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致敬英烈,让诵读传递我的敬意!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中国青年网记者和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学子们,用诵读传递深深的敬意。欢迎抗美援朝英雄回家!
李征明:
“魂飞万里返家乡,梦境相逄岂渺茫”
1952年,李征明奔赴朝鲜,保家卫国,他把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化作了一封封家书。家书里可爱的手绘画、幽默的文风、鲜活亲切的语言,让家人倍感宽慰:“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我还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然而距离胜利只剩一个月时,23岁的李征明血洒疆场。
李征明在战斗中表现得英勇顽强,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战友。战友在信里描述,连队接到反击敌人的任务时,李征明高兴地说:“同志们!好机会到了,我们来个杀敌比赛,看谁打得猛,杀的鬼子多,争取在这次战斗中立功当英雄!”
1954年1月23日,李征明的家人接到了一封来信,得知李征明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由于悲伤过度,几天时间里,李征明母亲十分憔悴,满头黑发变得如白雪一般。老父亲夜不能寐、常常独自一人以泪洗面,他写下《夜梦征明归来》表达自己的哀思:
魂飞万里返家乡,梦境相逄岂渺茫。
敬谨言词承色笑,安详举止履中行。
亲昵犹似生前日,欢聚怎疑逝友帮。
回忆幻情成永诀,不由老泪湿襟裳。
鹿鸣坤: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951年,与恋人一见,竟是永别。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志愿军战士鹿鸣坤入朝后,一有空就写信给他的恋人朱锦翔。在信中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从不提战事的紧急,也从不说战友的离开,无论他有多痛心,也只会说他一切安好,分享一些胜利消息。他们就一直这样,彼此鼓励,共同成长。一个说:我努力当英雄;一个说:我争取早日入党成模范!
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入党——这个约定,朱锦翔铭记了一生。
一封封书信,平实的言语,字里行间都是思念。给朱锦翔的一封信里,鹿鸣坤写道:“我们以后到东北可是不能见面啦,我们相距太远啦。要是战场上死不了,能回见,死了就算。”然而,三个月后,鹿鸣坤在一次空战中牺牲,年仅22岁。
朱锦翔还不知道恋人已经离她而去。当时,师部回撤的指示来得十分突然,返回驻地安顿好之后,鹿鸣坤平安与否,成为了朱锦翔心头最大的牵挂。靠着零星传来的消息,朱锦翔内心隐隐约约产生了一丝不安,直到部队领导来找她正式谈话,她才确定了一个消息:鹿鸣坤牺牲了。虽然明白是战争就必然有牺牲,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让朱锦翔痛彻心扉。她一个人躲起来哭,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她终摆脱不了痛苦,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机械地工作上班,常常对着鹿鸣坤送她的一只关勒铬金笔发愣、落泪。
重温在他们的颠簸人生中被珍藏许久的、曾经牺牲于战火的爱情文字吧,半个世纪前的爱意,温柔、克制又饱含进步的信念:
“锦翔:我刚从东北回来,收到了你的来信。当时我是累的,头痛、腰酸,阅过信之后,我特别兴奋。兴奋的就是,你能针对我的思想来帮助我。我有这样一个人经常帮助我,工作会更起劲,改正缺点更快,你的帮助是真正的从革命利益出发……”在信里,鹿鸣坤说自己正为成为“半个飞行家”的光荣称号而努力。
美军的炮火在头顶纷飞,鸭绿江畔出征的部队步履匆匆。新生的共和国空军力量薄弱,但没有人畏惧退缩。或许是在机舱、在战壕、在刚刚结束的一场战斗之后,鹿鸣坤给自己的恋人写下了这些文字。半生漂泊,纸页泛黄,但炮火中的记忆和情感,坚韧浪漫,历久弥新。
饶惠潭:“我们在前线努力杀敌保卫祖国,
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
在饶惠潭的儿子饶政刚的记忆中,父亲就是挂在墙上的那张标准像。父亲对于他,既亲切又陌生,在儿子的脑海里,他是模糊的,甚至是毫无印象,因为他最后一次迈出家门时,饶政刚还未满周岁……
饶惠潭身经百战,屡建功勋,5次负伤,身上留下累累伤痕。朝鲜内战爆发之后,时任华东军区公安第16师师长的饶惠潭,一连几次向上级打报告请求赴朝作战,均未被批准。执着的饶惠潭驱车赶到上海,径直闯进陈毅的办公室说:“老总,我实在耐不住了,您就批准我去朝鲜战场吧!”
1952年底,饶惠潭临危受命,奔赴朝鲜战场,次年1月,他二次赴朝,生命却定格在了那一年。阅读他的家书,端正有力的字迹、朴实无华的话语,浸润着饱满而真挚的情感:“我们在前线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这是他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的一封家书,也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1953年3月21日,在敌军的一次夜间空袭中,他英勇牺牲。他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高级将领之一。
牟敦康:“战争是免不了要死人的,
我要在不断的胜利中看到最后的胜利”
1951年,志愿军战士牟敦康壮志满胸怀,请缨赴战场。一封封家书写满了牟敦康对胜利的渴望,展露着他的骁勇善战,正可谓“鹰击长空不问高远亦不畏艰险”。
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战场上的牟敦康,果敢敏锐,战场下的他,也是父母牵挂的儿子。“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写给父亲的信中,牟敦康让父亲不要挂念自己,也展现出夺取胜利的决心。
战士为了胜利而战斗,也为了胜利后的和平而战斗。牟敦康一直有一个愿望:在战场上立功,亲眼看到胜利。但是,在与敌人的较量中,牟敦康歼敌心切,英勇应战,眼看危险来临,他不愿弃机求生,不幸坠海遇难。
他牺牲后,他带领的空三师七团三大队的战友们擦干眼泪,继续在战场上拼命歼敌,面对敌机绝不退缩!战友们说:“你没有亲眼看到我们的军队取得胜利,但是,这胜利中有你。我们不会忘记这个名字:英雄牟敦康。”
当年跨过鸭绿江的英雄们,忠魂还乡。这一天,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雄们,等待了70余年。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盛世中华,英烈回家,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线上线下,追思英雄的留言令人泪目。还有网友写道:“你们的守护我们来承继,你们的愿望我们来努力,你看雨中有战鹰高飞振羽,在天空为你们伴航,用雷鸣向你们敬礼,在这春天的歌声里,我们向天空致意,细云下有风吹起,那些刻在墙上的名字,在雨里洁净清晰。”英魂归来,浩气长存。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上,唯有铭记先烈遗志,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唯有传承英雄精神,才能实现复兴伟业!
让诵读传递青年的敬意,欢迎英雄回家!
策划:杨月
文案:沈秋阳 刘芮涵(实习)刘桔彤(实习)左雅慧(实习)张帅(实习)
设计:沈秋阳 牟昊琨 安俐
视频剪辑:沈秋阳 董佳雨(实习)
参与拍摄:张帅 左雅慧 刘皓文 于珑飞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联合出品