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宁夏地质工作者撰文:为何认定找到真正成陵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18:41  《环球》杂志

  除了疑似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墓葬之外,我在贺兰山还陆续发现了至少二十三座疑似蒙元时代的帝陵级大墓。

  我为何认定已找到真正的成陵

  王景武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都已被发现,唯独成吉思汗和他子孙们的陵墓音信全无。文献的记载或是简单、或是错误、或是撰史者有意遮掩历史真相,使得这段历史纷繁复杂,假象丛生。

  翻开《元史》,里面确确实实地记载着蒙元皇帝埋葬的地方,“起辇谷”、“先陵”、“山陵”、“金陵”、“从诸帝陵”……《元史》记载虽然晦涩难懂、只言片语,但这却表明了蒙元皇陵的真实存在。

  那么,这些貌似集体失踪的整整一个朝代所有皇帝的陵墓,到底藏匿在哪里呢?

  起辇谷与六盘山迷雾

  《元史》记载:三十一年春正月壬子朔,帝不豫,免朝贺。癸亥,知枢密院事伯颜至自军中。庚午,帝大渐。癸酉,帝崩于紫檀殿。在位三十五年,寿八十。亲王、诸大臣发使告哀于皇孙。乙亥,灵驾发引。葬起辇谷,从诸帝陵。夏四月,皇孙至上都。甲午,即皇帝位。

  这本史书还记载说:顺帝八年冬十月丙寅朔,诏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徙居白海(蒙语察罕脑儿,即现在银川市),寻迁六盘。壬申,大明兵取兰溪州。……乙丑,贼陷宁夏路,遂略灵武等处。

  可见,元顺帝临走前还不忘迁祖宗的墓地,但是没来得及迁,宁夏已被明军占领。这说明,元朝皇帝是有陵墓的,而且有一个墓葬群,从“从诸帝陵”可以看出“诸帝”埋在同一个地区。但是,这一埋葬着众多大汗皇帝的蒙元“帝王谷”到底在哪里呢?诸多文献对此讳莫如深,只留下“起辇谷”、“六盘”等语焉不详的提示。

  那么,起辇谷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辇是车,皇帝坐的车;谷从字面意思看是峡谷,但也可以代表沿山的一条线。所以,“起辇谷”有可能是沿山体人工修的一条古车道。

  《嘉靖宁夏新志》里有一首关于贺兰山拜寺口的诗,“戈甲气硝山色在,绮罗人去辇痕留”。这首诗是安塞王写的,他在诗里描述拜寺口荒废的样子,意思是说虽然拜寺口已经荒废了,但古车道的痕迹还依稀可见。

  《黑水故城》中也谈到:“筑城当黑水,想象赫连时。用力疲蒸土,劳心校入锥。一朝归辇,千载穴狐狸。斗绝谁过此?惟增谪戍悲。”黑水城即贺兰山附近,那么,起辇谷有可能深藏在贺兰山中吗?

  根据我的实地考察,贺兰山脚今天的确能依稀看到一条人工开凿的古车道,沿着山脚绵绵数十公里,工程可谓浩大。我认为,这条路有可能正是起辇谷的辇道,是专门为祭祀成吉思汗而修的。

  宁夏境内有个六盘山,位于固原,但根据雍正三年的地图,贺兰山插旗口的“鹿盘寺”过去叫“六盘寺”,建国后改为“陆盘寺”,后来又演变成“鹿盘寺”。我在那一带发现的一座灵塔上有“鹿盘山普陀寺”字样,由此推断,这一带在蒙元时期真正的名字很可能就是“六盘山”。其附近有两座巨型敖包,高约8米,旁边还有两组各10个小敖包,这都是蒙古文化的典型特征。

  鹿盘寺坐西朝东,依山望水,后殿现保留较为完整,中殿前墙的青砖地基依然完整,唯独前殿已经不见踪迹,留有较大的一片空地。在寺南侧,有三座疑似大墓和一些陪葬墓。如果假定这些是成吉思汗以及托雷、蒙哥、莎儿合黑帖泯和阿里不哥等人的真正陵寝所在地,我发现,这里墓地的数量与史料的记载数目恰好吻合。

  一代天骄的安息地

  成吉思汗的葬地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议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在几种主要的史籍中,对于成吉思汗之死及其葬地留下了不尽相同的记载。大约成书于十七世纪初的《蒙古黄金史纲》记载曰:成吉思汗死后,“运往汗山大地,在那里营造了万世的陵寝,作了大宰相们的佑护,成了全体人民奉祀之神,建筑了永世坚固的八白室。”“而其真身,有人讲,葬于不儿罕-哈里敦;有人说,葬在阿尔泰山之阴、肯特山之阳名为大鄂托克的地方。”

