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王光美,让毛刘两家多来往
原著 罗海岩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江玮(整理)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可谓空前绝后: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位居国家主席夫人的风光之时,一夜间被假以罪名,投入监狱长达12年之久;出狱后仍然正视历史,真诚地拥抱生活。这位奇女子就是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夫人王光美。在身处荣誉之时,她悉心照顾丈夫,教育儿女成才;当狂涛般的侮辱和诽谤袭来时,她坚强抗争,忠贞不渝,勇敢地站在丈夫身边;在身心遭受极大的牢禁摧残时,仍坚如磐石;晚年以病弱之躯,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博爱而不懈努力……
从物理学硕士到革命者
王光美的家谱上,记载着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王治昌,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修法律,毕业后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改学商科。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时,他任农商部参事,后升至工商司司长、代理农商部长。王治昌学识深邃,思想开明。1925年,他的留日同学兼拜把兄弟、国民党著名“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遇刺身亡后,他愤而退出北京政坛,和妻子儿女们过起了隐居生活。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世家,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
1921年出生的王光美,在家中排行第七,上有6个兄长,下有4个妹妹。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家庭的兄妹中,多年后,既产生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夫人、电子部副部长等中共高官和知名人士,也有人担任了国民党总统的经济秘书、国民党空军总部的作战处长等,但兄妹间融洽如同手足。
王光美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学校有“数学三王”之一的称呼。1939年9月,王光美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成为中国最早几位物理学硕士之一。受当时“读书救国论”的影响,王光美立志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她准备抗日胜利后去美国留学,攻读原子物理专业。
然而,中国社会呈现出的衰落、悲情和毁灭迹象,激发了王光美要改变中国命运的理想。通过兄嫂的介绍,她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有了联系。1946年春节期间,在辅仁大学任助教的王光美接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信函,邀请她到新成立的北平军调部工作。此时,王光美刚刚收到美国两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究竟该如何选择?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去军调部报到,为叶剑英等担任翻译。
1946年10月,国共内战爆发,军调部内中共人士陆续离开北平。11月1日,王光美匆匆告别父母,前往延安。从此,她的人生同中国革命的波澜起伏紧密联系,彻底远离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与追求。
两个梨子牵出的情缘
谈起王光美和刘少奇的相识,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一次,王光美去看望朱老总。坐了一会儿,朱老总说,我带你去看看隔壁的少奇吧!这样,王光美极偶然地见到了刘少奇。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只是握了手,竟没说上几句话。
王光美单独到枣园刘少奇的窑洞是在1947年春节前。那天,刘少奇为了款待她,特意从抽屉里拿出两个放得有点发黑的梨子。这在寒冬的延安,算是很好的水果了。王光美看着这两个梨子好半天,心想怎么吃呢?她带了把小刀,就掏出来,一圈圈把梨皮全部削掉,她削的梨皮完整地连在一起,让刘少奇感到很惊奇,这位职业革命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削梨的手艺。吃午饭时,王光美看到刘少奇吃的是带青菜叶子的稀面条和几片烤焦的馒头片,这又让她感到有些惊奇了。两人出身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让他们彼此吸引,王光美对于在艰苦斗争中成长为中国革命领袖的刘少奇,内心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轰炸延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当刘少奇一行到达山西兴县时,与王光美再次邂逅。刘少奇问她,能否跟他上晋察冀去土改,王光美想,在晋西北也是搞土地改革,为什么非去晋察冀?她没明白刘少奇对她表示的好意,婉言谢绝了。
年轻、单纯而又充满热情的王光美,很快投入轰轰烈烈的土改工作中。1948年4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5位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会合。王光美在这里和刘少奇再次重逢。随着接触的增多,王光美逐渐了解了刘少奇的工作作风。
这天,她来到刘少奇办公兼居住的地方,刘少奇正在伏案写作。他站起来说:“你真来了!”两人的谈话从介绍各自的工作开始。刘少奇仔细询问了王光美的工作情况,也说起了自己的生活,并表示愿意和王光美“好”。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年龄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王光美回答说,年龄上我倒没考虑,只是我们政治水平上差得太远,我和你在一起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少奇还说,你要了解我过去的历史,可以去问李克农同志,要了解我的生活,可以去问住在旁边院子里的邓颖超大姐。
