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飞出“生态精灵”

大山深处飞出“生态精灵”
2020年10月03日 10:01 央视

  原标题:翩翩朱鹮舞秦岭 大山深处飞出“生态精灵”

  巍巍秦岭,雄峙华夏中央,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它荟萃了山的精华,凝聚了水的传奇。多种珍禽异兽在此栖息,千余种珍稀植物在此绵延。

  每当日落时分,行走在陕西洋县乡间小径,往往不经意间就会有一抹淡红自天空掠过。这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一抹灵动的红,便是享誉世界的中华“吉祥之鸟”——朱鹮。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在唐代诗人张籍笔下,它是翩翩起舞的精灵仙子。

  “一袭嫩白,柔若无骨,在稻田里踯躅是优雅的,起飞的动作是优雅的,掠过一畦畦稻田和一座座小丘飞行在天空是优雅的,重新落在田埂或树枝上的动作也是一份优雅。”在当代作家陈忠实眼里,它是一种大自然馈赠的“优雅”。

  从世人推崇的“美人鸟”,到一度濒临灭绝的国际保护鸟类,再到为百姓带来致富希望的“吉祥鸟”,数千年来,朱鹮穿越古今舞秦岭,一直在述说着生命与绿色的传奇。

  朱鹮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极高。1981年,世界上仅有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县被发现。洋县位于秦岭南麓,依山傍水,有平坦的坝子,舒展的缓坡,起伏的丘陵,伟岸的群峰,也有如诗如画的田畴和稻地……这里一度成为朱鹮种群的“最后家园”。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关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从“两山论”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贯穿始终的生态理念,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经过多年持续保护,目前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超过4000只。曾经濒临灭绝的“东方宝石”,从秦岭腹心飞向黄土高原,从陕西洋县飞向世界各地,成为全球鸟类保护的成功典范。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这是总书记在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这是总书记在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专程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访羚牛谷、登月亮垭,轻抚树木、眺望远山。他在月亮垭的一席话让全场人凝神静听:“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看重秦岭,更保护秦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违建别墅野蛮生长到山川复绿郁郁葱葱,这场生态保护战役,再次宣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也曾“验收”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此前,针对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总书记多次批示要求抓紧整改,中央督查组就此开展专项督查。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引导,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谆谆话语,殷殷期盼。

  山是锦绣中华大地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历来爱山、护山,有一种深厚的“大山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山,是造福子孙后代,使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贺兰山,昔日百战之地打响生态保卫战。湛蓝的天空、蓬勃的绿意、奔跑的岩羊……如今随处可见生态保卫战的卓越成效。

  ——六盘山下“种风景”,着力打造康养福地。梯田里、川台上、沟塬间,“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林草产业正铺展开来,山绿与民富实现共赢。

  ——重庆武陵山区城镇群,念好“山”字经加快奔小康。黔江区的脆红李、秀山县的金银花、酉阳县的油茶、石柱县的莼菜……近年来,重庆渝东南一批特色山地农业名片开始形成品牌效应,生态农业走廊正加速构建。

  ——大别山下油茶香。绿水青山带回心怀乡愁的人们,油茶“致富果”留下老百姓纯真的笑脸。

  …………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说:“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张迪 SN230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