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严峻洪涝灾害的福建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1:18  人民论坛杂志

  6月中旬,正当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隆重举行的喜庆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袭击八闽大地,江河暴涨,山体滑坡,桥断、路塌、房毁,许多地方整村整城被淹被困,全省9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受到严重损失,灾害持续时间之长、影响地域之广、灾害损失之重在福建历史上少有。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以人为本,让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衣穿、有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6月18日至27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四次奔赴灾区,强调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转移存在安全隐患地区的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学校、从泥泞的山路到塌方的公路,全省共紧急转移103.84万人,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历史少有。为使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省委、省政府在争取中央资金的同时,安排省级财政性资金2.37亿元投入抗洪救灾,组织各地千方百计做好转移群众的应急安置、卫生防疫等工作,民政部门紧急调运大量救灾物资,省防指将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从重点灾区扩大到全省,卫生防疫部门累计派出医疗队1236支6406人次、卫生防疫队2444支9772人次,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衣穿、有病可得到及时救治,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所有这一切,成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诠释,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一个大写的“人”字在山洪咆哮、江河猛涨中巍然挺立。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此次防汛抗洪救灾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他们不等不靠,自救互救,同洪水展开惊心动魂、艰苦卓绝的斗争。人们坚信,“大家合起一条心,一定会挺过这个大难”,“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灾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八闽儿女具有顽强拼搏、爱拼才会赢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力,任何困难、任何风险都压不垮。

  统筹兼顾、协调有序。在防汛抗洪救灾过程中,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一手抓好抗灾抢险和受灾群众安置救助,一手抓好受灾地区特别是重灾地区的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努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三明、南平等重灾区与对口帮扶的福州、厦门,立足长远,统筹考虑,把灾后重建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加快实施“造福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结合起来,带去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把灾后重建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灾后重建提供强有力支持;把灾后重建与“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推动灾区跨越发展。

  执政能力的锤炼提升:如何组织协调、应急救灾、社会动员、善用媒体

  罕见灾情考验组织协调能力。在特大灾情面前,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按照职能分工建立起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防御机制。民政部门紧急调运大量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通信管理、电力、卫生防疫、教育、农业等部门迅速组成抢险队伍夜以继日地坚守一线,一有灾情险情立即靠前。解放军驻闽各部队、武警官兵数万名子弟兵第一时间投入,在道路、通信受阻的情况下翻山涉水,徒步进入灾区。为严肃纪律、强化责任意识,福建省采取超常规的“防汛提级问责”措施,对防灾抗灾期间不在岗不在位的个别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问责,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绷紧防洪抗灾这根弦,各项指令得到及时准确落实。

  罕见灾情考验应急救灾能力。6月12日,一接到福建省将出现降水集中期的气象预报后,正在内陆三市进行工作检查的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果断调整工作检查行程,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救灾应急机制,第一时间作出防抗强降雨的全面部署。福建省防指连着半个多月灯火通明,连续召集16轮会商,发出52份明传电报、4个紧急指令和46份汛情快报,针对各阶段、各区域、各领域的防汛工作作出安排,指导各级防指采取超前泄洪、腾库迎洪、拦洪削峰、错峰错潮调度等手段优化水库调度。各级各部门以防为先,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变化,反复排查地质灾害易发点、低洼地等危险地带,消除安全隐患,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罕见灾情考验社会动员能力。在福建此次防汛抗洪救灾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全省参与和对外开放相结合,集中一切社会资源,开展最广泛的社会动员。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带领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公务员率先垂范,带头为灾区奉献爱心。省委宣传部等15个省直单位联合举办“风雨同舟情暖八闽——福建省抗洪救灾特别晚会”,筹集单位和个人捐款人民币2亿300多万元、港币978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约655万元。省委统战部举办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支援灾后重建赈灾大会,部队、企业、社会团体、普通百姓慷慨解囊,广大港澳侨台人士爱心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罕见灾情考验善用媒体能力。福建省委高度重视抗洪抢险救灾的舆论宣传,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和抗洪救灾最新进展,组织媒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省各级各类媒体积极主动,引导有力,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抗灾救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展示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人民子弟兵、医疗卫生人员和各类专业救援人员危难时刻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抢救被困群众的英雄壮举,充分展示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奋起抗灾的感人事迹。新闻宣传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分量之重、影响之广,历史罕见,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上下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福建宣传部门坚持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积极协调中央和境外主流媒体灾情和救灾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实时的转播,使福建抗灾救灾工作得到了海内外的同情和支持。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为战胜自然灾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先进性的深刻阐释:无数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无私无畏、奋不顾身,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前所未有的灾情面前,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强领导、科学指挥,与抗洪军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彰显了应对灾难、战胜困难的中流柢柱作用。福建省委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指挥若定,始终引领着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迅速反应、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集聚抗洪救灾的磅礴力量。广大人民子弟兵和武警官兵与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洪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党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的坚强领导核心。

