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襄樊更名襄阳引发思考:牵涉多环节连锁反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11:53  东莞时报
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襄樊市更名,不过是中国近年来城市更名热中的一朵“浪花”。尽管城市更名争论不断,更名也是一项成本巨大的庞杂系统工程,其中也不乏失败的案例,但借助知名的传统历史文化品牌带来的招商引资、旅游收入却无法阻挡城市更名的冲动。湖北襄樊更名襄阳再次引发中国城市更名思考。

  复活“诸葛亮”

  “搞旅游就要敢想,想都不敢想,怎么做得好。”一位专家在2010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大胆建言,效仿云南香格里拉,将城市名称改为“诸葛亮市”。国务院批准襄樊更名为襄阳将使地方大力打造襄阳“智慧之父诸葛亮”品牌蓝图实现。

  自襄阳与樊城两地合并行政区划称为襄樊市以来,关于摒弃襄阳这一流传几千年的知名称呼,使用一个全新“襄樊”二字来命名新生的城市,这种做法是一场持续了60年的尴尬。

  在襄樊市颇为出名的“东湖社区”网络论坛上,曾经有一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襄樊给当地人带来的不便。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襄樊人去火车站买票,结果他拿到票一看惊呆了,车票的目的地神奇地变为了湘潭。原来是襄樊与湘潭音相近,湘潭作为毛主席的家乡名满全国,售票员将襄樊误听为湘潭。襄樊市对外传播的低知名度,成为了困扰当地民众的一道鸿沟,作为一座新城市,经过60年的发展,襄樊市具有了一定名气。但地名低传播程度成为了这座新城的一道伤疤。襄樊市的知名度与其所承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严重的失衡。      

  襄樊市有一位领导曾举例说,当他在东南亚招商时,当他提到襄樊时,对方总是不知所云,而一提到襄阳,再加上一句“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居所”,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襄樊的低知名度严重影响了襄樊市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将襄樊市更名为更具名气的襄阳,成为政府扩大地方知名度,招商引资的必然选择。襄樊市改名为襄阳市的呼声日益增加。

  2001年,《人民日报》刊登一篇关于襄樊改名为襄阳的文章,两方观点争执不下,襄樊市更名为襄阳的争议一度被搁置。

  随着文化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南阳与襄樊市争夺诸葛亮故里气氛日益浓烈。民间呼吁将市名更改为襄阳市,捍卫历史文化呼声加剧,襄樊市更名为襄阳的提议在2007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襄樊市人民政府发布文件;2007年开始启动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调研认证工作,更名工作正式进入了政府操作层面;2009年,旅游经济上升至拉动襄樊经济增长的动力极。

  襄樊市的主政者通过各种场合发出“打好三国文化牌”的声音,有关专家更是提出这种高调的声音背后则是襄樊市政府迫切打造文化产业的期许,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有了更加清晰的回报。

  成本账

  城市改名绝不是把城市换个名字,然后更换市政府大门的标牌那样简单,它牵涉到很多环节的连锁反应,因为一个城市的名称,涉及到社会各界和国计民生方方面面。这是城市更名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东莞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凡是涉及到该市名称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以及驻外渡口单位名称都要变更;所有单位的公章、财务章,检查、核定、证明、记录等各类印章的变更。对普通公民的影响包括,标牌、标记、牌匾以及各类户籍、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的变更。

  襄樊市改名为襄阳市后,原襄阳区将更名为襄州区,在各级地图上,这些名称都需要变更。这其中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区的改版重印。

  一个城市的更名,是繁杂的系统工程。学者研究分析,比如一个150万左右人口城市更名后,办理一个二代身份证就需要花费2000万元。像襄樊这个中等城市更名,更名耗资将以亿计。

  此前,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更名的打算,据有关专家估算,若更改石家庄市名称,废旧换新,没有10亿元人民币是完不成的,而不可估算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此。  

  而一个城市的更名,经济账除外,还有文化账、历史账。2001年淮阴市改为淮安市也颇受诟病。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即置县邑淮阴。秦末农民大起义,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淮阴人一直引以为傲。南齐永明七年(489年),置淮安县。明清境内置淮安府。民国时淮安府撤销,属淮阴行政督察区。1983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1987年,辖县淮安改为县级市。周总理即出生于此。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阴区。  

