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博渊:谁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0:00 新华网 | |||||||||
许博渊 网络成了各种意见交锋的大舞台,这是好事。争论可以辨明是非,可以统一认识,促进和谐。争论还可以推动思想体系的形成、文学的进步。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学术借此而辉煌。直至今日,那些文章的思辨力量和斐然的文采,读来还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如今的网上争论当然逊色多了,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不可不察。
首先,争论中掺进了太多的个人利益考虑。无论是争论医疗教育服务,还是校园旅游、宠物狗,都或多或少地被个人利益考虑所左右。利益往往使人目光模糊,视物不明,甚至利令智昏。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现在可是依靠着利益杠杆来撬动经济列车的车轮呢,“利”因此往往显得比“义”重要。环境如此,只要一涉及利益,凡夫俗子就红眼。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动物的本性。如狗和猫,即使是宠物,它们进餐的时候,如果生人接近,它们就会不高兴,把生人视为对自己既得利益的威胁。但是,利益考虑是争论的大敌,只要有它掺合,争论永远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其次,众多争论参与者知识准备不足。比如最近关于龙的争论,说来说去,双方都没有解决这样的前提:“传人”是什么意思?我们是不是“龙的传人”? “传人”一词,传统的概念是一种绝活或者秘方的继承者。旧时艺人为了防止别人争饭碗,手中的绝活或秘方只传儿子,连女儿都不传。20多年前,歌曲《龙的传人》的作者也许将传人这个词的概念拓展了一下。这倒没有什么,语言是发展的,只要大家都理解并接受了新概念,它也就具备了流行的资格。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龙的传人”?“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这个说法,是近代学者考证的结论,没有古代文献根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龙一直是一种神话动物。它没有固定的形象,有的有鳞有的无鳞,有的有角有的无角,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总之,“神龙见首不见尾”,“云龙雾豹”,模模糊糊。可以肯定的是,龙喜怒无常,威力无比。它高兴的时候耕云播雨,滋养万物;发怒的时候大雨倾盆,“人或为鱼鳖”。所以,古人对龙的感情也是爱恨交加,高兴的时候说“龙腾虎跃”、“龙凤呈祥”:不高兴的时候说“降龙伏虎”、“伏魔降龙”。晋代宜兴人周处斩蛟龙而为民除害,为百姓尊崇。毛泽东也曾发问:“何时缚苍龙?”可见在晋代人以及现代的毛泽东心目中,龙不是他的祖宗,不是什么神圣的物件。但是,龙的脾气特点很像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在中国古代是“天”。所以,龙的形象被皇帝们据为专利,只有他们才是真龙天子。如果那时候谁说自己是“龙的传人”,皇帝听到了恐怕要杀头的罢?还有 ,古人只说“龙生九子”,都是怪兽,各不相同,宗庙或陵墓前驮石碑的赑屃就是一个。20多年前的一首流行歌曲,居然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了一种观念,使他们今日如此动情,恐怕连作者也始料未及。但今人居然要靠流行歌曲或电视连续剧去了解历史,也够可悲的了。 尽管如此,网上争论还是应该继续下去。至于这种争论的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那要看真善美与假丑恶两种力量的对比了。一切有志于探寻真理的人们,应该“正心诚意”,参与争论之前先在内心里酝酿崇高的感情,警惕利益考虑的搅和,还应该多学习,虚心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营养。至于那种动不动就骂人,恶言恶语的,则只属下流,不值一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