  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明市组建由630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党员抢险应急小分队、党员干部抗灾一线巡查队、党员医疗救助服务队等防御强降雨应急分队、巡逻队198支;永安市对1100多名党员设岗定责,组成20多支抗灾队伍,成为应急排险、抢救被困群众的重要力量;泰宁县新桥乡党委在与外界中断联系三昼夜的艰苦条件下,不等不靠,先后紧急疏散1700余名群众,并从进水2米多深的中学将500多位学生全部安全转移;上青乡党委在接到学区学生被洪水围困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乡党员干部组成“人墙”,保护600余名学生安全通过被洪水淹没的危桥。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救灾困难最大的地方,都有鲜艳的党旗迎着风雨飘扬,都有党的基层组织所铸成一个个屹立不倒的坚强战斗堡垒。

  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无数次走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抗灾救灾工作,顶着瓢泼大雨,冒着一路塌方、泥石流、山洪暴发的危险多次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察看、指导、慰问,给抗灾一线军民以精神力量。市、县(区)、乡三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挺身而出,组织干部群众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带领灾区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抓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全省党政机关干部不离岗、不休假、不外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抗洪抢险的特殊战斗中,无数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无私无畏、奋不顾身,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对人民的忠诚,验证着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力量。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生动诠释。

  抗灾精神在福建的发扬光大

  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抗击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的过程中,福建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死与共的考验、风雨同舟的经历,使各级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空前紧密,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空前加强,全省上下的大团结空前巩固。从灾区到后方,从沿海到内地,从省内到省外,处处涌动着爱心大奉献和社会主义大协作,生动体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恪尽职守、舍生忘死。大灾面前,暴雨洪峰中,无数领导干部和广大基层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响亮的口号— —“保证群众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在这场斗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产生了无数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先进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冲锋在前、勇于奉献的人间壮歌。

  以人为本、科学抗灾。以人为本是此次抗灾救灾活动的一面鲜明旗帜。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与时间赛跑,与灾情赛跑,不惜一切代价地开展百万群众大转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我们把顽强拼搏与科学抗灾紧密结合起来,在防汛预警、指挥救援、转移安置、家园重建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尊重科学、善用科技,使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科学抗灾、科学救灾才能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好救灾资源,赢得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执笔:沈轩岩刘时安)

  成因:2010年洪水主要是由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异常强盛。此外,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水汽向中国南方输送,与南下的冷空气主要在我国江南至华南地区交汇,对流旺盛,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形成强降水,导致长江上游嘉陵江的支流渠江发生了超历史性的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

  特点:持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福建闽江,江西鄱阳湖水系赣江、信江、抚河,湖南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等多条干流、支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超历史记录洪水,福建闽江干流还发生30年一遇的大洪水;洪涝灾害灾情明显偏重。与2005-2009年6月份南方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相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3倍以上,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增长1倍以上,倒塌房屋增长7成以上;此外,受灾范围广、受灾程度深,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