  但学界普遍认为,襄樊有2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因文化名字较为拗口,知名度不如“襄阳”等原因,支持襄樊更名。

  湖北襄樊

  更名襄阳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12月2日,人民网消息

  襄樊副市长:还没见批复

  昨日,襄樊市委常委、副市长杨绪春接受《东莞时报》采访时谨慎表态,“还没有看到批复文件。”

  发布消息的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社长顾兆农说,昨天下午他也接到无数咨询消息准确性的电话,“我对发布的这个消息负责。” 

  襄阳城网站率先响应,正式更名为襄阳市网站。

  专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应让公众参与更名决策

  《东莞时报》专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湖北襄樊更名事件,以及中国城市更名热的争议。

  东莞时报:此前很多城市更名出现争议,你怎么评价这次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

  竹立家:我觉得襄樊更名为襄阳没有什么争议的。“诸葛亮”和金庸笔下的襄阳都比襄樊更知名,更名有利于这种文化包装城市,进行招商引资和吸引游客。许多城市改名的主要源动力也就在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继承文化的考量。

  东莞时报:有分析说,一个15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更名后,仅办理二代身份证就需要花费2000万元。城市如何衡量更名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利益。

  竹立家:是的,所以城市更名前应进行城市更名先分析成本收益。包括更改地图等直接成本和各种难以直接计算,但实际上必将发生,并与收益密切相关的隐性成本。襄樊从2007年就开始更名的调研,国务院批复也经过科学决策。

  从已经更名的城市来看,有些更名成功,有些失败,所以要一分为二看待城市更名,不应一棍子打死。

  东莞时报:国外的行政名称都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但并没有因为旅游、经济的原因变动。

  竹立家:这确实是中国的情况。所以,《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在城市易名这么一个涉及较重大地方公共利益的议题面前,必要的规则和程序化规范是不可或缺的。要警惕行政系统内官员的小范围动议、直至决策形成、上报审批到获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核通过,或者同样小范围征询业内专家的意见建议后形成动议决策的更名模式,应该听取民众意见。

  实践

  成也改名,败也改名

  徽州更名黄山:黄山出名了,徽州没落了

  1987年,“徽州市”的徽州地区被命名为“黄山市”。徽州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徽州之名由歙州诏改而来。从此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一座历史名城给抹掉了,外界惊呼“可惜从此无徽州”!游客来到黄山市却不见黄山,高举“黄山”牌的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离风景名胜黄山竟有70多公里之遥,浪费了“徽州”资源,背离了突出强调“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初衷。

  大庸更名张家界:乌鸡变凤凰

  14年前,湖南省大庸市是一座连像样公路都没有的落后县城,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后知名度迅速飙升,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张家界接待中外游客达到145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4亿元。曾经的 “乌鸡变成彩凤凰”,从此大庸市不再平庸。

  杂谈

  改名有风险 跟风须谨慎

  20年前,四川灌县改名为“都江堰市”;14年前,湖南省大庸市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10年前,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6年前,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几个城市更名被认为比较成功。随后就出现了一个改名的热潮,甚至有争议的人物也被挖出来。辽宁铁法市因为老跟岳飞打仗的金兀术曾在该市境内的一座山上调兵遣将,就把城市改名为“调兵山市”。

  但1994年10月,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引发众多争议。

  许多专家提出,地名具有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旦更改,历史事件、典故、文化就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淹没。1996年,国家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 

  传播研究者分析,城市更名需要建立在鲜明形象的城市品牌的基础上。比如,蔬菜之于山东“寿光市”,休闲度假之于浙江“杭州市”,会展业之于“汉诺威”,电影之于“洛杉矶”等,这些城市之所以用辖区内已经无人不知的景区名字来更替现在的城市名称,是因为他们都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的主导产业。

  学界普遍认为,缺乏文化底蕴的新兴城市和需要重新包装的城市,最适应更改名称。还有一部分城市名字与地方文化底蕴相差甚远,比如,大悟、驻马店、田东、瓦房店等。诸如襄樊这种现有的文化名称无法表现城市自身文化底蕴的。

  湖北,襄阳古城临汉门

  地理小博士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拥有580万人口。

  襄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

  另外,襄樊市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著名景点有襄樊隆中、襄阳古城墙、仲宣楼、鹿门寺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襄阳 更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