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朵“花” 习近平培之固之

这朵“花” 习近平培之固之
2019年12月17日 00:08 央视

  原标题:这朵“花”,习近平培之固之

  [编者按]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让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期以来,澳门各界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传承爱国爱澳核心价值观,推进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值此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央视网特别策划《莲开盛世》系列特稿,探寻“莲”开盛世背后的奥秘。

  “荷”,“和”也。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20年前,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历尽磨难之后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四百余年长盼望。那一天,不管是坐在电视机前还是站在国旗下,人们都昂首挺胸,凝视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图案的澳门区旗缓缓升起,高高飘扬。

  几百年的风雨,几百年的沧桑,几百年的伤口在那一刻终于可以愈合。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那一夜,澳门社会活动的中心地带——市政厅广场,人声鼎沸、灯火辉煌,激昂的歌声飞向夜空,传向远方。

  那一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那一夜,澳门的最高建筑中银大厦闪耀着七彩光芒,伶仃洋上灯火点点连成一片,街道两旁串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不夜的澳门“莲花”灿烂绽放……

  家和:荷瓣簇簇向心生

  70年前的10月1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这是澳门升起的第一面国旗,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亲手缝就并主持升旗仪式。

  70年后10月的一天,澳门金莲花广场,雄壮的国歌声响起,约100名来自内地20个省市和台湾地区的代表,以及近200名澳门青年学生一起高唱国歌。在众人的注目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迎着晨风和朝阳,徐徐升起。

  2019年11月18日,澳门濠江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

  五星红旗,穿越数十年历史沧桑,承载着四百多年的血脉深情,生动诠释着澳门人民对于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渴望。

  澳门著名学者吴志良曾经在一篇《别问我是谁》的短文中写道:“回归前,澳门治安不靖且声名远扬,许多澳门人在外地被问起身份时,不无尴尬,有时还不得不左右而言。”澳门回归以后,澳门居民“大大加强了对澳门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被人问起时,“非但不必再冒充其他地方的人,越来越多的澳门人还从‘我从澳门来’改为‘我是澳门人’来作自我介绍”。

  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民族拥有强大凝聚力和社会和谐的基础。澳门的文化认同既反映了澳门人的文化归属感和对澳门发展前途的信心,同时也是澳门从法律意义上的回归到文化意义上回归的现实折射。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尽管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从古老的妈祖信仰、节庆民俗,再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化交流和相同的历史、地理教材,四百多年来,澳门与内地的文化关联从未间断。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30位老人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们讲述了澳门回归后的发展变化,表达了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的心情和传承好爱国爱澳精神的决心。

  颐骏中心书法老师马腾很幸运地成为这封信的代笔,他表示:“祖国好,澳门更好,祖国强,澳门更强,所以要更加努力去做好。”

  这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说的那句话:“澳门同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加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断升华。”

  家和万事兴。那高高飘扬在澳门上空的五星红旗,始终将澳门与祖国紧紧相连。

  心和:荷风送暖化人心

  2019年一个夏日的傍晚,澳门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剧院——岗顶剧院中,一场传统民族音乐会《南来的大雁北去的风》正在举行。曲目有《西喇木伦河》、河南民歌《编花篮》、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彩云追月》《旱天雷》等。这些地方色彩浓郁的中国传统乐曲为盛夏的澳门带来一股凉爽的风。

  这其中很多作品由澳门与内地艺术家联袂演出。

  艺以融情,文以通心。内地与澳门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最终交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几个月后,一场名为“融”的澳门艺术家作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美术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融——2019澳门艺术家作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策展人吴为山这样阐释举办本次展览的初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用中国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

  “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骨髓里。这就是文化DNA。”5年前,习近平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期间曾专门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学子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

  近几年,澳门与内地文化交流往来不断。

  “内地与澳门特区2016-2018年文化交流与合作执行计划”透过内地与澳门特区共同举办的多项文化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研修、文艺人才培训,让澳门文艺活动走进内地,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内地与澳门特区深化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全面落实澳门与内地在文化艺术、文化产业、青少年文化培育,以及国际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关于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更紧密安排协议书》在文物保护和管理方面、专业人员培训、世界文化遗产、合作打击文物走私及青少年活动等领域进行协作。

  …………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深切感受到20年来澳门文化界的变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澳门知名作家。

  “回归以前,澳门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澳门这方小天地,缺乏宏大主题,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主题。回归祖国让澳门作家走出小天地,在创作中去关注本土题材、历史叙事和宏大主题,主动挖掘澳门社会历史方面的资源。这是一个回归后的重大改变。”

  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穆欣欣根据澳门本地历史题材创作了京剧《镜海魂》,表现葡萄牙人统治时期澳门人舍生取义的精神;回归20周年之际,她应邀演唱了创新版的京歌《七子之歌》——把流行音乐和京剧元素融合,传达了她20年来的新体会。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

  心的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文脉化人心。如今的澳门,正以独特的历史内涵,使400多年的文化积淀重新焕发活力。

点击进入专题: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中国美术馆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