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层拜金主义盛行 专家称金钱与幸福关系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0:13  半月谈

危险的风尚

  前些日子,远房大伯来找我,问:“有没有相熟的好律师?你堂弟出事了”。望着大伯那弯曲的背、迷茫的眼,听着他的叙述,我心里一阵阵难受。

  因为早年家里穷,初中刚毕业,堂弟就南下打拼,凭着做事勤快、嘴巴甜、人缘好,很快得到老板赏识,被指派为仓管员。刚开始,堂弟还有着农村人的淳朴和诚实,坚持原则,按厂规厂纪办事。但慢慢地,在生活享受的诱惑下,在与周围人的攀比中,他迷失了方向,从记假账、得回扣,发展到主动出击——监守自盗。

  他的钱袋子鼓了,家里也盖起了小洋楼,引来左邻右舍的羡慕,不住地夸赞堂弟“有出息”。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最终老板发现了堂弟的行径,并报了案。当堂弟意识到自己错了时,一切皆已成定局,晚矣。

  由这件事,联想到近年来社会上的一种常见现象:人们往往带着钦羡的口气,谈论熟人中谁谁多有出息,其理由就是那个人特别会挣钱,至于钱是怎么来的没人深究,当然就是知道来路不正,也不会动摇人们的羡慕之情。总之,拜金主义盛行,重功利、重结果,不计手段、不讲原则,竟成一时风尚。但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风尚,堂弟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江西读者 曾正泉)

  笑贫不笑娼?!

  2010年9月15日,江苏常州警方端掉了一个隐蔽的卖淫窝点,抓获了组织卖淫的毛某夫妇以及3名卖淫女。让办案民警无比吃惊的是,其中一名只有16岁、尚未成年的女孩竟然是毛某夫妇的亲生女儿,另外两名卖淫女是毛某的侄女。在警察查获的3本账本中,密密麻麻记录了毛某夫妇控制3名卖淫女一年多来卖淫的次数,获利四五十万元的罪恶事实。

  据调查,毛氏夫妇均为浙江泰顺人,男的今年38岁,女的36岁。他们去年来到常州,靠开足浴店提供色情服务赚钱。因为公安部门打击严厉,他们的足浴店不得不经常“搬家”。在随后的审查中,让办案民警目瞪口呆的是,毛氏夫妇控制的3名卖淫女中,一名是他们未成年的亲生女儿“娇”,只有16岁!另外两名居然是他们的侄女“彩”和“婷”,一个22岁,一个20岁。

  在审讯过程中,毛氏夫妇称,在他们老家,是笑贫不笑娼,所以他们带着16岁的女儿还有两个侄女出来“挣钱”。“让她们趁着年轻多赚点钱,然后回老家找个男人嫁了”。

  毛氏夫妇未成年的女儿拥有一本日记,这本16岁少女的卖淫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今天很累,那些工地上的工人发年终奖后全涌来了。一天做了20多档客人,赚了2000元。一个客人喝醉了酒,一下子给了我1000元,真开心。做完所有的工作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我真不知道,这样活着是为了什么,就为了那些钱吗,这样做值得吗?

  

  营养早餐“营养”了谁?

  20%!

  不是说好10%吗?

  学生都在你送的菜里吃出虫子了,我压力很大,提到20%!

  这不是菜场里的讨价还价,这是一个小学的校长在和专门配送学生营养午餐的老板谈回扣。孩子交给学校买饭的钱,最后“营养”了贪婪的校长。8月4日,浙江金华永康检察院反贪局透露,这样的“蛀虫”校长,一下就抓了12个;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最后发现教育局长也“湿了鞋”。

  38岁的林震,在2007年之前还是一名水泥工。2007年9月,林震突然转行,创立了一家名叫英格的蔬菜配送公司,开始做学校食堂蔬菜配送生意。

  一个水泥工敢这么“跨界”,源于当时永康解放小学校长舒华东是林震老婆的哥哥,在永康,他算是一个老资格的校长了。

  舒华东把熟悉的永丰小学校长李飞奔介绍给了林震。林震后来交代说,谈了几次,他拿到了这笔生意,“当时说好的,我给李飞奔10%的回扣。”

  接下去,舒华东又把林震介绍给了石柱小学的徐校长。

  2010年事发前为止,林震的客户名单已经是长长的一串。办案人员说:“永康当地的所有中小学里,林震靠着关系和‘回扣提成’,占有了将近1/4的学生午餐原料配送市场份额。”其中,有12个校长接受了林震的贿赂。林震自然赚得更多,短短时间里,这个原来的水泥工就买了一套上百万的住房,还开上了宝马车。

  校长们 胃口越来越大

  蔬菜配送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林震把生意拓展到了学校的年货采购、礼品采购以及校内建造工程等业务上。照样是回扣开路,一路通畅。