1948年8月21日,27岁的王光美和50岁的刘少奇举行了俭朴而热闹的婚礼。几位工作人员算是迎亲队伍,把“新娘子”从柏里村接到了西柏坡。晚饭以后,中共群贤毕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高高兴兴来到刘少奇的住处,向他和王光美祝贺。
在秦城监狱的12年
也许是家庭生活太美满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王光美和刘少奇都对即将来临的政治风暴缺少某种预感。
1967年1月,王光美被绑架到清华大学批斗。造反派强行让她穿上旗袍,在脖子上套上一串乒乓球做的项链,讽刺王光美出访时的“资产阶级作风”。1967年8月5日,王光美和刘少奇在中南海的一个院子里被分开批斗。中间暂停时,她和刘少奇在书房相见,双目对视许久。批斗又开始时,王光美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拉住刘少奇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刘少奇轻轻地对王光美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刘少奇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1967年9月13日凌晨3点多,夜色苍茫之中,清冷的秋风阵阵掠过,一辆军用吉普车突然停在中南海王光美的住所前,几个不速之客闯进住处,宣布对她正式逮捕。
在此前后,她受到了无数次审问、逼供、欺骗和辱骂。两个月后,王光美以“美国中央情报局长期潜伏的高级战略特务”的罪名,被投入秦城监狱,开始了隐秘的监牢生活,监号是67130。
她被单独囚禁在二层楼的一间牢房,里面又脏又湿,墙壁霉湿半截。平时要求必须坐着,脸朝门口,不能靠墙。有时她坐着没事,捻捻头发,哨兵就马上走过来,问:“你手上是什么东西?”12年里,她不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只知道是上午、下午,抬头透过牢门上监视的小窗户才知道是阴天、晴天……
少奇怎么样?孩子们在哪里?幼女小小见不到妈妈会怎样?她一概不知。王光美后来回忆,那时她常想起刘少奇与她最后分手时留下的话,相信党和人民总会把问题搞清楚,历史总会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不管遭受多大的冤屈和磨难,她要坚强地活下去。
她向监狱申请送些生活用品和换洗衣服来,没想到,里面竟意外地夹着一双刘少奇的袜子。她万分惊喜,忙把这双袜子珍藏起来,每当想念刘少奇和孩子们,就悄悄看看袜子。
1971年9月,林彪出逃事件发生后,王光美的孩子们听说彭真、薄一波的子女相继见到了被关押的父亲,就给中央和他们熟悉的叔叔阿姨们写信,要求见爸爸妈妈。毛主席在宋庆龄转来的信上批示:父亲已死,可以见见妈妈。当专案组向王光美说有孩子来见她时,倔犟的王光美并不同意。她想,自己关在监狱里,这么个样子,不明不白地怎么能见孩子们呢?后来,监狱人员向王光美传达了毛主席的批示,她才同意。也就是在这一天,她才知道,刘少奇已经在3年前含冤辞世。她80多岁的老母亲,也被抓进监狱,惨遭迫害致死。
1972年8月18日,王光美的子女终于见到了他们的母亲。曾容光焕发的母亲瘦弱不堪,满头灰白头发,连腰也伸不直。穿着一身旧黑衣,神情麻木、迟钝……
“我是这两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
虽然饱经磨难与忧患,但王光美从不怨天尤人,始终秉持乐观宽容的处事品性。她促使毛刘两家后代的来往逐渐密切起来,她说:“我是这两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了,你们都是我的儿孙,你们一切都好了我才能放心。”
2004年夏日的一个晚上,很少出来应酬,也从来没有宴请过别人的王光美,嘱咐刘源,请李敏、李讷两家吃饭。老人还嘱咐早点准备,因为是两家的聚会,不要麻烦秘书和别人。
那天,李敏和她的女儿最先赶到,一会儿李讷和她的丈夫——曾给刘少奇担任过警卫秘书的老王,带着他们的儿子也到了。王光美在女儿婷婷的搀扶下如期而至,毛家姐妹急忙迎上前去,握住了老人的手……席间,他们一会儿聊家常,一会儿回忆过去的欢乐。大家为王光美的健康长寿频频举杯。王光美慈祥地看着孩子们,关切地询问毛岸青一家的情况。
毛泽东、刘少奇两人出生地仅一山之隔,1922年两人相知相交,尔后风雨同舟,舍身为国,共同攀上了辉煌的巅峰。后来,由于发生分歧而共同陷入了不幸。他们个人的悲剧又波及了两个家庭,更使国家和人民深受磨难。在历史掀开新一页的今天,两家后人相聚一堂,是两家的幸事,也是民族的幸事。
其实毛刘两家从未隔断关系。1996年10月18日,李讷到三峡工地参观时,听说刘源正在工地上带领武警水电部队建设三峡工程,便捎信想与刘源见面。第二天,刘源赶到刚通车不久的西陵长江大桥边迎候李讷,两人激动地握手拥抱。李讷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源源了,那时候长得多漂亮,现在都是将军了!”
两个特殊的家庭折射出国家的兴衰命运。李敏的女儿孔冬梅后来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题为《山花烂漫时,情谊别样浓——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文章发表前,她请刘源进行修改。刘源反复改动后致信孔冬梅:“冬梅:你好!文章我仔细推敲磨合,特别是议论的几段,真费了心思,耽误了几天。我想,不应该回避历史,但又要婉转、深刻,表达出我们两家割不断的渊源、深情,共同的历史压力和感情重负,以及彼此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再引申到今天的所有家庭直至整个国家的层面。不仅能满足群众们的美好愿望,更牵动每人每家的情思。”
刘源在这篇文章中加上了这样的精彩语句:“还是他们说得对:终究,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如今,人民继承了他们,又超越他们,走上了繁荣、富强、自尊、自强之路。
“早已做古的他们,文韬武略,忘我为民,当得住盖世奇功,负得起任何过失;彪炳于世的他们,光明磊落,不动如山,无愧为中华千年最伟大的一代英雄之表。至今,已换了人间,国家步入新的时代,人民仍旧真诚地怀念他们,尊敬他们。”
在王光美的晚年,儿子刘源的不断成长和进步,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和欣慰。刘源从少将升至上将,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只要在京,无论多忙,每周必来看望和陪伴母亲。
2006年是“文革”40周年。这一年岁尾,刚过完85岁生日的王光美,在众多子女的精心看护下,平静离世,翻过了她奇美人生的最后一页。
(本文节选自新华出版社的《王光美私人相册》一书)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