  《蒙古黄金史纲》是在《蒙古秘史》之后、又早于《蒙古源流》的一部蒙古历史代表作。这段记载中的不儿罕-哈里敦是蒙古语,而这句蒙古语在不同的地方发音不同,也有着不同的意思。蒙古人把西夏最后一个皇帝李晛叫做不儿罕,不儿罕所统治的地方就是不儿罕山。哈里敦的意思是能看到佛山的地方。黄昏时分,晚霞掩映下的贺兰山北段山峰,仿佛是一尊睡佛静静地仰卧在那里,栩栩如生,并和成吉思汗陵遥遥相望。

  同样,按照蒙古语的意思,成吉思汗的埋葬地——“阿尔泰之阴,肯特山之阳”——可以理解为金山的北边、大山的南边。贺兰县鹿盘寺所在的位置,由于山上的颜色是黄色的,因此当地人也把那一带称作“金山”,这里的地名现在还叫做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

  据我的观察,成吉思汗陵的平面图是典型的“人面穴”造型,即龙脉之顶级。陵侧两个泉水的出处为人面造型两眼。两层大殿遮挡住成吉思汗墓,有一条甬道直通大殿。下边是耶律楚材所作六块长方形梯田,这当是“六盘山”名称的来历。从高处往下看,这六块梯田犹如“乾卦”,中间那条甬道又使乾卦变为坤卦,这很可能象征着大汗虽死,仍能主掌乾坤。

  至少25座疑似帝陵

  距离疑似成吉思汗墓地不远,在贺兰山拜寺口(也叫百寺口,也称小五台山)附近,崮地之上有一片遗址。从遗址周围的环境和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来看,很有可能是元世祖忽必烈之陵。

  这座疑似陵墓的整个风格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很大,不但陵前有转世坛城,陵墓周围还有62个小灵塔,这些灵塔的基座上还发现了忽必烈时期的“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同时,八思巴死后忽必烈开始推崇道教,在疑似陵区周围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道家思想的痕迹,这似乎也佐证了我的论断。

  在转世坛城前有一碑亭遗址,向前是一牌楼遗址,再向前方则是大批建筑遗地,面积有近万平方米。疑似帝陵一侧山下有一深潭,一个巨大的用石头砌筑的青龙从潭边盘山而上,至今龙身和龙头依稀可见。而在疑似帝陵的另外一侧,有一座天然形成的小山头,状如白虎,大有藏龙卧虎之意境。

  疑似忽必烈陵区有陪葬墓数十座,没有坟头,没有碑记,这种情况和一些有关传说颇为吻合。

  在陵旁有一个小山一样的大型敖包,大敖包下还有十个小敖包,我认为这是典型的帝陵敖包。在陵区内有大批佛殿庙宇遗址。这一带过去叫“百寺口”,意思是有100多座庙宇。从残留至今的灵塔特征看,这些庙宇很难像一些专家认为的那样,是西夏的“皇家寺院遗址群”,而很可能是纪念忽必烈的喇嘛庙。

  在拜寺口沟口北侧的山坡上,耸立着相距百米左右的两座古塔。关于双塔的建筑年代说法不一,一说认为“可能随寺建塔,始于西夏时期,后经历代重修,现存塔身已非原物”。另一说则认为双塔为“西夏原建”。1986年,宁夏文物管理部门对双塔进行重修时,在塔的顶部发现不少有关宗教方面的文物,其中有泥塑两面多臂欢喜佛一尊,头戴尖顶帽的喇嘛教铜坐佛一尊,两尊佛像的造型风格,具有典型的元代特征。

  据《元史·泰定帝纪》载: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五月,元统治者“修佛事于贺兰山及诸行宫”,这一文献记载与塔顶存放的元代文物在此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除了疑似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墓葬之外,我在贺兰山还陆续发现了至少二十三座疑似蒙元时代的帝陵级大墓,包括一些带有穆斯林风格的汗国的大汗墓葬。实际上,经过初步研究,这些疑似帝陵的主人我也基本上能一一对应地指认出来。

  (作者系宁夏退休地质工作者兼蒙元历史研究者)

  来源:2012年6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5)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 墓葬 贺兰山 王景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