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角色定位的内外之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1:18  人民论坛杂志

  高祖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目的不是为向外扩张提供战略跳板,更不是为谋求“统治世界”提供战略支撑,而是为中国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力量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早已被视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化”。随着世界逐步迈向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的目光开始投向未来国际秩序和地区秩序的构建,尤其是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权力中心的秩序重塑。这种趋向使世界比以往都更进一步关注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可能扮演的角色。

  综合起来看,外界有关中国国际地位和角色的看法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种是高唱强盛的论调,认为中国以GDP 计算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并进一步缩小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中国包括政治、军事和文化力量等在内的综合国力都将快速增强,并首先在亚洲建立“中国单极秩序”,然后在陆地和海上向外扩张;中国发展模式、价值观念、文明体系将随之向世界扩散,世界上中国元素的存在将进一步扩大。另一种是比较平衡和全面的论调,既看到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也注意到中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甚至瓶颈,认为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使中国遭遇重大挫折;既看到中国追赶美国的潜力和可能,也看到了其中的艰难复杂和不确定性;既看到中国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了中国作用的局限性;既看到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迈出的步伐和继续坚持的可能性,也担心中国采用战争等多种手段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并重新构建符合其利益的地区和国际体系。

  这两类乃至更多看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承认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都认为应对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重大挑战,都主张中国在几乎所有全球和重大地区问题上承担相应的责任,即“中国责任论”。这些共同看法正日益成为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的主流。它们尽管已经越来越超越那些沿袭偏见、片面、非理性甚至极端的观点,对中国的观察和认知变得越来越理性、全面和丰富,但是与中国对自我的认知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多数中国人不仅对外界有关中国将变得何等强大的评价没有同感,相反对自己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有着更加深切的感知,甚至怀有一定的担忧。特别是外界对中国应该和可能扮演的国际角色的期待,与中国所能担当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国家所应该扮演的国际角色的期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中国战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内核性质的取向是向内求取而非对外索要,面对外部世界时强调在国外的作为服从和服务于国内需要,而非国内问题寻求外部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对外战略重视周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目的不是为向外扩张提供战略跳板,更不是为谋求“统治世界”提供战略支撑,而是为中国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数中国人不仅不认为更不主张中国在亚洲乃至整个大亚太地区打造所谓“中国单极时代”,相反则越来越感到周边一度良好的环境正遭到破坏,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和不安全。这种局面不仅不利于中国进一步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发展道路上面临的诸多难题,更使中国难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自身存在的诸多影响深远的发展问题解决不好,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全面的真正的增强,不仅现在没有能力满足外界的期待,将来也未必有这样的能力,外界需要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和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期待势必落空。

  这些内外认知以及期待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的多重差距已经给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积极良性互动造成了许多障碍,给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突破发展瓶颈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牵制和干扰,给中国实现和维护其利益诉求增添了不少困难,未来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更加积极地努力改变外界不恰当地界定甚至有可能固化自己的国际地位和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紧迫。

  概括地说,中国要主动界定自己的国际角色需要在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在语言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阐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内外两个方面高度统一的国家发展战略,并按照此要求逐步完善包括国家发展道路和战略阐释、国家形象阐释、国家各个领域发展方略阐释、国家对外战略阐释等方面内容的、内在协调统一的对外表达体系。在行为方面,中国需要通过政策实践逐步展示和表明中国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利益关切和维护利益的不同方式,明确中国的行为原则和行为界限;在集中主要力量和资源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国际贡献,就像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一样。

  然而,在内外两个大局宽领域、大纵深和高频度互动的现实条件下,中国主动界定自己的国际地位和角色需要参照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而非隔离于世界封闭地加以完成。而且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慢慢生成,逐步相互适应、相互容忍、相互接纳,而非一方阐明、另一方被动接受那么直接而简单,碰撞、交锋乃至可控的冲突将伴随全过程。(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