没有走出校门,就业压力就扑面而来的大学生吧,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而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413万,与上年相比增幅达22%,而全国对于高校毕业生需求预计约为166.6万人,比去年实际减少22%。到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495万人,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只会更加严峻。拿真文凭的没工作,拿假文凭的有饭碗,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倒挂现象,假文凭对大学生就业难也是有“贡献”的。

  这是一个科技昌明的时代,新媒体正在改变着生活,办假文凭的人也在挖空心思紧跟世界的脚步。从作坊造假演变到仿真文凭,办假证这一行显现了巨大的“生命力”。办假证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牵连着人才的兴衰、世风的清浊、就业的大局,实在是不可不察也。面对着新时代的克莱登大学们,有关部门应该出以重拳,对获利各方施以经济和行政重罚,情节恶劣者以刑事罪论处,不怕刹不住这股汹涌的潜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