  林震渐渐发现,校长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李飞奔当初眼馋那10%的菜款回扣,一口答应了林震的合作要求。李飞奔抓住学生餐里发现虫子“机会”,把林震叫来,讨价还价将10%的回扣提高到 20%。除了这个会找“机会”的李校长,还有会找“借口”的施校长。每次,当这位施校长说“炒股又亏掉了”时,不久之后总有一叠叠钞票会摆在他的面前。

  校长的腰包鼓了,学生餐盘里的菜,却越来越差。从2010年3月开始,不满情绪开始在家长中蔓延,最终,举报线索也送到了永康市检察院反贪局。详细调查之后,在一家农贸市场里,干警们带走了正在谈采购的林震。很快,他交代了实情,最终成了揭开包括当地教育局原局长、12名中小学原校长在内,教育系统15人腐败窝案串案的突破口,所有的案件,涉案总金额有400余万元。

  目前,已有11个校长分别获刑,最重的被判了12年零6个月。教育局原局长涉案,也在进一步侦办中。

  是什么造就了“拜金成风”?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谁都知道不对,但似乎大家都在追求,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拜金成风?

  拜金,是精神虚弱的表现

  人们习惯地认为,追求金钱就是追求物质享受,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我有个朋友,偶尔参加了一次万元宴,事后,他一面说“没吃饱,还不如在家里吃大烩菜呢”,一面又四处张扬,很以为自豪。显然,那桌宴席带给他的精神满足远远超过了物质享受。

  我觉得,一些人热衷于吃豪华宴席,不仅仅是为了美味、营养、健康,更是为了所谓尊严、价值、意义、成就。其他高档、奢华消费如住豪华别墅、开高级轿车、穿名牌衣服等也差不多,也有表面上的物质享受和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两方面作用。至于比富斗阔、打肿脸充胖子现象,就更不用说了。可见,拜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这样做的人,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金钱所带来的体面感。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动物,需要精神满足。但人们必须认识到,金钱所能带给人的精神满足是有限的,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如爱、归宿感、崇高感、自我实现等,这些都不是单纯用金钱所能满足的。“穷得只剩下了钱”,这样的话,我相信并非有钱人的矫情,而是一些人的切身感受。

  生活实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精神有所寄托时,那么他什么样的苦都能吃,什么样的罪都能受,赴汤蹈火也甘之如饴,那就是信仰、价值观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人把金钱和炫富当成人生惟一追求,其原因就是没有信仰和精神追求。其后果就是像落海者,一时找不到陆地和船只,只得紧紧抓住拜金这样一束稻草。

  因此,拜金主义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是一种精神虚弱的信号,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太原市北郊污水净化厂 王海银)

  我国拜金主义的历史根源

  拜金主义在我国,既有思想根源,也有社会历史根源。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鄙视“拜金主义”的,崇尚舍生取义。但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我们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但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而“拜金主义”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滋生出来的负面观念。

  由于“拜金主义”的蔓延,使“金钱至上”的观念从经济领域泛化到一切领域。在利益驱使下,“毒奶”、“砒霜果汁”等出现了;教授忍受不了寂寞了,开始商业化操作了;作家自甘堕落了,开始“下半身”创作了;明星陷入“多重门”了,开始“潜规则”了;“凤姐们”疯狂了,开始自我炒作了……从这些社会现象可以看出,“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

  哥拜的不是金,是无奈

  有网民在回帖中直言,“钱是地狱通向天堂的唯一阶梯。”还有网民说,自己不拜金,但“没有钱寸步难行”。除此之外,网民的回帖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即“拜金有理”,将拜金的原因指向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不公现象。例如,有相当一部分网民表示,自己“拜的不是金,是无奈”。网民反问:不拜金行吗?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几大项开支,将一个人、一个家庭绑住。国家的福利跟不上,不得不靠自己。还有网友表示,“社会缺乏公平与正义”,“社会两极分化太大了,人们的心里就不平衡,除了钱,谁也不认识。”也有表示自己不拜金的网民说,日子过得去即可,快乐与金钱并不成正比,快乐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一套房子透支几代人的积蓄,一场大病足以让中产家庭陷入贫困,对“孩奴”的恐惧让年轻夫妻对生孩子望而却步,面对这种生活现实,谁会嫌自己手中钱多呢?

  任何人的道德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是社会化的结果,是社会灌输的产物。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中间(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盛行权钱崇拜和道德虚无主义的现象也是事实。但同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年轻人是被“培养”出来的。换句话说,年轻人对“权”和“钱”的崇拜意识是他们生长的环境所给与的。

  背负着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对于拜金主义的指责,一些网民只有感慨,“哥拜的不是金,是无奈”。

  金钱与幸福

  钱买不来幸福

  我家在城中村。由于占了地利,家里越来越富裕,住有小楼,行有轿车,食有鱼虾,衣有品牌。但我好像看破了红尘似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不仁,甚至母亲病逝,我都悲痛不起来,未掉一滴眼泪。

  而我的大姨,生活在偏远、穷苦的农村,却过得很有劲。八十好几的人了,还在关心曾孙的教育,一遇到有文化的人,就向人家请教教育方法。

  有次我去看她,她竟然跟我说,听说你有同学在区农科局,能不能帮我搞一些新品种的核桃树苗,我想把承包地里原来的果树挖了,换成核桃树。这让我很吃惊,要知道核桃树生长期比较长,我们这里有“桃三杏四(苹)果五年,想吃核桃等八年”的说法,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但也要几年时间,大姨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有心思种核桃!

