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杨耕身:当相声失去了现实的灵魂,谁能挽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5:26 长江商报

  12月20上午10点左右,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新浪网以“大师远去的相声界”为题,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文章,称“在相声艺术面临困境的今天,相声界又少了一名大师级人物。”显然,这一说法至少表明,一是以“大师”为马季盖棺论定,二是表达对相声艺术发展的忧虑。

  我们能否毫不吝啬地封“大师”于马季?这里面实则有一些关乎大师标
准的尺度问题,不去说它。但这并不影响马季成为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师者,一位受到公众喜爱的、卓有建树的艺者。其以72岁之龄辞世,既令人追怀,亦令人痛哉。

  

相声艺术发展问题,一直以来,备受文艺界乃至全社会关注。在这种情形下,具有领军人物之势的马季的辞世,再度引发公众对于相声发展的忧虑。尽管马季在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里竭尽全力,却依然没有像他的前辈侯宝林、刘宝瑞和马三立那样,开创一个相声艺术的鼎盛期。但这并非马季之错,甚至不是马季之力所能回天的。马季的遗憾,其实是一个文艺未能真正正视现实的时代遗憾。

  今年10月25日《文汇报》发表肖复兴的文章指出,为什么侯、刘、马三位大师的相声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褪色?其根本在于他们“没有失去讽刺的锋芒,失去对时代的发言权,显示了相声演员可贵的良知和敏感的神经。”同时也指出,“相声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和现实的关系,不失去对现实生活独特的讽刺锋芒。”这种观点,无疑指出了相声的灵魂所在,更指出了相声没落的根本原因。

  当下中国社会呈现出的种种现实,理当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更宽广的创造空间。然而,相声却呈现出式微之势。这当然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当越来越多的相声失去了本应根植于现实的艺术灵魂,失去了讽喻与批评所赋予的艺术尊严,仅仅以一种轻薄甚至粗鄙的方式取悦于人,甚至献媚于现实的时候,没落几乎是一种必然。

  马季努力过,“宇宙牌香烟”,正是一个讽喻现实的作品。而当我们在回顾马季一生时,我们也不应忘记,马季也同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和表演“歌颂型相声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位相声演员。然而,从“歌颂型相声”诞生那天起,关于“相声能否歌颂”以及“相声应该以什么为主”诸如此类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相声的讽喻功能。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人们群众需要真诚的笑声,更需要健康的笑声,需要在笑声中得到宣泄与启迪。

  马季走了,现实仍在。说到相声的发展,成为一时新锐的郭德纲曾坦然表示:“不要把挽救相声的重任完全放在我身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我一个人救不了相声!”事实上,当相声失去了现实的灵魂之时,谁也救不了相声。这已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了。

  杨耕身(湖南长沙 资深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