  最令我百感交集的是,哪怕听到村里平时关系疏淡的人去世,大姨也总会不舍,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如果不是亲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偌大年纪的人,经历了那么多悲欢离合,感情还是那么充沛。

  这种对比让我感慨万千,看来,超过温饱需要的物质享受对于人的幸福意义是非常有限的。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其幸福须建立在丰富的精神生活及崇高的精神追求上。想用金钱买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半月谈读者)

  许多学者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进行研究,无一例外地提出二者的相关性约为0.25。也就是说,金钱与幸福之间有一点关系,但关系并不大。

  金钱对每个人来说并非一切,只是常常不够用。我们知道金钱买不来友谊,买不来爱情,买不来正义,买不来世上许多美好的东西。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又常常为了更多地获取金钱而烦恼。

  其实,金钱在幸福中所占比例之低,应该理解为是命运给人一次接近平等的机会。人生的本义毕竟是追求幸福而不是金钱,能不能享受上苍的这番美意,也就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修养、价值观与人生观。

  

  谈到幸福,人们第一个想到的金钱。

  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有人说,我没有钱,所以我不幸福。金钱、美女、高官、别墅、香车,时时诱惑着尘世中的凡夫俗子,人们在欲望的河流中挣扎着,渐渐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本性,形成了攀比、势力、财迷、孤独、冷漠、困惑的一代人。

  有钱就有幸福吗?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一些人中了巨奖,成了有钱人,可他们非但没觉得幸福,反而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甚至有人因此夫妻反目,手足相残,钱反而成了破坏家庭团结的祸害,给他们增加了无尽的烦恼。钱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幸福。

  人的心是世界上最矛盾的东西,人的一生时常感到自己的情绪波动,痛苦和欢乐往往只在一念间。如果人能长生不死或能有无数次生命,那么我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就会彻底改变。或许那些含着金勺出生的人也想从白手起家中肯定自身,从而获得幸福的感觉。

  生命的短暂和一次性制约了无数人实现理想的美梦。所有的困惑若有无期限的思考时间,那么很多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了。

  什么样才是幸福?

  幸福听不到,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幸福有时候仅仅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一种追求。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宇宙间的一粒孤独的尘埃。现代人的困境和不幸福是"无家可归"的感觉。当然,这家并不是所谓的容身之所。许多人拥有了宽敞明亮的美宅,甚至一个人就拥有好几栋高楼大厦。但他们仍感到困惑,没有归属感,没有精神归宿,没有牵挂和被牵挂的人,没有找到心灵的家园,幸福依然离他们很远。

  有人把爱情当作一切幸福的源泉,爱情至上,认为婚姻的美满成就人生的大幸福。所以当有情人终成眷属后,就窃以为拥有爱情便拥有了人间的幸福。

  问题又来了,这种爱情至上的婚姻需双方用珍惜之心小心呵护,缘在珍惜中,珍惜之心若亡,则缘即消失殆尽,幸福也就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红尘俗世,诱惑时时存在,若爱情发生了变化,爱情至上的爱侣们就将面临危机,因为爱情是比俗世婚姻纽带更容易变的东西,以爱情为婚姻的唯一依据,逻辑上便意味着爱情高于婚姻,爱情没有了,家庭的解体在情理之中,幸福再不复存在,成了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幸福这个简单的概念却能让很多人想一辈子,甚至到死还没明白。历尽人间沧桑,阅遍各色理论,幸福仍是人们永远想追求和创造的东西。如果幸福确实没有实质的东西可考证,那么幸福只能说是一种创造幸福和追求幸福的概念。

  如此可见,与幸福有关的是创造和追求幸福的感觉和心境。

  金钱并不会因为你的贫苦,疾病苦难就远离你;也并不会因你的富有,而就可一切随心所欲。你可以用它来买豪华别墅,但是你买不来一个温馨的家;你可以用它来买任何书籍,但是你买不到丰富的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买权利职位,但是你买不到尊重尊严;你可以用它买来美女的嫣然一笑,但是你买不来真正愉悦的爱情……财富,并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东西,它只不过是获得其它东西的手段而已。心情愉悦,人生幸福,优秀品德,成功和荣誉,这些才是应该被称为至善境界,值得追求不已的。

孔子曾夸赞他最喜爱的弟子颜回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只有一碗一瓢,可精神却是那样地富有快乐。在孔子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限的自由和快乐,这种源于内心的快乐不受一切外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也可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综合《半月谈》2011年第14期 现代快报 钱江晚报 环球网 大河网等相关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拜金主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